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沈陽城市管理通知

沈陽城市管理通知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8 22:42:44

沈陽城市管理通知?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核心閱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沈陽城市管理通知?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沈陽城市管理通知(沈陽推進城市管理)1

沈陽城市管理通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遼甯省沈陽市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平台,集中處理各類公共事項,在各個部門的協同聯動下,不斷提升問題處理效率。同時,搭建起信息查詢及問題反饋平台,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城市共治。

一塊大屏幕上,實時更新着一座城市200餘萬個硬件設施的情況、100餘件城市管理事項的動态;十幾台電腦前,工作人員進行實時處置,轉派到9個城區分中心,鼠标和鍵盤清脆的敲擊聲不絕于耳……這裡,是遼甯省沈陽市城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指揮中心。這裡的一切,忙而不亂,也讓沈陽這座城市的運行,繁忙而有序。

為助力城市管理運行精細化智能化,沈陽統籌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平台,開發智能化應用場景。去年8月上線以來,累計處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85.36萬件,辦結79.24萬件,處置率92.8%,有效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創新機制,搭建平台

找準“管什麼”

“排水井蓋破損嚴重。位置:齊賢南街七馬路附近。”一大早,“一網統管”平台上接收到了這樣一則信息。

發信息的是吳湛,他是沈陽市鐵西區應急中心網格員。這天早上在日常巡查中他發現了這一情況,拿出手機拍照,第一時間将信息上報到“一網統管”平台,又趕緊把井蓋用警示帶圍起來。

平台受理員接收到這一信息後,立刻進行核實、處置。信息随之轉派到處置單位鐵西區城管執法局,該局排水處處長丁一東說:“事關行人安全,刻不容緩,我們立即派人趕到了事發地,對破損井蓋進行維修更換。”

維修完畢,吳湛再次來到這裡,将修繕一新的井蓋拍照,發送至平台,完成結案。從發現問題到處置完畢,整個過程不到4小時。

小小的井蓋,背後卻是一張大大的城市管理網。

沈陽市對市内9個區,劃分了1047個城市管理責任網格,選派1340名基層路長、969名網格監督員、151名網格考核員進行現場處置、問題上報、結果複核和監督考核,形成“管理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有其責”的網格化管理模式。

從最初的網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17年建成市區一體化城管平台,再到2019年建成城市管理綜合服務平台,直到去年8月,城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平台正式上線。“從網格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平台一直在疊代升級,就是為了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沈陽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袁斌說。

“一網統管”平台,覆蓋市政、園林、市容、環衛、亮化、執法等6個行業應用系統,接入市區兩級1551個部門管理信息,對232.86萬個固定式城市基礎設施進行統一标識編碼,對五大類130小類部件确權定責,接入9.6萬個公安部門智能感知攝像頭,大幅提高城市管理精準度。

“大到路面塌陷、小到井蓋破損,通過這一張網,處置率超過90%,處置時間由原來的幾天減少到最快幾個小時。”袁斌說,這一張網,不隻是管“部件”,還管“事件”,城市管理七大類107小類事件,皆可“一網統管”,構建全市統一的市、區、街道、網格四級平台體系,系統可以自動識别分配各類案件問題,通過部門協同聯動,讓城市運行精細化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聚焦痛點,開發場景

解決“怎麼管”

偷倒渣土,曆來是城市管理執法中的痛點難點,傳統的街路巡查随機性強,很難抓現行,無法确定當事人。沈陽市“一網統管”平台的“控渣土”場景,讓難題有了巧解。

今年4月27日,“控渣土”場景發出疑似裝卸點預警信息:有12輛渣土車,在沈陽市皇姑區陵東街道文庫街某位置累計停留25台次,停留時間在10至30分鐘之間。平台根據智能算法認為,該位置可能存在渣土車裝卸行為。

平台為啥有這樣的判斷?原來,沈陽市對全市所有運載渣土的車輛備案、安裝GPS,“一網統管”平台打通交通、城建、公安、城管執法等平台數據,實現對3800餘輛渣土車運行狀态的實時監控、運輸過程在線監管、行駛軌迹追溯回放。如果一定時間内、一定數量的渣土車在某個點位聚集,平台依據算法,判斷該處可能是傾倒渣土的點位,就會向城管執法部門進行預警提示。

“接到平台的預警信息後,執法人員去現場核查,發現預警信息準确。有輛車正在偷倒渣土,被我們抓個正着。”沈陽市城管執法局散流體運輸執法分局工作人員楊春茂說,該點位未經核準處置建築垃圾,執法人員立即對其進行立案,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這個‘控渣土’場景讓我們極大減少了巡查壓力,執法更有針對性。”楊春茂說,平台也在不斷提升精準度,如果發出的疑似裝卸點預警位置是在停車場、修車店、建築工地等車輛常規出現的地方,執法人員去現場核實後把情況反饋給平台,平台就不再對此預警提示。

“控渣土”,隻是“一網統管”平台的智能應用場景之一。“掃淨路”對全市5000餘條道路和橋梁、3000餘輛機械化作業車輛進行監管,通過車輛軌迹和行駛時間,及時感知環衛作業情況;“路長慧眼”通過采集視頻數據,智能識别違規行為,“一網統管”平台将發現的問題直接推送至一線人員手機端……

沈陽市堅持問題導向,将城管執法基礎數據接入城鄉建設、生态環境、交通運輸等數據,已開發出18個智能應用場景,全面感知城市管理運行狀态,讓捕獲違法違規行為由現實反應轉為提前預警,精準推送、聯動處置。

優化服務,共治共享

明确“為誰管”

今年5月,在沈陽市和平區太原街許多店鋪門口的把手旁,都張貼了一個“沈陽好店鋪”二維碼銘牌,手機掃碼,點選“我是市民”,可查詢店鋪信息、上報問題;點選“我是商戶”,可維護店鋪信息、查看政策通知;執法人員點選“為民服務”,可報告巡查情況、查看市民反映的問題……這個集服務市民、商戶、執法人員三位一體的場景,正是基于“一網統管”平台開發而來。

“這幾家店總在門前擺攤,影響居民正常通行,我也不知道找哪個部門去反映。”幾家餐飲店占道經營嚴重,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女士出行受到影響。直到前陣子,她發現,幾家店鋪門前貼有“沈陽好店鋪”的二維碼,一掃,上報了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這種方式,讓市民也參與城市管理,反映城管問題,搭建起信息查詢及問題反饋平台,鼓勵市民參與城市共治,商戶加強自治。”袁斌說,城市精細化管理,宗旨是為民服務,“一網統管”平台也在努力優化為民服務的路徑。

在“沈陽智慧城管”微信公号中,“好遊園”可以找公園、評公園,了解公園的位置、評分、種類;點開“找公廁”,附近的公共廁所位置一目了然;“好停車”則實現車輛綁定、停車場查詢、車位預約、停車導航、先離場後付費、賬單查詢、停車場評價等相關功能,已聯通全市595家經營性停車場、19.6萬個停車泊位……以市民群衆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為出發點,“一網統管”平台開設多個優化服務類場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不隻是便民查詢。沈陽市民還可以通過“沈陽智慧城管”微信公衆号,将各類城管問題投訴到“一網統管”平台。截至今年6月,平台注冊人數6.1萬人,上報各類城管問題32.41萬件。

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在口袋公園建設中,沈陽市城管執法局通過“一網統管”平台發布問卷、征集意見建議,展示建設成果。皇姑區居民侯先生去年年底留言,建議在塔灣街某居民小區和鐵路線之間建設口袋公園,今年7月底,一座綠植繁茂、道路平坦的口袋公園在此落成。侯先生感慨:“以前這裡是空地,總停放垃圾車。現在成了公園,就在家門口,我的建議變成了現實,很滿意。”《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9日 11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