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朋友絕大多數在幼兒園階段都讀過繪本。讀繪本的好處是可以借助圖畫來提高對文字的感性認識。但因為繪本多數時候都是以滿足小朋友們的個人興趣為主,也就是家長們通常所說的“看熱鬧”,很難涉及到“為什麼要用這個詞”“為什麼句子要這樣寫”等語言文字表達方式的知識,所以繪本閱讀雖然幫助小朋友們提高了識字量,甚至初步掌握了拼音,但還是很難達到借助畫面來感受語言文字表達的妙處和美感,很難達到把讀過的詞語、句子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并較為準确地表達出來的效果。
進入到一年級後,選擇什麼書來進行課外閱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家長們要幫助小朋友們建立起正确的閱讀意識:閱讀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多識字,更在于感受閱讀的樂趣,感受語言文字表達的妙處和美感,從閱讀中獲得情感體驗,最終培養起會說、會寫的能力。
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建議家長們在小朋友們的課外閱讀方面做到以下幾點:
一、首先是要培養起閱讀的興趣。課外讀物隻要不是不健康的,不是粗制濫造的,小朋友喜歡什麼就讓他們讀什麼,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要強行規定必須讀什麼。
二、家長不要在課本還沒有完全掌握,完全吃透的情況下,就把閱讀的重心放在課外。一年級的課本上,每個單元的最後都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建議大家好好利用這個欄目裡的短文,和小朋友們一起借助插圖來分角色閱讀。這樣一是能讓他們有閱讀的興趣。二是能通過家長的引導,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知道字詞句正确的運用和表達方式。三是能幫助他們逐漸把文字轉化成腦子裡的畫面感。
三、不要把課外閱讀書給了小朋友就不管了。家長們即使沒有時間和小朋友一起閱讀課外書,也要盡量抽空和小朋友進行交流、探讨,鼓勵小朋友把看過的文章講給大人聽,增強他們的記憶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提高口語表達的準确性,讓他們從閱讀中獲得成就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