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已過,春晚已結束,但守歲 娛樂的餘熱仍在延續。
賈玲今年春晚節目《一波三折》裡,用小品的方式對老年人體檢進行了科普,小品裡,賈玲扮演的大媽因為不敢去體檢,搞錯了體檢結果而鬧出許多烏龍,最終總結出要多體檢,多鍛煉,少看網上的養生文章,才能盡量讓身體健康的結論。
多體檢,多鍛煉,看似六個輕描淡寫的字眼,可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送你一朵小紅花,開在你昨天新長的枝桠。不共戴天的冰水啊,義無反顧的烈酒啊,多麼苦難的日子裡,你都已戰勝了它。
抗癌題材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主題曲詞曲作者趙英俊2月3日因癌症離世,這位充滿才華的音樂制作人在與病魔的戰鬥中,最終沒有得到那朵小紅花,年僅43歲。
就在趙英俊離世的那天早晨,關于世衛組織的一條消息登上熱搜,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這個由國際抗癌聯盟(UICC)于2000年發起的旨在加快癌症研究、預防及治療等領域的進展,為人類造福的日子已經走過了21個年頭。今年的主題是“關愛患者,共同抗癌”。
癌症一次次映入公衆眼簾,概率、壞運氣,分子很小,但分母很大,命運的決定權變成了由檢查報告上幾組單薄的數據來決定,癌症也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敵手之一。
中國是全球新發癌症病例最多國家
據世衛資料,2020年全球罹患癌症的總人數達到1929萬、死亡人數也增加至996萬。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會罹患癌症,八分之一的男性和十一分之一的女性會死于癌症。
随着全球人口增長和預期壽命增加,癌症将會更加常見,預計未來數年内,全球癌症發病人數仍将進一步加劇,2040年的新增患者數量可能将比2020年高出47%。
世衛組織癌症控制官員埃爾巴維介紹說,2020年在疫情的籠罩下,由于癌症患者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在增高,未來幾年疫情還将繼續影響因癌症而去世的總人數。
雖然發達國家新發癌症率較高,但未來癌症患者增幅最大的地區将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癌症帶給社會的經濟負擔十分沉重且正在增加。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且人口老齡化加深,在全球新發癌症病例中,中國以23.7%的占比,成為全球癌症新增人數最多的國家。
2020年,全國有457萬新發癌症病例,300萬死亡病例,全球每4名新增癌症患者中,就有1名發生在中國,國内每天約有1.25萬人确診罹患癌症。
2019年發布的國家癌症中心最新報告顯示:近10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我國癌症發病率不斷增長除了與環境污染、情緒壓力、飲食習慣等有關外,與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也有分不開的關系。
從醫學角度看,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基因因素、老齡化和三種外部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下,細胞發生突變的結果,老齡化在這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雖然數據不容樂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還有一個好的因素,那就是中國的癌症篩查率提高了,因為90%的癌症在潛伏期可能都沒有病症,但當顯示出症狀時,大多都到了晚期。
早篩查,早治療,所以篩查帶來的癌症發病數字增加,也不算一件壞事。
乳腺癌,女性的“頭号殺手”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全球乳腺癌病例增加了226萬,占到所有癌症比例的近12%,首次超過肺癌成為世界上最高發的癌症種類,同時也是女性群體中緻死率最高的癌症。
世衛組織認為,肥胖是導緻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常見風險因素之一。目前乳腺癌已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逐漸呈現出年輕化、城市化的趨勢。
女性壓力過大、精神總緊張都會使身體的内分泌紊亂,長期熬夜必然打亂人體生物鐘,導緻女性内分泌紊亂。營養過剩也是誘發乳腺癌的風險因素,不少白領工作遭遇壓力時,通過暴飲暴食來緩解。
世衛組織也警告稱,除了乳腺癌,大約有1/3的癌症死亡原因都是吸煙、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缺乏體育鍛煉及酗酒。
癌症的發病與自然環境、生活條件息息相關,與全球癌症譜不同的是,中國最常見的癌症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和肝癌。
2020年肺癌新發病例82萬,死亡病例71萬。消化道癌症結直腸癌和胃癌新發病例達到104萬,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死亡96萬。
消化道癌症多見,死亡病例多,大多都與地域文化、飲食模式、攝入食物營養及食品質量問題相關。
肺癌、肝癌這兩個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在我國有着深切影響。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我國有近3億煙民,煙草導緻多種疾病,是1/3以上癌症的高危因素,吸煙的人患上肺癌的風險為常人的20倍。
2020年我國有70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全球新發肝癌患者91萬人,中國占了近一半——41萬人。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廣,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将會越來越少,相信肝癌新發病例也會下降。
癌症年輕化了嗎?
在一般認知裡,身患癌症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年輕總與健康對應,所以青年與癌症的遭遇,總會給人難以接受的巨大錯愕感。
趙英俊因癌症離世時43歲,“香港的女兒”梅豔芳因宮頸癌離世時40歲,歌手姚貝娜離我們遠去時僅34歲。
是癌症年輕化了嗎?
通過IHME監測國内癌症患者數據顯示,中國的癌症呈現出的特征是:既在“老齡化”,又在“年輕化”!
可以看出,從1990年到2017年,老年癌症患者比例在不斷增加,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呈現出“老齡化”特點。
另一方面,多種癌症類型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在持續提高,15-49歲人群的患癌比例也從0.35%增加到0.89%,且5歲以下兒童患病率直接提高了2個百分點,成為各年齡段中增長比例最高的。
人的身體機能随着年齡增長逐漸喪失部分功能,免疫力下降,老年患癌人數增多,這是不可忽視的事實;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年輕人癌症風險在增加這個事實,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乳腺癌、結直腸癌這兩種和現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癌症,不僅發病數量在增加,發病年齡也越來越早。
癌症,真的無藥可治了嗎?
并不是這樣,國際抗癌聯盟提出,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診斷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因此,大家不必談癌色變。
從目前國内癌症病患數據看,肺癌是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男性患癌的概率明顯高于女性,男性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女性。
《中國中青年防癌科普報告》曾指出,中青年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緻癌的最大元兇。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肥胖、吸煙、飲酒和濫用保健品等都會導緻癌症的發生,其中吸煙、肥胖、飲酒位列緻癌因素前三。
吸煙是肺癌第一大誘因,我國煙民數量多,且非吸煙者的二手煙暴露率高達68.1%。每天兩包煙的人,有1/7的概率死于肺癌,每年二手煙會導緻89萬人患上相關疾病死亡。
還有飲酒。2016年全球約有37.6萬人死于飲酒誘發的癌症,占全部癌症死亡的4.2%。在30-34歲的年輕人中,這一比例高達13.9%。
目前,煙草和酒精都是世衛組織認為可預防的癌症危險因素。遠離煙草、限制飲酒、改善膳食、控制體重、堅持鍛煉變得尤為重要。
除了日常飲食、生活方式的積極改變,提早篩查也很有必要,全國癌症防治專家、上海複旦腫瘤醫院預防部主任鄭瑩認為:“腫瘤預防應貫穿于中青年日常生活中。中青年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更需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要重視癌症的早預防和早發現。”
數據新聞編輯: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許骁
校對:李項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