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西邊山梁,一路攀登,來到胡昧珍的父親胡滿銀的家,其實就是剛才在半坡種菜澆地的那位84歲的老人。胡家祖上三輩都當醫生,可謂杏林世家。早在清代,老人祖上就是因捐贈公益,受過皇家敕封的舉人之家。據胡滿銀老人回憶,他的祖上皆為長壽,父親叫胡茂森、祖父胡德寶、曾祖胡振壽,皆是80多歲高齡。再往上有胡氏十四世祖胡存仁,是大清同治十一年的壽官。記得在他家大門上曾挂有一塊皇家所賜的金匾,由平定州衙代為挂牌,上寫“天賜純嘏”四個大字,落款為“大清同治十一年谷旦為欽賜壽官胡存仁立”,可惜前年有人盜走了。“天賜純嘏”念chun gu,意為“上天賜予大福大貴”。語出《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錫爾純嘏,子孫其湛。" 朱熹集傳:“嘏,福;樂也。" 唐·張說 《楊君碑》:“公禀純嘏之粹靈,漸軌物之名教。” 清·李漁 《蜃中樓·獻壽》:“與二弟同增純嘏,并享遐齡。”故而後人有“天賜純嘏,人祝遐齡”之吉言,意思是,上天賜予大福,人人祝願高壽。
胡滿銀收藏着不少祖上文物,一本《胡氏族譜》厚厚三四百頁,蔴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胡氏一族的來曆、分支、世族、所在等,還有家規、家訓,戒律、家法等處罰族規,條理分明,極為詳盡。這本家譜的後記中每隔幾代就有一位具有官銜或文職的族人修編校訂,因此而能代代相傳,直到今天的23世!僅此一項,數代人堅持不懈,該是多大的文化工程啊!除此而外,一大摞的醫書、占蔔、咒符等,手抄工整,一絲不苟!在這家老院裡,一連七串石窯院,院院相連,不見天日即可通到各家。長壽、大福,這正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啊!兩千年的《詩經·小雅》又一次溫潤着我們的心靈!
出了胡家老宅,拐個彎,便是一處“布達拉宮”式的層層疊疊的石砌窯洞,開門天地遠,腳下尺寸路。從石崖下的地道口,到石崖上的五層石窯洞,層層疊加,錯落有緻,看起來非常壯觀!想拍張照片,那你就繞吧,繞道對面土崖,它又與你捉起了迷藏,羞答答隐匿于老槐山榆的濃蔭裡。
走過第二道山梁,一扇門擋住了去路。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前把門掀開,嗬,仿佛立即打開一扇通天之門,遠處的藍天、白雲、綠樹、花香、草木、紅崖、土院,影影綽綽,開闊心境,近處農戶的杏幹、杏核、山蘑菇、幹豆角,随意擺在院子内外,黃的白的,褐的綠的,再加雞鴨豬兔,羊牛犁耙,讓你回歸自然,真的就是一處世外桃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