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6:21:00

2021年查幹湖冬捕已經落下帷幕,備受關注的“頭魚”重達38斤,拍出2999999元,注意了,這可不是29.9999萬元,而是近300萬元的高價,和2020年持平,這可謂是全球最貴的一條“網紅”魚了!

但為何沒有刷新上一年的拍賣記錄,是不是意味着這個網紅旅遊景點的噱頭,已經沒有吸引力了呢?

查幹湖的魚類資源有多豐富?答案超乎你的想象

查幹湖是位于吉林、内蒙古、黑龍江3省交界的一個淡水湖泊,距離吉林松原市大約30公裡。現在的查幹湖不是最早自然形成的湖泊,而是1976年“引松工程”的結果。這個工程,将松花江的水引入了查幹湖,連接了原有的“新廟泡”“辛甸泡”和“查幹泡”3個河迹窪地湖,形成了現在的“查幹湖”。注水後的查幹湖,最大水域面積300多平方公裡,蓄水量有4億多立方米,平均水深為4米。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天價魚的秘密300萬一條38斤的魚)1

查幹湖的冬捕開始了

有媒體報道說,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就對查幹湖的水文特征進行了考察,并根據國内通用的餌料生物現存量法,估計了查幹湖的漁業産量。結果表明,查幹湖平均每公頃水面能生産出110公斤以上的優質活魚,所以每年可生産6000噸鮮魚,也就是1200萬斤魚;而每年冬捕實際捕撈量約2500噸——從查幹湖漁業生産能力來看,查幹湖确實有實力達到這一産量标準。

雖說此地的漁類資源豐富,但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态環境,查幹湖冬捕僅使用6寸網眼的漁網。據說這樣可以将生長期在5年以下的魚自動過濾,捕撈的都是生長5年以上,甚至有的是10年以上,重達30到40斤以上的大魚。所以,冬捕時一網收獲量在30到40萬斤很常見,而且創造出單網捕撈16.8萬斤的吉尼斯紀錄。

查幹湖冬捕是過節一樣的一大盛事

淡水魚在入冬之前都會大量進食,儲存脂肪。一旦水溫低于攝氏7度,魚兒們就會進入半休眠狀态,不再吃東西,所以這時的魚不僅長得壯,身體内還很幹淨,沒有腥味,味道也最鮮美。

捕魚時間到了。首先,漁工必須在冰面上鑿穿一個夠得着下層水面的冰窟窿,稱之為“下網眼”。

然後,由管事的“魚把頭”規劃如何在冰面下布置漁網。

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魚把頭由下網眼向兩邊各走數十步,甚至數百步,方向是與正前方成七十到八十度角,确定第2和第3個網眼位置——這些網眼叫“導網眼”;魚把頭繼續向前方走數十步,确定第4和第5網眼的位置;再由這兩個位置去前方數十步,确定下一組導網眼的位置……最後,直到兩組導網眼彙合,确定“出網眼”位置。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天價魚的秘密300萬一條38斤的魚)2

查幹湖冬捕下網示意圖

這些網眼圍繞的冰面下方是“魚窩子”,這是魚過冬時集結的深水區。水深的地方,溫度相對較高,而且水體空間開闊,氧氣充足。一進入冬季,魚就會集結在深水區過冬。

魚窩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狀,都是魚把頭師承下來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裡面有很大的學問。魚把頭通過冰的顔色和水流的方向,來确定冰層下魚窩子的所在,提前一天定好下網眼的地點。

有時,一個魚窩子有相當于5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面積,要應付這麼大的面積,所用的網得有足足2公裡長,要開鑿出數十個網眼。

第2個網眼已經鑿好了,距離第一個洞有20米遠。

之後下穿杆,這是一根長18到20米的細杆,叫“行杆”。漁工用帶鈎的長杆将其插入冰下,從下網眼兩側将行杆分别推向下一冰洞。

行杆後端系一水線繩,這是一厘米粗的聚乙烯繩——這樣如法炮制,水線繩也随行杆在兩側的網眼中穿行。

水線繩後帶大縧,大縧後帶兩片大側網。魚把頭用大鈎将大網一點點放入冰下,并随時掌握網的輕重與沉浮。

馬拉的車輪子絞動大縧帶着兩片大網前進,前進到出網眼後,己将整個網全部下入水中。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天價魚的秘密300萬一條38斤的魚)3

馬拉的車輪子絞動大縧帶動漁網前進

兩片側網在水下繞着“魚窩子”慢慢形成合圍之勢,直到最後在出網眼的洞口彙集,此時水中的魚全部圍在網中。

接下來是出網,由幾匹馬拉動出網輪。由出網輪上的旱縧和卡鈎,配合将雙側網合并在一起,即由96塊網組成的一張大網。一次同時拉出每一側的3塊,稱為一拉,分16次拉出。

漁工身着厚厚的皮衣,戴着毛茸茸的皮帽。在一陣陣吆喝聲中,幾匹駿馬拉着絞網。

第一拉沒魚,第二拉開始出魚。

“出魚喽!”在冰封的查幹湖面上,伴随着漁民和遊客們的歡呼聲,2021年查幹湖冬捕的第一條魚,也就是重達38斤的“頭魚”被順利捕撈上來。

出魚時,挂在網上的魚直接随網拉到冰面然後摘下;浮在出網口的魚用“撈子”撈出來。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天價魚的秘密300萬一條38斤的魚)4

身上還粘連着淤泥的胖頭魚

網中新鮮的大魚,嘴裡、身上還粘連着湖底的淤泥,漁工就拿水管把它們快速沖洗幹淨。

最後,因每一拉都在趕魚的原因,更多的魚都集中在“網肚”之中。網肚是網後端的一個兜,一個網肚最多能容納10萬斤的魚獲。

冬捕第一天,4組漁工4次出網總共捕撈69000斤大魚,這意味着又是一個豐收年。

冬捕的現場非常冷,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裸露的漁獲不到2分鐘就會結冰,變成鮮美的速凍食品,再銷往全國各地。

因此,查幹湖裡的魚可謂是十分的值錢。究其原因,相傳在很久之前,就有帝王将相專門就吃這裡打撈上來的魚,尤其是受慈禧太後的偏愛,幾乎是皇家特供。所以,這裡的魚在進行拍賣的時候,有“彩頭”寓意的頭魚,就可以拍出幾十萬到幾百萬的天價。

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現在的查幹湖并不是一個天然的魚塘

查幹湖開發區在2003年,通過修建水壩的方式截取了一個近萬畝的水面,用于漁業生産。大部分的影視欄目,比如央視的《舌尖》系列,都有意無意地在模糊這個事實——帝王偏愛這裡的魚?在上墳燒報紙吧……

在年複一年的捕魚節中,查幹湖逐漸聲名鵲起,每年的“頭魚”拍賣也一次又一次地創造紀錄,成交價從2008年的11099元,飙升到2020年的2999999元,足足翻了270倍!

更令人疑惑的是,為何查幹湖年年大豐收,網網出大魚——查幹湖的魚真的長得這麼快嗎?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天價魚的秘密300萬一條38斤的魚)5

查幹湖豐富的魚獲

随着查幹湖冬捕的出名,對查幹湖胖頭魚價格高出市面上十倍的質疑聲,以及對冬捕的一條頭魚賣到300萬元的噱頭,網民也越來越不買帳了。

查幹湖裡面的魚為什麼捕不完,這些大魚是不是“洗澡魚”?

所謂的“洗澡魚”,就是把其他地方成年的大魚,在冰封之前運到魚塘裡面放生,在冬捕時節再捕撈起來。如同不法商家,将河溝裡的螃蟹放到陽澄湖裡“洗個澡”,沾一沾“仙氣”,搖身一變,就成了陽澄湖大閘蟹,價格随之水漲船高。

“洗澡蟹”既出,“洗澡魚”豈能落後?

但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在博弈:

反方的觀點是:第一,在冬天投放“洗澡魚”是不現實的。

查幹湖區域基本上10月就能達到零下,雖然湖面還沒凍住,但在10月之後,大魚受凍後存活率很低,放進去也會凍死的;而且這個網紅點的關注度很高,在衆目睽睽之下造假,幾乎不可能……

第二呢,從南邊運輸大魚來“洗澡”,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損耗非常嚴重,還有可能出現大魚不适應低溫環境,而大量死亡的情況。

第三點更重要,查幹湖的面積很大,進入湖中“洗澡”的大魚會竄進湖底,而冬捕的網隻有2公裡長,能夠覆蓋的面積最多也就是4平方公裡,相較于查幹湖300平方公裡的面積來說微不足道,前去洗澡的魚恐怕都成了漏網之魚。

而正方的論據更為鮮明和直觀:

首先,查幹湖由于冬季時間長,全年水溫很低,魚類的生長速度就會非常緩慢,想要每年捕撈300萬斤的魚獲,是非常困難,查幹湖沒有這麼高的産量。

其次,查幹湖漁業集團在附近建了一個1000多畝的漁場,專門用來培育胖頭魚苗,并且每年為查幹湖提供200萬斤左右的“魚苗”。投放200萬斤魚苗,捕撈300萬斤成魚,而且大家對于查幹湖魚類的自然生長速度心知肚明,不言而喻,投向查幹湖的魚苗體型就是普遍偏大的,至于“偏大”到什麼程度,似乎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兒。

如果說這些“大魚苗”真的是夏季投放,冬季捕撈,說它是“洗澡魚”似乎也不為過。

實際的情況可能是,查幹湖在當地的魚苗基地不止一處,會在夏秋季節,從查幹湖周圍的濕地或水庫中運送大魚來查幹湖“洗澡”。

再次,了解“黑坑”和“回鍋魚”的人都知道,運輸“洗澡魚”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

尤其是,魚類運輸早就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了,特别是淡水魚。而且,連内陸城市的海鮮市場,都能買到活的海魚;另外,淡水魚在運輸過程中缺幾塊磷,有點皮膚損傷都無傷大雅,不到2個月就能長出來。

還有,查幹湖冬捕的時間,又不是一天、兩天。縱使查幹湖的面積很大,冬捕持續一個多月時間,洗澡的魚還能逃到哪裡去?也就是說,洗澡的魚躲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遲早是要被抓的。

再說了,查幹湖每年冬捕,都是一網網地拉上鲢魚、鳙魚。鲢鳙都是成群結伴地活動,用雷達技術探測一下,成群的魚不難被發現。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天價魚的秘密300萬一條38斤的魚)6

鳙魚,也叫胖頭魚

電商上被認證的的查幹湖魚旗艦店,商品也是以鲢鳙為主,搭配少量的鯉魚、鲫魚。

鲢魚、鳙魚是上層濾食性魚類,自然狀态下是以浮遊生物為食。人工使用配合飼料喂養,鲢鳙的生長速度很快——根據某某飼料宣傳冊的介紹:使用該品牌飼料養殖的鳙魚,在每畝200尾的密度下,70到80克的鳙魚苗,在3個月内可以達到1斤以上,一年時間體重可達到7到8斤。

但在自然狀态下,十幾斤的鲢鳙,對于釣魚人來說已經是巨物,而且是可遇而不可求,很多釣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遇到一條20到30斤的野生鲢鳙。

最後,比較有意思的是查幹湖除了冬捕,其他季節也會開放釣場,給釣魚人垂釣。根據網上釣友曬的照片,查幹湖的魚類除了鲢鳙,還有鲫魚、青魚、鯉魚、鳊魚和狗魚等。那麼問題來了,在冬捕中,如果不根據魚的種類,來選擇性地改變網眼的大小,其他種類的大魚去哪兒了呢?

查幹湖冬捕,是網紅經濟催生的旅遊大IP

如果查幹湖沒有“偏大的魚苗”來支撐,年年捕撈出堆砌成城牆一樣的幾十斤大魚,每年的冬捕節就不會具有如此強烈的視覺沖擊,也就無法支撐起原本的旅遊業了。

國寶級公認最貴魚(天價魚的秘密300萬一條38斤的魚)7

堆砌成城牆的查幹湖胖頭魚

為何一條普普通通的胖頭魚,能拍賣到300萬元的天價?

毫無疑問,查幹湖絕對是一個養魚的好地方。但在我國,像這樣的冷水湖泊應該是數不勝數,為何偏偏查幹湖的魚能如此出名?不得不說,查幹湖有一本自己的“生意經”。

從1992年開始投放魚苗之後,在湖裡有了魚,如果沒有成功的包裝和宣傳,查幹湖的魚,可能永遠就是一頭普普通通的胖頭魚,6塊錢一斤,而不是60塊錢一斤。于是,延續了千年的冬季捕魚節,成了查幹湖宣傳自己的一張名片。并在2008年,這一捕魚形式被确定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頭條本地通##頭條熱榜##查幹湖##在頭條看世界##頭條幫忙#

在質疑聲中,被“炒”上300萬元的天價“頭魚”,不僅僅是收割智商稅的問題了,而是借助“頭魚”之名,包裝“冰雪、漁獵文化、民族特色表演”等旅遊IP……

說白了,查幹湖的“洗澡魚”和天價“頭魚”,隻是一個翹闆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