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管轄的蒙城縣,他的發展相對來說是滞後的,沒有大型的央企和外來企業在這裡投資生産,這裡的重工業和輕工業和省内其他城市和地區相比都是極其落後的,一度成為安徽省“貧困縣”。蒙城縣雖然是貧困縣,但是卻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據史料記載,蒙城縣在4500多年,已經有古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尉遲寺遺址發掘的文物也證實了這一點。自殷商以來,蒙城縣縣名經過多次叠更,隸屬多變,唐朝天寶元年,正式定名為蒙城縣,沿用至今。曆史的發展和變遷,讓人傑地靈的蒙城縣擁有了衆多的曆史名勝古迹,但是這裡的景點至今不收任何門票,甚至有網友質疑不可能,大呼不可思議。那麼,這個安徽省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值得去的旅遊景點呢?
一、因八千餘尊佛像而得名的北宋古塔——萬佛塔
萬佛塔始建于宋朝,曆經了900多年的風風雨雨,曆經了朝代的曆史更叠,曆經了戰火的洗禮,曆經曆代不斷修葺重建。對于萬佛塔破壞最為嚴重的是戰争時期日軍的肆意破壞。在曆史的滄桑巨變中,萬佛塔早已經千瘡百孔。1977年,相關部門對萬佛塔按照宋代佛塔的樣式進行全面維修,在保存佛塔原貌的基礎上加固塔基,彌合裂縫,補鑲損壞嚴重的佛像磚,塔尖增設了避雷針,經過一系列的修繕,萬佛塔又恢複了往日的風貌,依然伫立在蒙城大地之上。
萬佛塔塔身為水磨青磚砌造,塔體内外鑲嵌佛像,總計8000餘尊。塔内體外鑲嵌有赭、黃、綠三色琉璃磚1300餘塊,每塊磚雕有佛像3尊,中為釋迦牟尼、左為迦葉、右為阿難,也有很少幾塊隻刻有一個佛象。在這近萬尊的佛像裡,每一尊佛像的表情都是慈眉善目,萬佛塔也因此而得名。
二、重新屹立在莊周故裡——莊子祠
莊周崇尚自由,生平隻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記》卷六十三《老子列傳》附《莊周傳》中有詳細的記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根據這一曆史史料的記載以及出土的文物研究,證實了莊子祠是始建于北宋年間,當時的知縣王竟創建于渦河北岸漆園城,後被黃河洪水淹沒。
曆經社會動蕩,幾經戰火,莊子祠遂漸頹毀,所存無幾。現存莊子祠是蒙城縣政府在宋代莊子祠舊址上新建的紀念莊子的道教廟宇,全祠由祠堂建築群與萬樹園兩部分組成,采用漢代建築風格,主要建築有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台、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閣、東西碑廊、道舍、客舍等,一座仿漢代建築風格的莊子祠堂又重新屹立在莊周故裡。
三、2017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蒙城博物館
在五千多年的曆史發展進程中,蒙城太多的曆史故事被埋在黃土之下。如果想要更全面的更直接的去了解蒙城五千多年的曆史文化,不妨去到位于蒙城縣城南新區莊子大道上的這個201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2017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的蒙城博物館逛一逛。
蒙城博物館于201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是一座展示蒙城曆史沿革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布展面積約5000平方米,館藏文物8000多件,主要分為“原始第一村”——尉遲寺遺址、古蒙神韻、楹聯之鄉三大展覽版塊,反映蒙城曆史、沿革變遷以及地域文化,展現了蒙城燦爛的曆史文化。
四、“中國原始第一村”——尉遲寺遺址
尉遲寺遺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畢集村東150米,是5000年前人類文化遺址。自1980年開始,先後進行了十三次挖掘,在一萬平萬米的範圍内,考古研究人員總共清理出房屋遺迹七十八間,墓葬三百餘座以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等。該遺址也是國内目前考古發現保存最為完整、也是規模最大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晚期聚落遺存,因此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