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溢圖科技(原“相機筆記”)
“放大倍率”用來描述相機/鏡頭的近攝特寫能力,是一款鏡頭能否被稱為“微距鏡頭”的硬标準。
如何衡量微距能力相機/鏡頭的近攝能力是由焦距、最近對焦距離共同決定的:
- 焦距相同,最近對焦距離越短則放大能力越強;
- 最近對焦距離相同,焦距越長則放大能力越強。
那對于焦距、最近對焦距離都不一樣的情況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入“放大倍率”了:“放大倍率”指感光元件上所成影像與原物體的比例。放大倍率越高,相機/鏡頭的近攝能力越強。
通常來說,專業微距鏡頭具有不低于1:1(1.0倍)的放大倍率。“小微距”鏡頭也要有不低于1:3(0.33倍)的放大倍率。
▲騰龍F017鏡頭的樣片
放大倍率的等效如果你覺得“感光元件上所成影像與原物體的比例”太過抽象,那ET這裡也給出“放大倍率”的另一種理解方式:對于全畫幅相機和1:1微距鏡頭,可以讓與全畫幅傳感器尺寸相當(或更大)的物體充滿整個畫面。
如果你要拍攝的物體比全畫幅傳感器尺寸(36mm×24mm)更小,可以使用放大倍率更高的鏡頭,又或者搭配傳感器尺寸較小的相機 —— 放大倍率和焦距一樣是可以等效的,等效放大倍率 = 鏡頭放大倍率 × 相機的等效系數。
▲放大倍率也可以被等效(與等效焦距的系數相同)
▲索尼RX10系列的放大倍率也是全畫幅等效值
以上我們所說的放大倍率都是忽略像素的,也就是假設以相同尺寸打印并進行比較。由于數碼照片可以随意裁切,而我們的觀看設備即屏幕分辨率也不相同,所以當“在屏幕上100%比例查看”時,放大倍率也會受到照片像素和屏幕分辨率的影響。
容易忽略的一點非常容易忽略的一點:“放大倍率”是線條與線條的比例,而被攝物體在畫面中給我們的更直觀感受是面積 —— 放大倍率1:2(0.5倍)的鏡頭,畫面中物體大小是放大倍率1:1鏡頭的1/4;放大倍率1:3(0.33倍)的鏡頭,畫面中物體大小隻有放大倍率1:1鏡頭的約1/10。
▲從左至右依次為1.0被、1.4倍、2.0倍放大倍率下的畫面細節。
另一個“放大倍率”除了相機/鏡頭的近攝特寫能力外,取景器(無論是光學和電子)也有“放大倍率”這項參數,并且同樣存在“等效”情況:APS-C畫幅相機的1.0倍取景器,相當于全畫幅相機的0.625(1.6x)或0.667(1.5x)。而因為面積需要平方,0.59倍取景器(例如索尼7C)會比0.78倍取景器(例如索尼7M3)的取景畫面要小很多。
* 作為參考,旗艦級全幅微單目前可以做到0.9x放大倍率。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内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碼酷玩,期待您的關注與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