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機似白色“森林”,蔚為壯觀;光伏發電闆像藍色“海洋”,熠熠生輝。
行走在甘肅省民勤縣紅砂崗廣袤的大地上,成千上萬片藍色的太陽能光闆像向日葵一樣逐光而動,彙成的光伏“藍海”,似與天接,讓大漠顯得更加神秘卻又充滿活力;整齊排列、槳葉飛轉的白色風機直插雲霄,迎着綠色能源的東風随風起舞,與藍天白雲相映生輝,景美如畫。清潔電能經過整流、逆變、升壓等過程,通過高架的銀線源源不斷地一路向東奔流……
民勤縣已經建成的光伏發電項目如藍色“海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榮小勤攝
作為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武張金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重要組成部分, 民勤縣境内風光資源富集,屬一類光資源區和三類風資源區,年有效風能時間4851小時,可利用風能年貯量518.6千瓦時/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時數3149.1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5570至6613兆焦/平方米。
“風光”無限好,競技新能源。充足的風能和光照,讓民勤成為追“風”逐“日”的寶地。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民勤縣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盤活沉睡 “資産”,壯大綠電産業,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推動風光産業鍊集群發展,綠色低碳發展新路愈走愈快,成為縣域經濟騰飛的“聚寶盆”和跨越趕超的大引擎。
民勤縣已建成的風力發電項目似白色“森林”,蔚為壯觀。榮小勤攝
中廣核甘肅民勤紅沙崗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第一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安裝風機200台,是目前國内已經并網發電的陸地單體容量第二大風電場,自建成投運以來,“借風揚帆”、遠行聚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1年,實現發電量8.20億千瓦時,産值3.18億元,工業增加值1.21億元;上繳稅收1958萬元。
“十二五”以來,民勤縣已建成風光發電項目185萬千瓦。其中:已建成光電裝機60萬千瓦,風電裝機125萬千瓦。2021年,新增風光發電項目5項,裝機規模80萬千瓦;存量光伏發電項目3項,裝機規模13.8萬千瓦;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項目1項,建設規模19.25萬千瓦;剩餘可開發風光電容量7196萬千瓦,占武威市可開發容量的83%,占金(昌)武(威)張(掖)地區可開發容量的66%,是全省除酒泉以外風光資源最為富集,最适宜開發建設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區域。
随風起航,光耀綠洲。加快新能源發展,民勤縣是西北地區的領跑者。
民勤已建成的光伏配套升壓站。 馬愛彬攝
民勤縣一方面高瞻遠矚總體布局“大寫意”,一方面審時度勢下好轉型“先手棋”,聚焦光伏、風電、水電、儲能等重點領域,吸引全産業鍊投資主體,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支撐。
遠景民勤智能風機制造基地項目是民勤縣落地的第一個大型裝備制造項目,以智能風機制造基地為中心,打造基于低成本綠電的零碳産業園區。該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占地100畝,總投資9億元,主要建設智能風機總裝廠、機艙罩制造廠、測試驗證中心、區域運維中心,可形成年産風電整機2GW以上、機艙罩500套的能力,年産值60億元。
同時,民勤縣統籌推進輸出電網、裝備制造、電能消納和儲能研發等配套産業建設,加快推動産業鍊條由“短”到“長”,産業層次由“低”到“高”,産業布局由“散”到“集”,依托龍頭企業,打造鍊條完整、配套協作緊密、要素配置精準、規模效應顯著的新能源産業集群,為民勤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力量。
“新能源,既是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把發展清潔能源擺在突出位置’的戰略決策轉化為‘風光’無限的清潔能源發展前景,民勤實現‘換道超車’,形成清潔能源産業多點開花、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将在甘肅省新能源規劃發展版圖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民勤縣發改局副局長白雲說。
據悉,至目前,已入駐民勤投資建設風光電企業28家,建成風光電項目裝機規模199萬千瓦,形成固定資産投資160億元,年發電量26.81千瓦時,年産值16億元。(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馬愛彬)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