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吊唁時二鞠躬不說二鞠躬要說再鞠躬?
這個問題要具體怎麼回答呢?
因為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過的好像不止于“再鞠躬”吧?用“再”和“二”的都有,這就是個語言習慣而已,每個地方和時期都有差别。
要說到來自于結婚時候的“一拜、再拜、三拜”,好像也是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些民間的通俗用法之間并沒有沖突,而且由于十裡不同音,也沒有誰去深究。
用“二”用得少的地方大概都是“二”字的發音和“拜”字的發音連起來不好讀引起的,正因為“再”和“二”在這種正式的禮儀場合含義完全一樣,才會産生隻從發音是否通順來選擇使用。
說句實話,我們這邊吊唁的時候聽着管事喊“再鞠躬”才别扭呢。
“再”到底和“二”有什麼區别?“二”就是個數詞,代表着次數。而“再”并不僅僅有第二次的意思,更深的的意思是“重複”,以示鄭重。
所以為了表示尊重和鄭重其事,古人在書信和記錄方面都會寫上“再拜”:
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輸》
再拜大将軍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公子再拜。——《史記·魏公子列傳》
你硬要說這是第二次拜也說得過去,但是這表示的重點就不僅僅是數詞,不是次數了,而是傳達出再拜者對受拜者的尊重。
所以,把“再”字用在紅白喜事中,不止代表了這是第二次鞠躬,第二次磕頭,更重要的是代入了鄭重和尊重感。
這就是書面語言中、戲曲劇本中多采用“再”字代表禮儀中的“二”的原因,增加感情附着,讓儀式感更加完全。
本來無論吊唁還是成婚,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儀式感來表達敬意、愛意,所以有些東西約定俗成,大家覺得可以,就用了。并不用多大的道理。
程頤說:“君子處世,事之無害于義者,從俗可也。”
不管你是怎麼稱呼,用什麼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對别人沒有損害,那就入鄉随俗吧。
書本中,多用“再拜”,世俗中,用“再拜”和“二拜”的都有,這個沒有定論,也不用定論。
就看方言怎麼喊怎麼好聽。這種事情,不用動太多腦筋,沒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