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4-05 14:58:42

本文梳理了手機鍵盤裡的要點、細節點,日後遇到有涉及到鍵盤輸入的地方,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去解決各種産品/設計問題。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

手機鍵盤,可以幹嘛??無疑是打字、信息輸入,也是用戶體驗産品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鍵盤,但是偶爾會遇到一些體驗上的不足,如鍵盤擋住操作入口、很難控制鍵盤光标的移動……

所以今天想梳理一下手機鍵盤裡的要點、細節點,日後遇到有涉及到鍵盤輸入的地方,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去解決各種産品/設計問題。

目錄:

  1. 鍵盤與命令類型
  2. 設計要點
  3. 有意思的鍵盤交
Part1:鍵盤與命令類型

先簡單說下鍵盤與命令詞類型(想看設計要點,可直接滑到Part2部分),對鍵盤有個全局的認識,方便在工作中知道每種鍵盤的用途

1. 鍵盤類型

從技術角度上看,市面上所有的鍵盤産品可分為:系統鍵盤(手機默認鍵盤)、第三方鍵盤(功能豐富,輸入效率高)、自定義鍵盤(安全性高,有一定開發成本)。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

從可提供類型看上,iOS一共提供了12種的鍵盤類型,其中8種是常用的:默認(中英)鍵盤、郵件鍵盤、字符與數字鍵盤、帶小數點的數字鍵盤、存數字鍵盤、撥号鍵盤、網址鍵盤、外國産品鍵盤(如Twitter、Instagram)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3

剩下的4種則是這些,但我實在看不出這些鍵盤和默認(中英)鍵盤有何區别,因此将這4種獨立展示: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4

而Android系統鍵盤隻提供了9種,但大部分和iOS的鍵盤類型一樣。因此需要我們在交互稿中,标明對應的鍵盤類型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5

2. 命令詞類型

而鍵盤命令詞的類型上,iOS提供的也很豐富,多達11種。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6

而安卓則少些,但基本能覆蓋所有場景了。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7

3. H5裡的插件

iOS自帶有“上一項”和“下一項”的鍵盤插件,因而在一些H5表單中可以靈活選擇上/下一個文本框或選擇器。而Android在H5是沒有“下一項”命令的(無論第三方還是系統鍵盤)。因而在H5頁面中的表單中,往往需要提供一個外部插件來輔助用戶輸入。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8

Part2:設計要點

盤點了鍵盤與命令詞類型後,接下來梳理一些設計要點,避免今後工作中踩坑,完善産品設計細節。

1.“删除”不完全是“清空”

鍵盤上的‘删除’按鈕可以逐一删除輸入結果,界面上的’清除‘icon也能做到。但二者間在特定的技術環境下,會存在交互上的差異。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9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UC浏覽器的翻譯器。

已有翻譯結果的情況下,點擊鍵盤上的‘删除’按鈕,隻能删除文本框裡的内容,對底下的翻譯結果并無影響。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0

而點擊界面上的“清空”icon,能同時清除掉 文本框内容和翻譯結果。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1

原因在于:

在當前的技術環境下,UC浏覽器還無法裡做到“實時翻譯”(邊輸入内容,邊顯示翻譯結果),因此無論用戶在文本框裡編輯了什麼内容,技術上都很難檢測到文本框裡的信息,所以不會影響到底下的翻譯結果。

而“清空”icon則不同,它就相當于界面上的一個功能入口,點擊它完全可以檢測/控制到其他内容狀态(文本框内容和翻譯結果),所以可以做出對這2者的“清除”指令。

但若能做到“實時翻譯”,就可以同時檢測、删除文本框内容和翻譯結果了,就如谷歌浏覽器的翻譯器: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2

2. 鍵盤可以附帶功能入口

産品設計時總有一個固有思維:一定要将某個按鈕/功能/操作放在某個界面上因此有時會受到“視覺布局怪異功能關系不搭”等的困惑。

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試着将功能和鍵盤綁定在一起,依附在鍵盤上才出現。讓功能和内容間的關系更加獨立開來,釋放頁面壓力。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3

但是有個提前:這些功能/内容盡量是和用戶的輸入行為有關聯的,不要把所有功能都添加上去。

3. 注意鍵盤的遮蓋區域

在一些表單設計時,應該注意鍵盤彈出後對界面布局、用戶操作的影響。一些重要信息、操作按鈕要盡量放在鍵盤的遮蓋區外,避免用戶“要收起鍵盤才能操作/看到”的尴尬局面。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4

包括手機橫屏時的走查,也要注意一下鍵盤高度對界面的影響。

4.“隐私數據”盡量用随機鍵盤

對于個人财産、身份信息等敏感數據的輸入時,用戶對該類型信息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信息輸入。所以産品設計時可優先考慮“自定義随機鍵盤”(指鍵盤上的字母/數字等随機排布),以保護用戶财務和隐私安全。如中國銀行的支付密碼: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5

騰訊各大樓下的訪客機也是采用随機鍵盤,以保護所有訪客的預約隐私。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6

5. 命令按鈕位置的不同

在手機鍵盤裡輸入文字時,iOS由于系統的限制,對文字的發送指令隻能在鍵盤上來完成,因此iOS用戶的交互操作都全部集中在鍵盤右下角。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7

而Android端就靈活很多,不僅可以在鍵盤上執行發送指令,也可以在輸入欄/搜索欄周邊新增操作入口。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8

即使大部分産品都這麼做,但還是有部分産品做到了“兩端對齊”,如網易郵箱: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19

6. 預判用戶的行為

用戶行為的預判,指的是當我們明确知道用戶目的、能推測出用戶下一步操作時,可以做一些減少用戶操作步驟、提升輸入效率的設計,如:

(1)自動調起鍵盤

在一些表單輸入的流程中,當能預知到用戶的下一步操作時,完全可以幫助用戶自動調起鍵盤的(尤其是需要跳轉頁面才能輸入的表單)。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0

(2)調起對應的鍵盤類型

這個點無需多講,當明确知道表單輸入所需的文本類型中文/英文/數字/郵箱/網址等,需調起相對應的鍵盤類型。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1

(3)短信驗證碼的調取

在短信驗證碼的表單設計時,可以利用系統的‘短信權限’自動輸入驗證碼,減少用戶的操作步驟。

iOS:隻能将驗證碼調取在鍵盤上,點擊自動複制粘貼。

Android:可以将驗證碼自動粘貼在文本框裡,且自動跳轉頁面。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2

前提是:産品已獲得手機的短信權限,否則很難調取到驗證碼信息。

(4)更準确的命令詞

鍵盤上的命令詞,在交互上的固定認知是:點了就能看到想要的内容。

就如微信的搜索,用戶的預期和鍵盤上的命令詞完全是一緻的,用戶能知道點擊會出現什麼樣的内容。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3

但在視覺上,不恰當的命令詞容易讓人産生歧義、誤解,甚至幹擾接下來的操作。

如網易郵箱登錄的第一個表單,鍵盤上對應了“下一步”命令詞,用戶知道可以快速切換到第二個表單。但在第二個表單時,還是“下一步”命令詞 是不是會讓人費解??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4

畢竟該處是表單輸入的交互終點,用“前往(Go)、登錄(Join)”這些命令詞是不是更準确些呢?

因此日常中,我們需要對命令詞有更深的理解,方便給予用戶更準确的引導。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5

Part3:有意思的交互

最後盤點一下,在一些第三方和系統自帶的鍵盤上,都有哪些有意思的交互細節?啟發一下産品設計時的腦洞。

1. 更準确地移動光标

在輸入過程中,想将“光标”移動在某個文字附近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尤其是在小屏幕手機裡。

但iOS手機有 3D touch功能,不少産品都會通過“重按鍵盤”的方式來控制光标的移動。如iOS系統鍵盤、百度輸入法和訊飛輸入法: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6

但是Android手機可沒有3D touch,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典型的例子還是UC浏覽器,采用一個“滑塊組件”來控制光标的移動。不管Android和iOS端,都能有效地提升輸入效率和體驗。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7

2. 長按的彩蛋

除了長按鍵盤外可以移動光标外,在一些第三方鍵盤上也隐藏了“長按”的彩蛋,如:

(1)百度輸入法

長按可以持續選擇表情,還有表情飄出效果。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8

(2)訊飛輸入法

長按可以選擇表情的顔色,但部分表情才有而已。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29

(3)搜狗輸入法

長按可以切換至‘單手鍵盤’模式,用于操作大屏幕手機或iPad。

手機的鍵盤怎麼變得更好看一些(發現設計細節原來)30

結語

好了,大緻的整理就到這了。可能有些細節點講的不是很好,請你多指教。

作者:和出此嚴,微信ID:elffzh,公衆号:和出此嚴

本文由 @和出此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