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操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遷入操另一種方言的人的地盤,他們所帶來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包圍下,就如大海上的島嶼,即是通常所說的“方言島”。在安徽省南部宣城市下轄的甯國市和廣德市,正是典型的方言島,流行湖北方言和部分河南方言。
現存的漢語方言島基本上都是在明、清兩代形成的,方言島表現出方言的複雜性。方言島的形成一般有軍事移民、政治移民、經濟移民等。那麼,和湖北相隔幾百公裡以外的甯國和廣德兩市方言,為什麼用的是湖北話?
在安徽方言版圖中,皖南地區的方言是最為複雜的,存在吳語、徽語、贛語、江淮官話和湖北、河南官話。在這其中,被吳語和徽語包圍的宣城地區,存在着一片流行湖北和河南官話的方言島,尤其以甯國市和廣德市比較突出。
宣城位于安徽東南部,緊鄰着江南地區的浙江和江蘇,距離太湖僅僅幾十公裡。廣德市和甯國市雖然都屬于安徽,實際曆史上是妥妥的江南地區,富庶繁榮。甯國從南宋一直到清朝末年,都設立了甯國府,廣德也長期以廣德府和廣德州存在,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皖南地區的東部原來幾乎都是吳語的地盤,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的戰亂和癟疫使得人口數量銳減,同治年間在招墾政策的号召下,清政府将河南、湖北及安徽江北的大量移民遷進皖南。這些地方土著分散,移民占的比例大都超過土著。以甯國為例,據 《 甯國縣志 》 記載:”土民存者不足百分之一,客民居多數” , ‘湖北人滿殲陌”。據光緒五年( 1879 )的統計,廣德土著也隻占總戶數的百分之十五。在這種情況下,土著方言逐漸被取代是很自然的。
甯國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靠蘇杭,連接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距滬、甯、杭三大城市僅 170 一 300 公裡,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往之要道。甯國方言的情況也比較複雜,其中有大量孝感、荊州、襄陽一帶的湖北移民。現在甯國存在的顔、魏、熊、張、明、呂、喻、楊、雷等姓,祖上基本上也都是那個時候從湖北應山遷過來的。典型的就是湖北特色的熊姓,整個安徽省熊姓人數僅僅第70位,而在宣城,熊姓人數排在了40多位。
就好像江西填湖北帶去了贛語一樣,湖北人流入宣城地區,帶來了湖北方言,其中大多是從湖北省的應山、麻城、安陸、襄陽、黃陂、随縣、荊門、棗陽、公安、孝感、鐘祥、南漳等縣移植來的。這種方言主要分布在甯國、廣德縣西部、南部的丘陵區和山區,郎溪縣十字鎮、濤城鎮等地。廣德北部地區的方言,更多是受到河南官話的影響。
現在的甯國、廣德方言和湖北話還是有區别的,更多是湖北話、河南話和當地方言的融合産物,并且随着時間推移,方言在不斷地吸收和發展。整體來說,甯國和廣德話更接近于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的雜糅,兼顧吳語甚至贛語的特點。
湖北填江南”曆時近半個世紀,給皖浙蘇三省交界地區遷入外來人口達100萬以上,給當時農業生産的恢複發展和社會文化生活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安徽東南部地區講湖北話,是曆史發展的産物,也是一項獨特的文化遺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