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就駕崩的清朝順治皇帝,倒是留了不少故事讓後人說道,其中,他與董鄂妃的故事,似乎讓人看到了:原來皇家還真是有愛情的。
順治的第一任皇後,是多爾衮給他選的,順治母親的侄女,根據清朝皇室與蒙古聯姻的老傳統,為順治聘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之後,在順治親政後的順治八年八月完婚,并将其冊封為皇後,舉行了極為隆重的典禮。
當年在中國的外國耶稣會士,曾記載了完婚的“壯麗排場”:皇後是“在全部軍隊和無數騎兵的陪同下來到”北京的。他驚歎道:“世上竟确實有如此無邊無際的騎兵隊伍!我親眼看見過西鞑靼給中國國王八萬匹馬作為禮物。”
不過,完婚後兩年,這位皇後就被廢了,降皇後為靜妃,改居側宮。有資料說,順治對多爾衮有恨意,連帶對這位皇後很是不喜。但因為滿蒙聯姻的老傳統,順治的第二任皇後也是來自蒙古,順治十一年五月,再聘蒙古科爾沁貝勒綽爾濟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
可是,福臨對這位新後仍不惬意,即便如此她的命運比第一任也稍強些,在皇太後孝莊的關懷下,她一直坐着皇後之位。
到了順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宮,從而有了一個美麗哀婉的故事。
順治對董鄂氏的寵愛,一點都不遮掩。同年八月,董鄂氏被冊封為賢妃,一個多月後,福臨再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在曆史上十分罕見。其實,這足以彰顯一位帝君的恩寵了,但對于順治而言,還不夠。
為此,順治弄了一個特場面的儀式——冊封典禮,并頒布了诏書。按照規矩,這是皇後才能享受的待遇。可能,正如後人對董鄂妃的評價,她福薄,生下了一位皇子,僅百餘天就夭折了。本來,董鄂妃就體弱多病,再加上皇子之事,這種打擊讓她一病不起。
最終,在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
其實,順治和董鄂妃的故事最打動人之處則是皇帝為此辍朝幾個月後也駕崩了。
于是,民間就有了很多猜測,皇帝不是真沒了,而是出家了。當時,皇家為了遮醜,故而說了一個謊言。
其實,這種說法不無由來,順治笃信佛教,還多次召見一些名僧。自己的愛子和愛妃相繼離去,對順治的打擊可想而知,遂生出出家念頭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那時的順治皇帝,身體已是相當糟糕了。
曆史上的順治帝是一位很有想法的皇帝,親政後國内的局勢并不太平,反清運動一直不斷,又連續遭受失去摯愛的痛苦,身心的憔悴終讓他承受不住也是很可能的。
順治的陵墓是清孝陵,葬有兩任皇後,其中一個就是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後的第三天,順治追封谥号“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于是,有人說,按照清朝的谥法,皇後的谥号要附帶帝谥,而她沒有,可見她比别的皇後要低一等。
其實,更應該說董鄂妃在順治的心中是獨一無二的,她有着自己獨特的谥号。按照禮制,皇後去世是辍朝五天,而順治為了她辍朝四個月。當時,擡董鄂妃梓宮的可都是滿洲八旗的二、三品大臣。在清朝,即使是皇帝,都沒人享受過如此待遇。
順治在位時雖重用漢官,但董鄂妃卻是滿洲正白旗人,至于民間為何将她和董小宛扯上關系,大概在老百姓的心中,隻有江南水鄉才能養出這麼一個溫婉賢淑又惹人憐愛的女子吧。
順治還有一個皇後是康熙(玄烨)的生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是順治的第三個兒子,也是順治兒子中唯一出過天花大難不死的。順治也是因天花病重,臨終前終于定下康熙為接班人。至于孝惠章皇後佟佳氏,她自從嫁給順治,一直都不如意。
不過,這個女人無疑是不幸的,生育了一代英主康熙,母以子貴,但卻無福消受,英年早逝。孝康章皇後雖在剛晉封為皇太後不足半年,年僅24歲時就因病謝世,但她給佟佳氏家族帶來了了好運,佟佳氏一族在康熙朝甚至有着“佟半朝”之稱。
關于她為何沒有和皇帝順治葬于一處,野史說,當年禮部官員告訴康熙,自古以來“帝後有不合葬而自為陵行”,便有了孝東陵。事實上,這應該和滿清改火葬為土葬有關,康熙十三年,孝誠仁皇後殁就是土葬。
除此之外,孝東陵還葬有7個妃子,17個格格和4個福晉。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格格”應是專指清朝王公貴胄之女。不過,在清初,宮闱的典制還不健全,這些格格和福晉都是順治的嫔禦,後宮等級低。但廢後靜妃卻是再難尋其蹤迹,連孝東陵都沒有她的位置。
由于,孝東陵是清朝修建的第一座皇後陵,沒有參考樣闆,所以,才有了皇後陵兼着妃園寝的現象,位于清孝陵東側1500米處。
都知道,皇帝陵墓一般認為會藏有不少好東西。不過,清孝陵由于順治生前有交代不要厚葬,而且隻是皇帝的遺體骨灰,倒是讓它成了東陵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陵墓。此外,在順治駕崩後,還有一位叫董鄂氏的後妃殉葬。這位董鄂氏當然不是董鄂妃,應該是董鄂妃的妹妹,她生前沒有得到皇帝的寵愛,卻要陪着皇帝一起死,隻不過多了個“貞妃”的頭銜。可見,皇家後宮的女子,得到尊崇的能有幾人,大多隻是“陪襯”而已。
參考資料:
【《清世祖實錄》、《清史稿·卷四·本紀四》、《清史稿·後妃列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