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熱播的一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探讨,甚至有不小的争議。其核心議題無非還是圍繞着現代中國女性的獨立問題,物質獨立、生活獨立、精神獨立,“出走的娜拉”對于全世界的女性而言都是一道萬年追問題,“我該不該出走”、“我能不能獨立”?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劇照
我非女性,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從我對周圍女性的觀察中,也深知女性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更不易一些。但有一類觀點,我認為非常要不得,譬如,“我是女人,憑什麼我要獨立”?
這就是智商決定命運了。
1925年,魯迅發表了他唯一一部婚姻主題小說《傷逝》,寫子君在面對殘酷的婚姻真相和人生悲情底色後,毅然決然的選擇去追求人生獨立的探索。然而由于未能真正實現完全的自我獨立,最終子君還是不敵現實而死去。“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這些赤裸告白,刺激了無數中國女人。
然并卵,刺激歸刺激,幾乎一個世紀後的現代中國,“娜拉出走”與“子君之殇”依然擺在每一位中國女人面前,也不知道這究竟是女人的柔軟天性使然,還是人類社會生産力依然未能完成性别的解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劇照
毋庸置疑,《我的前半生》确實是部佳作,劇中的女主角羅子君明顯有原小說作者亦舒向魯迅緻敬之意。但尴尬的是,電視劇的創作過多局限在了“小情小我”的層面,對于羅子君這一現代女性的内在生命力的覺醒和獨立意識的進程也缺乏足夠的描寫和形式表達,導緻相當一部分觀衆認為羅子君不過是從依靠一個男人,轉移到了另一個男人身上而已。甚至《我的前半生》的熱播竟然導緻了筆者身邊兩對朋友的離婚,而且都是女方提出來的,我真是驚訝且攤手。看來電視劇刻畫的還是不夠真實,或者人物不夠典型,才讓一部分女性觀衆産生了錯誤的代入感,以為人人都是羅子君,自己也是羅子君。先不說賀涵在真實生活中的稀缺性和不可持續性,最重要的是,人得客觀認知一下自己:你以為你是美麗又好運的羅子君,其實你隻是天天面對瑣碎生活的羅子群;你潛意識裡意淫将來遇到的都是高富帥賀涵,其實你身邊都是且隻能是需要慢慢成熟的男人白光。
這是很多中國女性的悲哀,不僅不獨立,更難過的是,她們始終不能認清自己。
小姐身子丫鬟命。一直懷揣做公主的夢,痛恨自己生的平凡。
其實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公主。誰都不是。我們所想象的白、富、美,背後的努力與艱苦往往更讓人難以想象。人生是殘酷的,時間終會告訴你這個真相,早點認清是好事兒。
如果說人的前半生還可以迷迷糊糊,那後半生再不清醒些,這輩子就真算是白過了。
所以,我們來談談女人的後半生。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劇照
能夠獨立,在繁榮艱難的生活中尚得一方自由和光彩,不必時時為丈夫外遇或自己變成黃臉婆而發慌,妥善處理好複雜的親情、稀缺的友情,逐漸學會接納自己的全部,并逐漸接納别人,開始理解以往難以理解甚至不屑一顧的人和事,并最終實現與生命的自我和解、渾然天成,活出自己的價值,不枉這世間走一遭。這應該是女人在這世間最好的樣子了吧。
而這些都是女人的後半生所必須面對的,至少,你應該有這個生命覺醒的意識。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時常孤獨,想尋得一絲光亮,真誠給您推薦一檔節目,《女性領袖人物系列專訪》,網上一搜就有,剛剛上線,還熱乎。
沒錯,筆者就是這檔節目的主持人。但這并不是一則讓人會心一笑的廣告。如果一定要說這是廣告,那也是筆者的全部真誠。
《女性領袖人物系列專訪》選擇了當下中國社會各領域十二位指标性的女性人物,我們關注的不是她們的名氣、财富、地位,而是她們的價值觀,她們的智慧,她們面對人生的艱苦,甚至是絕境時,如何一步步走過來,并且五光十色,通透玲珑的。這些嘉賓最年輕的也都四十多歲,最年長的已然八十有餘,真真是探讨女人後半生生存境遇的絕佳樣本。每一期嘉賓,筆者都進行了長達五六個小時的交流和溝通,經常是深夜零點,我與嘉賓兩個人淚流滿面,那不僅僅是感動,還有對人生百轉千回的感慨、力量。
這個過程中,我努力去約訪了很多人,我想象中的,各領域裡把女人的後半生活得最好的樣子。資中筠、樊錦詩、董明珠、林青霞、顔丙燕、韓紅、萬方、張越、亞妮、吳小莉......,有的遺憾錯過,有的成為至交。這裡面太多故事震撼人心,比如被譽為“中國演技最好的女演員”顔丙燕,從當年主演《紅十字方隊》、《甘十九妹》之後拿獎無數正當紅,卻因為母親身患絕症而息影八年,從24歲到32歲,顔丙燕陪伴母親走完了生命最後的日子,卻也因此錯過了作為女演員走紅的黃金年齡,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那麼支撐她的力量是什麼呢?比如浙江衛視曾經的當紅主持人亞妮,用了13年的時間跟蹤山西左權太行山一群盲藝人,拍了一部紀錄片,寫了一本書,叫《沒眼人》。她變賣房産、四處借錢、籌措資金、老父離去,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一位曾經在鎂光燈下閃耀的女人,如何能在黃土高坡上、在泥土裡與一群盲男人們相處十餘年,就為了理想嗎?她的理想又是什麼呢?比如慈銘體檢的創始人韓小紅,在創業幾遭坎坷,父親查出癌症晚期的同時,自己也查出癌症之後,她竟然不去休養,而是拼命完成三個遺願,這份動力是什麼呢?一位女性要多堅強,才能在滿身插滿管道時,依然選擇坦然且充實的面對死亡,面對生命;再比如北大燕京學堂的袁明院長與她的先生——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從12歲到72歲六十年的相守相伴,一生幾經分離,寫了一輩子的信,直到今天。“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隻愛一個人”,簡直就是他們愛情故事的真實寫照,我們似乎都想去思索和尋找,婚姻的真谛與秘訣又是什麼呢.....,這些動人的故事在每一位嘉賓身上都太多太多了,在此不一一陳述。與其說筆者主持了十二期節目,不如說我上了人生的十二堂課。讓我更加認知女人,和女人的力量。
所以真誠得推薦大家看看這檔節目。後半生蓦然回首,不至于空留一聲歎息。
最後,女人是偉大的生靈,孕育萬物。粗鄙如我,以上都是妄言。
祝所有人都幸福。■
作者:畢嘯南,知名青年學者,被媒體評為“中國新生代最高學曆主持人”。《女性領袖人物系列專訪》制片人、主持人。
附錄:《女性領袖人物系列專訪》是一檔由财新視頻與蘭玉文化共同出品的高端女性訪談節目。節目遴選中國當下社會各領域指标性女性人物,以“思想價值”“人性力量”與“公共意義”為核心切入點,為觀衆呈現真誠、不浮躁的時代聲音與社會記憶。節目共 12 期,涵蓋文學、經濟、科技、藝術、體育、公益等各領域,專訪12位具有深度思想與社會貢獻的女性領導者。
網絡播出平台:财新網、騰訊視頻
衛視平台:旅遊衛視、中國教育電視台1套、中國教育電視台3套 周五、周六、周日晚十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