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上班這件事情?
對于很多人來講,應該就是用 8 小時的智力和精力換碎銀幾兩。
然而,就在這幾天,一條新聞讓半個互聯網的打工人發現,事情沒這麼簡單。
可能上個班的功夫,自己 “ 褲子 ” 都被公司給扒掉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有網友爆料上班第一天就被裁,還被領導教育: “ 别以為你上班幹啥我都不知道,你啥時候想走我都一清二楚 ” 。
在他懵逼的時候,朋友甩過來幾張截圖。
截圖中員工每天上班的各種情況都記錄在案,并且在後台被統計、分析。
網友們順着截圖找到了深信服旗下的「 行為感知系統 BA 」。
根據深信服官網介紹,這個系統的功能是通過挖掘、分析上網行為日志,幫助組織洞悉風險。
能洞悉什麼風險包括但不限于:洩密追溯、員工離職、工作效率、沉迷網絡、事件感知等等。
帶大家簡單體驗一下。
比如說,你最近想要離職?
那你投了什麼網站?訪問了多久?幾次?人都一清二楚。。。
你很難想象,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被裸奔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你們 HR 對你關注得比較密切的話,那你投出去的簡曆,第一個觀衆應該是他。。。
上班喜歡摸魚?喜歡逛淘寶、微博還是在 QQ 聊天?每次摸了多久?
這些訪問日志都會被記錄在案,而且系統會對此進行分析、統計。
在深信服行為感知系統産品彩頁中,各位從 IM 聊天到網絡遊戲,乃至網貸行為都是它們可以處理的數據。
這些功能隻是冰山一角,這套系統的核心是應用商店。
就跟咱們浏覽器裡的插件商城一樣,裡面的 “ 插件 ” 豐富多彩,隻要網絡管理員選擇開啟,就能監控。
我甚至在網上的截圖中看到了這樣一個功能 “ 在校生孕況分析 ” 。。。
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感受到,為什麼前面世超說,上個班跟裸奔一樣。
然而,多查一查資料你會發現,這種事情早就不新鮮了。
深信服跟新浪的 “ 上網行為管理 ” 合作都是 8 年前的資訊。
再往古早的網絡社區找找,會發現 2010 年,就有人在吐槽類似的功能。
實際上,想要識别員工到底在幹嘛并不難。
就深信服來說,他們可以通過用戶的流量特征結合自家應用識别特征庫,來判斷員工正在使用什麼樣的網站。
然後通過中間人劫持之類的手段,獲取具體的上網動作。
另外,在直接本地預裝客戶端,這樣你所有的一舉一動都在它的監視内,甚至包括各種 IM 的聊天記錄。
有些公司選擇跟深信服合作,因為深信服應用數據庫比較能打,能識别的應用最多,覆蓋最廣。
但,即便是不使用深信服的公司,也未必沒這個能力,他們可能用了其他服務商,也有可能自己養着一批 IT 人員,做類似的事情。
他們甚至不需要搞應用識别特征庫,直接通過交換器,比如說路由器就能查看員工的流量,知道大家上班是在聽網易雲,還是在騰訊視頻,花費時長為多久。
再加上一個預裝客戶端,就能 “ 看見 ” 員工的一舉一動。
總之,并沒有什麼難度。
其實這類系統最早是作為信息洩露風險警告系統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員工洩密。
監控機密文件大家都能理解,畢竟公司數據洩露可能導緻嚴重經濟損失,技術型公司嚴格管控代碼,産品型公司不讓産品資料提前流出,這些事兒無可厚非。
這次事件激發了這麼多網友的評論,說到底是害怕技術被亂用。比如,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用來監視自己上網的一舉一動。
不知不覺中,“ 褲子 ” 被扒掉了,自己還不知道,還在到處裸奔,誰不害怕?
要是純純隻用來做好事,誰沒事罵你。。。
比如就幫助圖書館分析電子資源利用率,分析什麼資源熱門,什麼資源冷門,方便學校優化購買政策的 ↓ ↓
最後,世超想了一下,為什麼企業會想要如此嚴格的監控員工?
可能有不少資本家,每時每刻都在想榨幹員工的每一分價值吧。
你工作做出成果了,他們會覺得這還不夠, 8 小時内,你有沒有每分每秒都在工作?
你滿足了 8 小時,他們就關注你工作有沒有成果。如果你啥毛病都沒有,别擔心,他們可能會說,那你還有沒有剩餘價值?
趁年輕,修修福報啊,這樣 35 歲後才能成為向社會輸送的人才嘛 ~
但要世超來說,靠 “ 監視 ” 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就拿離職傾向來說,既然你擔心骨幹員工有離職傾向,給你帶來風險。那為什麼平時不管管他的薪水?多提供一些成長空間?
難道監視他他就不跳槽了麼???
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可能會因為認同公司志同道合買單,可能會因為你給的工資買單,可能為了未來的發展空間買單。
唯獨不會為被 “ 監視 ” 買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