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天際線商業高樓

天際線商業高樓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01 02:32:29

天際線商業高樓(摩天大樓勾勒城市天際線)1

上海中心大廈

(來自網絡)

初秋的北京天氣褪去了燥熱,透着些許清爽,朗日下天空瓦藍,視野開闊。8月末的一個午後,筆者登上西山,向東遠眺,偌大的北京城奔來眼底。東北方向,奧林匹克公園的玲珑塔與盤古大觀并峙。視角南轉移,中央商務區建築群就躍入眼簾。一座高聳突兀的建築取代北京國際貿易中心,勾勒出北京天際線的新高度,其旁邊的中央電視台大廈已經顯得不那麼起眼。那座高聳的建築就是正在建設的“中國尊”。透過辦公室的玻璃窗,筆者近距離見證了它日漸“長”高、直上雲天的過程。而當西山遠眺之時,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到它500多米窈窕的身姿如何向上擎起城市天際線。

城市向高空延伸,變得更“立體”是中國現代城市發展的一大趨勢。530米的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近600米的天津117大廈和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設計高度63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這些不斷改寫高度紀錄的建築紛紛拔地而起。根據一項最新數據,中國目前已完工、高度在300米以上的建築物達55座,在建設的有62座。

建設超高層建築并不容易,需要實現很多建築科技突破,可以說,衆多超高樓宇如雨後春筍般生長,折射出的是中國在建築設計、新型建設材料開發利用、建築裝備和施工領域取得的長足進步。每一座摩天大樓都訴說着感人的中國建築科技的故事。

天津117大廈建設過程就是中國建築科技的一次精彩躍進。2015年9月8日,伴随整車混凝土泵送出管至621米,117大廈超越上海中心大廈606米的混凝土泵送高度,刷新混凝土實際泵送高度吉尼斯世界紀錄。一直以來,世界建築界都在設法破解超高層建築混凝土輸送高度難題,“上得去、不堵管”是孜孜以求的目标,負責施工的單位集結了大批專才,加大科研投入,建造了“中國建築千米級摩天大樓”混凝土超高泵送盤管模拟試驗基地。通過反複試驗,研究團隊終于自主研發出“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劑”,有效解決了混凝土泵送高度高,高強混凝土粘度高、低強混凝土易分散、高層泵送混凝土流動性損失大、冬季抗凍性能要求高等專業技術難題,填補了高性能混凝土超高層泵送與技術領域中多項技術空白。

解決高層建築建設難題的中國方案往往讓人眼前一亮。在武漢綠地中心建設施工中,承建公司在面對“既保證工人高空作業的安全性,又能提升建設速率”的問題時,摒棄了世界著名高層建築迪拜塔建設時采用的傳統爬模施工系統。經過多次測試和修正後,自主研發出國内首創的第三代智能頂升模架系統。這一頂模系統采用封閉式全鋼結構,工人置身其中,如履平地,可同時進行4層樓、幾個工種流水作業,不用擔心高空墜落的風險,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除了核心建築技術突破之外,中國在高層建設施工中特别注意保持建築與環境的和諧,盡量采用綠色節能節水方面的先進技術,在照明、散熱、保溫、用水、垃圾處理、通風等各個方面降低能耗。這些彰顯綠色環保理念的新技術和新實踐在中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中無疑令人格外振奮。

中國在超高層建築領域積累的技術創新和體現出的綠色環保的理念,正日益引起全球的關注和贊揚。随着建築市場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特别是“一帶一路”受到國際社會熱烈歡迎,中國建築科技将在原有堅實基礎上,越來越多走出國門,服務于世界各地。以知名的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為例,該公司堅持“本土化發展、市場化競争、資本化運作、體系化管控”的理念,深入推進“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指數。近年來,中國建築承建了大批國際超高層建築,比如“東南亞第一高樓”――印尼雅加達标志塔、馬來西亞吉隆坡标志塔、“歐洲第一高樓”――俄羅斯聯邦大廈等标志性建築。這些建築成就,提升了中國建築業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驚豔世界的“中國高度”背後,凝結着建造者的汗水與智慧。甚至可以說,每個具有代表性的摩天大樓都是一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中國高度”彰顯和折射的是“中國創造”的戰略高度,中國人民的能力與自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