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信講究禮儀。其實,魏晉時期就出現了“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書儀”有着一套非常複雜的語言,在書信文化中一度非常流行。
給長輩寫信,上款當然不具名,舊時在稱呼之下要加“大人”,後面還得有敬詞和領起正文的習用語。如對父親,一般上款都寫“父親大人膝下,敬禀者”,末尾寫“敬請福安”和“男某某叩禀”的下款。“膝下”之稱,專用于父母;“禀”泛指下對上陳述班情,領起正戎的“敬察者”,亦可用于老師和其他尊長。如果是長輩寫給晚輩的家書則不必用敬稱,直呼其名就可以,比如陶淵明寫給兒子們的家書《與子俨等疏》中,稱呼直接寫道:“告俨、俟、份、佚、佟”,有幾分訓誡的口氣。
書信講究“自謙而敬人”。對他人用敬稱,對自己用謙稱是中國人的傳統。古人每每用“臣妾”作為謙稱,古代有“男曰臣,女曰妾”之語,“臣妾”的本義,猶後世言奴才。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安書》中自稱“仆”、“牛馬走”。“仆”也是奴仆的意思,日本人至今還“仆”作為第一人稱的謙稱。“牛馬走”,意思是像牛馬一樣供驅使奔走的人。與此相類似的用法,是謙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賤息等。
收信人該如何稱謂也很有意思。除了用尊稱之外,還可以在收信人稱謂後用“俯啟”、“賜啟”等用語,表示請求對方開啟信封。還有一種類似的表達方式,“某某先生茶童收”、“某某先生書童收”等等,寫信者明知對方并沒有茶童、書童之類的仆人,如此書寫,除了表示敬意之外,還可以給書信增加一些雅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