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這個詞流行很多年了,早在孔夫子時代,就會根據弟子的性格特點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向。那麼,正确認識孩子是什麼樣的“材”,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之前的文章我們提到過,每個人生來都會有一個最喜歡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對應的優勢就是他大腦的先天優勢。同時,他還會有一個最不喜歡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對應的優勢就是他大腦的先天劣勢。
因此,一個人很小的時候就會有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行為模式。
思維習慣不等于能力,但它絕對會影響能力。
盡管我們也能用不太喜歡的方式做事,也能培養出原本不擅長的能力,但這與用你本來就喜歡的方式做事相比,通常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能量。
而那些真正的專長和頂級的能力,幾乎都是在我們喜歡的範圍之内獲得的。
教育孩子,首要目的是讓他擁有足夠的自信
因為隻有當他擁有了足夠的自信,才能坦然地面對未來所需要面對的一切困難。
想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自信,你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知道他最想得到的是什麼,知道什麼才能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知道怎樣才能讓他把自己真正的優勢發揮出來。
現在有一種“快樂教育是騙局”的觀點,聽起來貌似有些道理,但如果你思考得再深入些,就會發現這些觀點過于絕對了。
因為,對于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每個人心中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擁有不同思維習慣的人,給他們帶來快樂的源泉甚至完全相反。
A型人
A型人在乎成績。
取得令人仰慕的成績才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而取得成績過程中的付出、努力,甚至挫折,都将成為他們引以為豪的經曆。
B型人B型人喜歡規則。
按部就班、有章可循才會讓他們覺得安心。
同一任務的反複練習非但不會讓他們覺得無聊,反而會磨練他們,穩紮穩打,精益求精。
C型人C型人願意分享。
他們給别人的東西一定是自己最喜歡的。
看着家人、朋友快樂,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你的?我的?何必分那麼清楚呢?
D型人D型人樂于創造。
每天總有新鮮事,生活中總是充滿驚喜。
哪怕面臨各種未知和風險,隻要對他們有足夠的吸引力,他們也必然會激情澎湃,義無反顧。
不同類型的孩子,适合的教育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用對了方法,孩子會自信、陽光,積極向上。反之,在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也許膽小懦弱,也許跋扈霸道,還有可能自卑抑郁。
隻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思維習慣,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向正确的方向,是思維習慣對于教育的意義,“因材施教”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想要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我,更多詳細方法和案例持續更新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