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檀禅師是清朝初年長沙嶽麓山萬壽寺的沙門。
他俗時姓馮,字香木,晚年又号肺山,漢中(今陝西南鄭縣)人氏。本來,馮家世代都是書香門弟,男丁無不習儒,借以跻身仕途,搏取功名。但是,智檀卻生下來就大異家風,秉性殊姿 —— 在他的額頂之上,天生一粒黑痣,卻大如豆實,高于谷粒。有人見了,大驚道:“這小孩松頂之上鑲嵌着一枚珠粒,日後一定會成為一代高僧!”
這位相面人所言不差。盡管此時的智檀才年僅九歲,但他早已有意放棄家學,改佛學禅。現在,聽得相面人的話,正中自己下懷,學佛之心不覺更加堅定了幾分。
當時,正值清朝初年,社會未能平靖,盜賊四出。智檀的父母都先後死在賊寇刀下,他自己也因躲避騷亂而遁迹山野,酷夏炎暑,不覺染上熱病。而深山野外,又無處求醫,差點喪命。但就在他病恹恹、昏沉沉的時候,突然夢感大慈大悲、慈航普渡的觀世音菩薩前來救助自己。智檀不覺驚喜交集,勉強爬起來頂禮膜拜 —— 剛叩頭及地,他便從夢中驚醒過來,而他的病也便奇迹般地好了起來。
當智擅二十歲的時候,他便告别塵緣,來到明珠院,拜無量和尚為師,剃發修行。一天,他突然聽得寺院中有兩位僧人在說法對語,不覺駐足而聽。隻聽得其中一位說:“學佛之人,想了卻生與死的輪回,一定要四處參禅、習經,博采衆長,深究大法;否則,便隻是一句空話。”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智檀聽到這話,心中不禁為之一動,便決心遊方苦行。
最先,他來到終南山(在陝西西安市南)中,苦頌《楞嚴經》,心中已漸覺有感應;接着又北入長安(今陝西西安),遍投法席,聽講叩問,佛法禅理又漸漸深入一個境界。在長安城裡的那些法會之上,偶爾,智檀禅師也應邀代座演論,竟然也頗得大家的推許。但是,過了些日子,他想起自己行腳天下,遍訪名師的誓言,不覺對自己留戀都市、行旅不健感到痛悔起來,心想:“難道我的誓願就此終結了嗎 ? 不,決不能!”
這樣,智檀禅師便又接着一路颠踣,南下湖廣(今湖南、湖北一帶)。在這裡,他與人辨析《圓覺經》大義,互相參證發明,大有收獲。當他辨析到“普眼菩薩章”中“根根塵塵,周遍法界,無壞無雜”幾句時,突然聽得小孩童撞擊鐘鼓的聲音,隻覺得音響雄闊,遠傳四方,便失笑地說:“告講解大法悟證,原來還是複雜!”說完,走下法席,竟然覺得自己通體舒泰,妙不可言,世界萬物,幌若虛無 —— 佛學又大有進境!
接着,智檀禅師又來到九江(在江西省),參拜竺庵、成複、龍池等諸位大師,頗受指點,機緣精進;自己又不斷苦修,不久即能夠舉頭見桂樹,佛學禅機融貫心中,仿佛自己一口淵深的井底跳躍出來,稍一擡頭,就能回望上天,朗朗乾坤,驕陽輝照;至于那些關節、塊壘,無不渙然冰釋。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寬廣無垠的純淨世界。
清順治甲午年(公元1654年),智檀禅師三十五歲,但他仍然恭敬地叩參名師。這一年,他又來到寶壽寺,參拜白嚴禅師,大受白嚴禅師的青睐,傳繼衣缽。
接着,他又回身北上,再到湖湘,準備尋覓一處深山嚴谷,以作自己精修之所。正好,長沙城西的嶽麓山,本來是一處風景絕佳的勝地,也建蓋了許多佛寺,但因為連年戰争,人煙稀少,這些佛寺竟然漸漸荒廢,被虎狼所占據。智擅禅師知道此事,便隻身上山,重修古寺,再現昔日佛法鼎盛。
智檀禅師來到嶽麓寺旁,就樹構庵,念經頌佛,忘身塵外;到了晚上,他卻又如履鬧市,經行林莽叢草之中,全然不顧身邊四伏的虎狼,不懼不畏,好像與這些兇禽猛獸有什麼緣分似的,不過念幾句佛經、咒法,便将一隻隻、一頭頭兇猛異常、害人傷命的惡獸一一收伏,馴順聽命,如驅雞鴨。而先前被虎狼所占據的寺院,也在他的努力下,除荒去穢,重新修建。
于是,那些四散他方、流離颠沛的僧衆聞風而集,重歸寺院,從而使嶽麓寺的法音又日勝一日地恢複起來。
這一年,湖湘一帶連月大旱,糧食顆粒無收,人民流離失所。智檀禅師特地登壇設法,誦佛念咒,為人民祈禱得大雨傾注,甘露普降。為了表達鄉人的欽服、誠謝之意,他們不約而同勒緊褲帶,節省出點點滴滴的口糧和錢财,捐贈給禅師,以作建寺之用。
正好此時,張秉節少師任湖湘巡撫,他便調撥銀兩,修築寺中的大雄寶殿;而督撫钜公則又捐助錢财建成法堂、丈室、門庑、庖廚等。這樣,被荒蕪的古刹基本上又被重新修建起來!
後來,中丞三韓(今朝鮮國)周公要來做湖南巡撫。一天晚上,突然夢見有位得道高僧在自己的沅芷衙署中求見,暢論佛法,多中心懷。周公心中詫異。等到車駕來到長沙,小憩之餘,登嶽麓山,拜谒嶽麓寺,得以親見智檀禅師法容,更是大為驚訝:他正是夢中曾經見過的得道高僧。因此,周公便又慷慨解囊,在寺中再建藏經閣。這樣,嶽麓寺法席齊備,寺規嚴整,昔日繁茂,畢現眼前。
可是不久,智檀禅師在與周公研習佛經之時,為一句經語“心靜自涼”争論起來。周公的臉面很有些難堪,下不了台面,于是,他便想利用手中大權,羅列罪名,逮捕智檀禅師。有消息靈通的人士出于仰慕禅師的法行,就偷偷地跑來相告,勸他雲遊天下,暫避一時。但是,檀禅師卻不為所動,心無畏懼,慨然正心,說:“禍患的來去自有一定的時節,因緣全在一個人怎麼去處決這些禍患。而對我來說,擺脫生死輪回的得力處卻正在這禍患之中。禍患能幫助我了卻生死輪回這一大關隘,我還躲避它幹什麼?”執意不避。
不多久,衙役果然手執鐐铐,氣勢洶洶地将智檀禅師給抓了起來,并把他投入到監牢之中。但是,禅師卻依然一如平常,面無懼色,任由鞭撻、辱罵,概不入心,又将監牢中分發給的那本來就少得可憐的一點點米飯,施舍給同牢房中食量大,吃不飽的囚徒;并規勸大家誦佛念經,消災禳禍。
這樣過了很久,智檀禅師終于被釋放了出來。他卻并沒有馬上就回到嶽麓寺去,而是來到雲騰寺,誅茅為庵,修習參悟。随後,又南遊南嶽衡山,到馬祖傳法院擔任了寺院住持。
康熙庚子(公元1720年)的春天,一天晚上,月明星稀,當空輝照。智檀禅師正在寺院中靜修,突然,聽得兩隻老虎厲聲長嘯,此伏彼起,和契相應,宛若山崩石裂,直入靜室。智檀禅師一聽,念了幾聲咒語,然後又立起身來,杖策而端坐寺門外,大聲呵斥道:“你們倆業根未斷,塵緣未了,還敢在這裡張狂!”
說來也怪,禅師法音方住,其中的一隻老虎已然匍匐地表,呆卧不動;另一隻雖然勉強朝禅師坐的地方走來,卻全然沒有百獸之王的凜凜威風。禅師見狀,并不再呵斥,隻是命侍僧猛地将鐘鼓一敲,但聽得法音袅袅,振聾發聩,兩隻老虎陡然驚起,飛奔而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直到這時,智檀禅師才轉過身來,告誡侍僧說:“今天晚上的事情,你知我知,也就行了。不要告訴别人,又免引起大家的恐懼,以為我妖法惑衆。”後來人們再進山朝拜、打柴、入牧,雖也常與猛虎不期而遇,卻又發現猛虎不再象以前那樣兇猛似,隻靜立原地瞅着行人,根本沒有要追趕、撕吃的意思。漸漸地,人們的膽量也就大了,猛虎果然已被禅師馴服,不再害人。
第二年,智檀禅師離寺下山,來到衡陽(今湖南衡陽),拜訪郡守張公。在張公衙門内,禅師偶然聽說城外射殺兩隻猛虎,心中一驚,想:“會不會是我的護山之虎呢?”不覺惋惜太息,匆辭别張公,奔回山寺。
禅師回到寺中,布壇設法,意欲超度兩隻老虎。但是,就在這時,突然聽得法堂之外有兩隻考虎互相呼應着長嘯數聲。禅師聽了,不覺大為歡喜,遍告衆人說:“我的護山虎好好的活着,原來沒有被殺死啊!”
禅師為什麼說兩隻虎是護山虎呢?原來,自從它倆被馴服後,隻要是山寺中設壇說法、聚集僧衆的日子,或者是新建柱梁、彩刷塵垢的時刻,這兩隻老虎都會在附近的林莽之中彼此各鳴,長嘯不已。剛開始,大家還不怎麼在意,以為隻是巧合;可是時間長了,竟然屢試不爽,一無例外,人們方始信服。關于這一特殊而神奇的事實,智檀禅師曾經揮毫賦偈,其中有這麼兩句:
玲珑茅屋無關設,
虎鹿終朝伴作鄰。
說的正是這件事。
後來,智檀禅師圓寂西逝,猛虎也一去不複返,杳無蹤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