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20:40:07

感謝您關注“永大英語”!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相應教法)1

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相應教法

肖石磊 陳先駿

摘要:本文根據我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存在的教師對小學英語課程認識不足而造成的教學效果差的情況,分析了小學英語課程、英語教學和教法的特點,進而提出符合我國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适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并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行的教學活動方式。教學者隻要根據課時教學需要,組合并應用好與内容學習相适應的教學活動方式,定能取得小學英語教學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教學活動方式

我國開設小學英語課程已有十餘年的曆史。此間有諸多研究和争論,有過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近幾年,對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的學習内容已有基本的認識,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已有一些試行标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理論問題、方法問題等也在研究之中,特别是自教育部2001年正式出台《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标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标》)後,小學英語教學總體上走向正軌化,規範化。雖然至今仍有呼籲小學英語課程從四年級起開設,但隻是在研究之中,而無定論,恐怕短期内改變不了目前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的規定。即便如此,小學英語課程仍有多方面問題需深入研究。農村小學在我國小學教育中占有較大比重,其中西部不發達地區的農村小學占了相當的份額,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大面積範圍内艱難進行。英語學習的環境缺乏、學習資源的匮乏、教育資金的不足、教學設備的奇缺等這些困難是有形的;而教育觀念的貧乏、對小學英語教學本身的認識不足則是無形的,它們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制約、影響更可怕。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主要是其課堂教學這一學習主要渠道還存在種種問題,如對教材理解不透、學習目标定位不準、教學設計不當(如設計同目标脫節、設計者考慮不全面等等)。筆者認為以上問題主要是由于小學英語教師對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和教法的特點缺乏正确的深度理解所緻。而要解決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則必須從這三方面着手,加強學習和研究,方能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順利完成義務教育,取得小學英語教學的優秀成果。

一、小學英語課程的特點

(一)小學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必學的主要課程

《課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1)中的“課程性質”明确指出:“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 “國家英語課程要求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3)。而我國已實行從小學階段到初中階段的義務教育,即是說,小學英語課程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

(二)小學英語課程是素質養成課程

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領域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僅僅作為語言課,我國也不例外。《課标》在“基本理念”中還談到“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注重素質教育”以及“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2)。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任務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1)。上面提到的這些内容都是屬于學生思想品質和精神文化素養的内容。換言之,就是從國家的角度将英語課作為學生素質課。其實,Ellis (2010)也提到:小學英語可提升小學生對本民族的感知理解,拓展國際視野,也就是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小學英語課程是外語啟蒙課程

小學英語是學生學習除了母語以外的第一種外語,作為初學英語應屬啟蒙期。雖然英語同我們的母語,即漢語,同屬于語言,但是兩種語言不屬于同一語系。英語屬于表音文字,漢語是表意文字,兩類不同結構的語言文字在讀音和意義上迥然不同,在書寫和思維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英語啟蒙課程也是訓練思維轉換的課程。同時在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方面也不同,母語是在一段語言沉默期後兒童開口發音。而中國的學生都是在母語環境中學習英語,所以作為啟蒙課程的小學英語顯然與其他啟蒙課程有着質的區别。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相應教法)2

二、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

(一)借助媒體學習英語

由于我國學生是在母語環境下學習外語,首先是缺乏真實的外語學習環境。小學階段開設的英語課程,學生主要是靠模仿去完成學習的。靠模仿學習英語就要借助于媒體。從教育學的角度講,學習的媒體除了教學設備(有聲和無聲設備)外,還包括教師這一鮮活、主要的媒體,因為隻有教師這種起主宰作用的學習媒體是主動的,其他學習媒體如實物、圖片、動畫、錄音、幻燈片、多媒體等都是由教師支配的,是被動的;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也是由教師設計、操作和指揮的。因此,小學英語知識的認知及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的主要渠道是教師傳授、視聽獲得、觀察悟得、閱讀心得。

(二)借助語言關鍵期的優勢

小學階段正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關鍵期假說認為語言是大腦的産物,語言能力的發展受到人的生理機能的嚴格制約。人出生後的10至12年間,人的大腦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此時人的大腦整個都參與語言學習。人的語言能力就發展得很快。處于此階段的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強、表現欲強、口腔肌肉可塑性強等優勢。因此,此階段的英語學習應以語音教學為主,以日常英語會話為輔,目的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外語學習心态和興趣,打好紮實的語言基礎。同時,處于關鍵期的小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隻要環境适宜,語言輸入最容易,發展也迅速。小學生9歲左右是一個臨界點(黃曉苑,2010),此前的兒童其語言磨損程度非常大,即學過的内容易學易忘,過後又得重新學習,而處于臨界點的小學生,學習外語的磨損期以及磨損速度都會明顯下降。因此,借助語言關鍵期的優勢學好英語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另一大特點。

(三)小學英語教學重在語音教學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是由小學英語教學屬于啟蒙期及小學生的生理特點決定的。人們學習任何語言都始于語音,都是先有語音後有文字。人們在說話中形成了約定的語言,也形成既定的語音。至于如何說得更好,那是之後的事情。也就是說,人類說話是先有語音後有語法的。小學生初學英語和學漢語一樣,先學語音之後才學成句、成段的話。小學開設的英語課隻能在開始重語音教學、之後在說話中積累詞彙。

由于小學生是首次學習作為外語的英語,因此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精心安排的活動,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知道在英語學習中如何識詞、讀詞、記詞和用詞。在教師的刻意培養中,學生可以形成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此外,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又有語言磨損的幹擾,因此,小學英語教學還應“少吃多餐”,即内容不要太多,呈現要反複。到小學高年級,内容可逐漸增多,但也要注意學習内容的複現。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相應教法)3

三、小學英語教法的特點

(一)重習慣培養,少語言學習;重教學方式,少内容講解;重語言活動,少講“理”說“法”

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學習内容,更應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從已有的經驗和認知特點、語言水平出發(張文華、王娟,2010)。小學英語課從學生一接觸英語起就隻能是以活動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遊樂中學習,以他們喜好的唱歌、做遊戲、猜謎、講故事、做動作、做手工、表演、畫畫等方式,利用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好動、敢開口的優勢,緊張而有序地開展課堂教學,活而入勝,動而不亂。《課标》對活動提出六點教學建議:(1)活動要有明确目的、可操作性;(2)活動以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3)活動有利于學習語言知識,培養技能,提高其語言能力;(4)活動促進英語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5)活動使學生能獲取、處理、使用信息,發展其思維、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并與他人交流以及用英語解決問題;(6)活動不僅在課内,自然也延伸到課外,包括課後活動及到教室外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29)。這些應該作為教師安排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南。同時還應注意到,僅靠學生個體的課堂活動是達不到上述活動目的的,必須注重與他人合作。因此,活動形式可以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生互動尤以同桌、小組活動為主,全班活動為輔的小學英語課堂學習形式,還可以根據創設情景的需要,将課桌擺成商店形式、車輛形式或幹脆不用書桌,圍坐一起或可以在室外,不斷刺激學生學習小學英語的新鮮感。

(二)三種活動方式:浸潤式、感悟式和啟發式

浸潤式,也稱浸入式,即讓學生在教師刻意安排的教學活動中不經意地從唱歌、聽故事等活動、從教師或錄音/像中學到語音、語調,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聽和說的語言技能。這種浸潤式的學習方法利用聲、形反複對大腦皮層刺激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會對同樣類型的詞、語、句熟悉并能使用,形成自然習得和潛移默化的學得效果。雖然這是一種囫囵吞棗式的學習,但由于是多次反複學得,學生就能逐漸記住全部所聽的内容并能使用。

浸潤式的學習方法可采取以下學習活動方式進行:

1. 聽錄音,跟讀學習英語字母、詞彙發音;

2. 聽錄音或聽教師朗讀,跟讀學習英語簡短對話;

3. 聽英語兒歌,模仿,然後背誦;

4. 聽英語歌曲,跟唱歌曲并記住英語歌詞;

5. 看動畫,聽錄音,猜動物或物體,用英語說出該動物或物體的名稱;

6. 給沒塗顔色的圖形(水果、樹葉、花朵等)根據英語詞彙的提示塗上相應的顔色。

感悟式,即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從模仿教師動作、動畫中人或動物的行為、聲音或觀察圖形照葫蘆畫瓢等方式以跟随着讀、唱、做動作、學聲音,從而達到會聽、看、說、做的效果。這一學習方式與浸潤式不同的是學生在模仿中要經自己的大腦做有效的輸入并經大腦轉換再輸出,即通過模仿有了體驗,也有了體會,從熟悉的形、聲去聯系反映形和聲的詞語,進而掌握詞語并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詞語,要求是做中學詞語,做中悟規則,積極參與活動、感知事物,體驗表達,從中悟得如何按需表達。

感悟式的學習方法可采取以下活動方式進行:

1. 聽讀音,排列出26個字母中元音發音相同的字母;

2. 聽多遍錄音後,重複所聽到的單詞、短語、句子;

3. 仔細觀察物體,根據其特點,貼上英語标簽或用英語說出其名稱;

4. 根據圖示,說出人或物的狀态;

5. 按照所給英語詞彙,描述實物;

6. 按照觀察到的情形,完成圖片或卡通中缺少的詞語。

誘導式,或稱啟發式,是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不能自己獨立或合作完成的學習任務或學習内容,須由教師給予适當的幫助才能完成。這種幫助是指令性的,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進而會獨立或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或掌握學習内容。再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的親身實踐,達到會聽、說、讀、做的效果。教師在誘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時,要做到引導得法,不能讓學生對教師的指導毫無頭緒。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導方法要符合學生實際和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不能隻憑主觀想象或舊有經驗,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不正确、不科學的方法去實踐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誘導式的學習方式可采用以下活動方式進行:

1. 根據英語句子提示,叙述并完成圖片順序的排列;

2. 根據英語詞彙提示,完成手工作業;

3. 根據所學英語句子,就所給情景進行簡單交際;

4. 根據圖示填入适當的英語單詞,完成表格;

5. 用所學的簡單英語句子,試着描述圖畫或卡通中反映的故事;

6. 學畫卡通或賀卡,用英語寫上相應話語贈與教師或同學。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相應教法)4

四、結語

以上這18種教學活動方式,都是筆者多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研究,從小學生的心理、生理角度以及英語教育學角度歸類歸納而成。小學英語教師在清楚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及教法特點後,了解小學英語課的性質和作用,才能緊緊抓住重點,打好語言基礎,優先發展聽說能力、注意話語利用,提高口語表達流利度這一小學英語學習的重心和任務。在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上述目标,時刻注意到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關注學生喜歡的英語學習方式,順應學生和教學所需,才能靈活而有效地根據不同課型,組合運用前面介紹的具體課堂教學活動方式,課堂上的語言訓練才會有的放矢,才會減少英語教學中的無效勞動,達到較好的小學英語教學效果。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相應教法)5

參考文獻

[1] Ellis , R.著,陳力譯述. 小學英語教學:困境與機遇[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0(7).

[2] 黃曉苑. 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對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0(8).

[3] 張文華,王娟. 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探析[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0(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标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nglish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s

Xiao Shilei Chen Xianjun

Abstract: Based on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course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which causes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urse, as well as its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authors then put forward that given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educ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immersion activities, inspiration activities, and enlightenment activities, suit to pupils and are feasible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 as they are appropriate to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long as teachers combine these methods in the way that fits in with particular teaching content, they will acquire high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English i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本文首次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1年第10期)

小學英語教學課程内容六要素(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相應教法)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