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會議保密管理内容雜、環節多,從近年來涉密會議發生的洩密案件來看,人員、載體、場所管理依然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3個關鍵點。對于機關和單位來說,一旦沒有做好涉密會議的保密管理工作,很可能造成涉密文件資料外洩的嚴重後果,給國家給單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那麼,怎樣才能做好涉密會議的保密管理工作呢?我們認為,主辦單位應當針對涉密會議不同階段的特點,針對參會人員和涉密載體做好全過程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失洩密風險。
一、
明确各方責任劃分
保密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舉辦會議或者其他活動涉及國家秘密的,主辦單位應當采取保密措施,并對參加人員進行保密教育,提出具體保密要求。”這一規定,明确了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的保密責任和工作要求。
保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舉辦會議或者其他活動涉及國家秘密的,主辦單位應當采取下列保密措施:一是根據會議、活動的内容确定秘級,制定保密方案,限定參加人員範圍;二是使用符合國家保密規定和标準的場所、設施、設備;三是按照國家保密規定管理國家秘密載體;四是對參加人員提出具體保密要求”。
涉密會議主辦單位應制定保密工作方案,根據會議的主題、内容或文件資料涉及國家秘密的最高密級,及時确定會議的密級,對參加人員提出保密要求,開展保密常識和保密防範知識教育,提出具體保密管理要求,并明确專人負責督促落實。
承辦單位要按照主辦單位要求,提供安全保密的環境、設施和設備,并對工作人員進行保密教育,明确工作人員的保密責任,要求其做好保密保障服務。
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對涉密會議保密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技術服務保障。
二、
采取嚴格保密措施
(1)嚴格參會人員審查。主辦單位應根據會議涉密程度和工作需要,确定參加人員範圍,審核參加人員資格,登記參加人員姓名、單位、職務等情況,并保存相關資料。
(2)嚴格涉密載體管理。主辦單位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保密管理規定,對涉密會議使用或形成的涉密文件、資料及其他涉密載體,在制作、分發、存放、回收、銷毀等各個環節,落實保密管理措施。與會人員不得擅自摘抄、複制會議文件、資料。經涉密會議主辦部門同意的錄音、錄像,記錄本、筆記本,按同等密級管理。
(3)嚴格場所設備檢查。涉密會議應選擇在單位内部場所召開。若因工作需要在外單位召開的,選擇符合保密要求的單位和場所,并簽訂保密協議。禁止在涉外賓館、飯店、招待所等非保密場所召開涉密會議。會議使用的擴音、錄音等電子設備、設施應經安全保密檢測,攜帶、使用錄音、錄像設備應經主辦單位批準。不得使用手機、對講機、無繩電話、無線話筒、無線鍵盤、無線網卡等無線設備或裝置,不得使用不具備保密條件的電視電話會議系統。根據工作需要,在會議場所安裝部署無線信号幹擾設備,安排專人負責使用管理。
(4)嚴格落實保密要求。主辦單位應對參會人員(含列席人員以及工勤、服務人員)進行保密教育,要求參加人員妥善管理涉密文件、資料和其他涉密載體,不得擅自記錄、錄音、攝像和摘抄,不得擅自複印涉密文件、資料等。
(5)嚴格新聞報道審查。涉密會議應嚴格采訪報道的保密審查,接受采訪或公開報道應當經過批準,凡涉密信息未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不得公開宣傳報道。對是否涉密界定不清的,應逐級報有權确定該事項密級的上級機關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确定。嚴防在宣傳報道中造成失洩密事件。
三、
加強保密監督檢查
涉密會議召開期間,主辦單位應加強保密監督檢查,确保保密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執行。
一是要加強保衛工作,設立警戒範圍,整個會議過程直至會議結束,會場入口處要有專人守衛,檢查核對進入會場的人員身份,開會期間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會場。
二是會場入口顯著位置放置保密提醒标志,并配置手機屏蔽櫃,禁止帶入具有無線聯網功能的計算機和智能終端。除經過批準的通信、錄音、錄像設備外,嚴防參會人員将其他設備帶入會場。
三是加強會議場所及外圍巡視,檢查有無違反保密規定、保密紀律的行為和洩密隐患。對會場進行安全保密檢查,确保會議使用的計算機、投影儀、話筒、錄音等設備符合保密要求。
四是休會期間,安排專人監督檢查會場,保證會議文件、資料安全。如需收回集中保管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由會議工作人員負責收回并妥善保管。與會人員不得擅自記錄、摘抄、錄音、攝像,不得擅自複印涉密文件、資料等。
五是在大會結束時,對會場和代表住地進行檢查,防止遺留會議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對各類涉密文件資料和涉密載體進行清點回收,凡是注明“會後收回”或者不允許與會人員自帶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應當及時收回;允許與會人員自帶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履行登記簽收手續,明确規定會議秘密文件、資料的傳達、閱讀範圍,并采取必要保密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