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7:10:19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415号

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水滴的故事》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内容簡介

你知道地球上為什麼會有江河湖泊、溪流和池塘嗎?雨雪冰雹、雲霧和露霜又是從哪裡來的?故事開始于一個小雨滴、一片小雪花,還是湧上沙灘的第一個巨浪?其實我們也不太清楚。那種濕濕的物質,我們把它叫作“水”,很久很久以前,它就出現了。水到底有什麼樣的強大本領?它的各種變化形态,你能認出來嗎?讓我們跟随小水滴,開啟跨越天空、陸地和海洋的旅程,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繪本信息

書名:水滴的故事

文:[英]詹姆斯·卡特

圖:[日]野本和子

譯者:蘭瑩

适讀年齡:3-8歲 (僅供參考,并非絕對)

選題策劃:青豆書坊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0

三、繪本導讀

【封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

解析:

關于水的科普繪本很多,比如《神奇校車·水的故事》、《水是從哪兒來的?》、《水先生的奇妙之旅》、《小水滴的旅行》等,這些繪本各有特點,都對培養孩子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滴的故事》會遭遇題材同質化的尴尬嗎?我們從封面讀起。

精緻的封面使用了布紋紙凹凸壓印,有清晰的紋路,質感很獨特。畫面上好像有一條淡藍的小河由遠及近由淺及深向我們蜿蜒而來,又像是天空之水彙集在一條彎彎曲曲的水管中滴入大地。

可以讓小讀者摸摸封皮的感覺,有凹槽、滑滑的、很舒服,就像媽媽撫摸着他們的頭部!我們可以告訴他們:這個凹進去的就是河流。

封面上端有一小行字“充滿詩意的科普繪本”,這是一本融合藝術之美、科學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詩意科普繪本,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水滴的故事”五個字也是制作成陰文印刻的形式,可以摸出字的筆畫,這麼有藝術氣息的封面很奪人眼球。

小水滴發生了什麼故事?是不是講的它從天空上掉下來的曆險?長長的河流要流到哪裡?

還有上面的文字,提示了我們這是一本不普通的科普繪本。

【環襯】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2

解析:

環襯頁的畫面給了你什麼感覺?許許多多的波浪,每條的波浪的造型都不一樣,它們共同組成了大海,波濤起伏的海浪中隐約浮現出一個個奮勇争先的遊泳小人。

讓小讀者找出波浪中的遊泳者!你能找出多少人在遊泳?他們有幾種遊泳的姿勢?遊泳或在波浪中跳躍是什麼感覺?可以讓小讀者想象他們或者自己會在波浪上做些什麼,把想象的情景畫下來,并為每個角色添加泡泡框寫上自己所思所想。

【扉頁】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3

解析:

扉頁純白的背景,都是出版的信息,畫面感很弱,這也突出了科普繪本的特質。但作者在版權頁上做了一點彌補,以突出和印證故事的主題,并活躍了版面,吸引着讀者。

科普類的繪本因為教條又枯燥,很不讨小朋友的喜歡。科普的嚴肅性在于數據和嚴謹的遣詞造句,而科普繪本面對的群體是學齡前後的孩子,又不能以嚴謹來論述,所以對于作者是需要極具智慧和勇氣的。而《水滴的故事》切入的角度又非常宏觀,這要比從某個微觀或細節講水滴的故事要艱難的多。

版權頁是作者的獻詞,特别感謝為此書做出貢獻的人,或者獻給自己的長輩。而背景是滿頁深淺、大小不一的水滴,滴落下來,形成一個與書名相稱的故事,以此來展示水滴的來曆。

【第1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4

原文:你知道為什麼月亮上那麼幹旱,而我們的地球卻這麼濕潤嗎? 為什麼地球上會有海洋、江河、溪流、雪和冰、雲和霧?

解析:

故事的開篇就開門見山地從宏觀上來追問地球和月球的差異,追問地球上天氣現象的來曆。讓讀者有某種被拷問的味道,而這些正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個大難題。

作者把天與地做了一個簡單的劃分,黑暗的星空中,月亮高高挂起。下方這個大大的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藍色的是什麼呢?浩瀚的大海和蜿蜒的江河,而白色的就是陸地了。

我們可以問小朋友,你在晚上看到過的月亮和天空是什麼樣的呢?月亮上有水嗎?為什麼是幹幹的呢?你看到過海洋、江河、溪流、雪和冰、雲和霧又是什麼樣的?他們都是水滴帶來的嗎?

《水滴的故事》從一顆水滴開始,帶我們走進水的世界。繪本先是用“濕潤”二字,帶出了我們對水的觸覺回憶。接着又用水的各種不同形态,帶我們從視覺上回憶水。水可以是海洋、是江河、是溪流、也可以是一顆小小的水滴。

【第2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5

原文:故事開始于一個小雨滴,還有一片小雪花?還是湧上沙灘的第一個巨浪?其實,我們并不太清楚。

解析:

作者繼續甩出了一個話題,水滴是從何而來呢?是開始于一個小雨滴,還有一片小雪花?還是湧上沙灘的第一個巨浪?溯源的問題太頭疼了,科學的故事就是要糾結再糾結。

可以問小讀者,在海邊看到過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呢?兇猛的海浪撲向沙灘。這像不像呢?海浪是由什麼組成的呢?是水滴嗎?還是雪花呢?小讀者發現這個巨浪是否很有意思,好像變成它去旅遊!

在老子眼中,“上善若水”。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争且又容納萬物。” 水,可大可小。小到肉眼不可見,卻能“潤物細無聲”;大到鋪天蓋地,“巨浪滔天,翻江倒海”。即使水小到水滴大小,也可以“水滴石穿”,以柔克剛。所以,水滴雖然看過去弱小,卻有着“深不可測”的實力。

一滴水讓先人這樣去評判,當然是從作用而言,但究其源頭呢?

我們可以讓小讀者感受一下水的厲害:

水為至善至柔(現場觸摸),水滴石穿(以柔克剛),水與人無争且又容納萬物(流水與包容),巨浪滔天(大海中暢遊),傾盆大雨(沖擊的力量)。

結果是,水滴雖然看過去弱小,卻有着“深不可測”的實力。

水的來曆是源于一個小水滴、一片雪花,還是一個巨浪呢?而巨浪是由一個個小水滴或一片片小雪花組成的嗎?我們慢慢來解釋。

作者還把關鍵詞做了大号處理,如“巨浪”是提醒,還是引導呢!

【第3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6

原文: 那種濕濕的物質,我們把它叫作“水”。很久很久以前,它就出現啦。

解析:

滿頁都是大大小小、重重疊疊、深深淺淺,标有不同語言文字的從高空滴落的水滴,這裡作者叫做濕濕的物質,地球人把它叫作“水”,一種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水的常态。水通用的定義是化學分子式H2O。水是怎麼來的呢?大自然饋贈的雨水呢?水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很久很久以前,它就出現啦。

人類離不開水,自開天辟地有生命的時候就有了水,大自然如此慷慨,它是大自然贈予我們的寶貴禮物。

小讀者喜歡水嗎?你有什麼和水親密接觸的經曆呢?小朋友們源于天性多是“親水動物”。下雨天,穿好小雨靴沖出屋門的熱情,見着水窪就沖過去一通亂踩,任雨水濺到身上也不管不顧。

水的形态是變化無窮的。水可以是化學元素H2O,也可以是液态的雲、雨、霧,固态的霜、雪、雹、冰,以及氣态的水蒸氣。水之神奇自然轉換,實在令人驚歎。

但還是沒有告訴讀者水的來曆,隻是讓我們看到了水垂直落下的姿态和分布。

【第4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7

原文:也許它是冰塊,和來自外太空的熊熊燃燒的隕石一起劃過長空,墜落在地球上。

解析:

這也許是水滴來源的一種說法,宇宙大爆發,冰塊與來自太空的隕石一起降落到地球。

黑色的夜空中,有巨大棱角的方塊拖着長長的尾巴,一起砸向明亮的地球,你看到過嗎?或聽到過嗎?

冰塊小讀者都見過的,是什麼感受呢?大家說說看——涼涼的、晶瑩透明的、有冰碴、有棱有角的。

石頭(實物)是什麼樣的呢?是什麼感受呢?沉沉的、很硬的、常溫的、有大有小的。石頭從哪來的呢?隕石是什麼呢?從别的星球摔下來的,飛到了地球,溫度很高的,飛行中熊熊燃燒着,就像是大火球向我們飛來。

這些也許是冰塊,也許是隕石。那如此神奇的水是從何而來呢?有人猜測,也許它或許是來自外太空的冰塊,随着隕石落入地球,後因為地球冷卻形成了海洋。

【第5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8

原文:然後冰化成水,水蒸發變成蒸汽,最後,雲朵出現在空中。氣溫下降,雲朵就變成了雨水。于是出現了遠古時代的海洋。形成大地上,江河奔流不息,湖泊星羅棋布,瀑布飛流直下。

解析:

這是一個豎向的畫面,豎過來看一看,水的由來就一目了然了。

來自太空的冰塊,受地球大氣層溫度的影響融化成了水,水又被大氣層加溫沸騰變成水蒸氣,飄動的雲朵就出現在空中了,藍色天空中有白色的雲朵出現了,這就是水蒸氣,越接近地球大氣層的溫度越低,就把雲朵就變成了雨水,于是出現了遠古時代的海洋,形成大地上,江河奔流不息,湖泊星羅棋布,瀑布飛流直下。

這就是遠古水的來曆,你看明白了嗎?說說看。畫面中哪些像湖泊?哪些像瀑布?哪些像江河呢?

從畫面上看到,最上端的是雲朵和藍色的天空,而雲朵變成的雨水從天而降,很形象地把陸地上的雨水彙成彎曲的奔騰不息的江河和飛流直下的瀑布,而陸地上的樹木得以澆灌而成長,這就形成我們居住的地球了。

這張豎向的冰水變遷圖,像極了中國的象形文字“水”,兩側的山脈和樹木就像是那四滴水,雨水從四方彙入彎彎的小河,這就是“水”。雲和霧是水,雪和冰是水,溪流、江河、海洋都是水。

全書以藍白為主色調,清新而靈動,微妙的暈染将滴答、飛濺、漩渦、奔湧的水的不同運動姿态刻畫得惟妙惟肖。

【第6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9

原文: 地球這顆行星總是圍繞着太陽運轉——一圈一圈,一圈一圈。水也如此,無休止地循環:雲朵變成雨水,雨水彙成江河,江河流入大海。水循環的過程周而複始,無窮無盡。

解析:

水來自于太空,而太空中有一顆巨大的溫度極高的黃色的太陽,每時每刻都在自轉,我們的小小的藍色地球總是圍繞太陽公轉,太陽外圍的光線就是地球公轉的軌迹啊!為什麼藍色的是地球呢?因為地球的表面的70%被水覆蓋着,白色的就是陸地了。

為什麼太陽看起來更大呢?為什麼地球總是繞着太陽轉呢?你感受到自己位置的變化了嗎?文字也是弧形的,是地球環繞的弧度。

水的形态是循環變化的,雲朵變成雨水,雨水彙成江河,江河流入大海。這隻是一個半環,隻是水循環圖的上半環,而下半環是對水的頌揚:水循環的過程周而複始,無窮無盡。

該怎樣去評價水?何其渺小,一滴一滴小到可能看不見,又何其浩大,組成奔流的江河,翻滾的浪花,遼闊的海洋。

我們知道了水的流浪行程從太空就開始了,自然而有趣,每一頁文字的排版都是如此不拘一格,都像是水滴在地球旅行的行程,它會尾随外太空的冰塊飛向地球,它會随着一條小河順流而下,或者攀着巨浪湧上浪尖,或者還會手拉手圍成一個圈圈。

水是非常普遍常見的,又是神秘無窮的。不知是多少億年以前,宇宙形成,星球有了一定的運轉軌道,有了太陽,地球和周圍的行星,但是因為有了水,才有了生命。

水的運動永不停歇,水的力量大得讓人無法想象。它能把卵石磨得光滑,能擊碎岩石,還能一口吞掉懸崖甚至高山,更重要的是,水是生命之源!

【第7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0

原文:太陽曬熱了海水,海水蒸發變成了雲朵。雲朵在天空中四處飄蕩,遇到陸地上空的冷空氣時,變成雨水降落到水坑、池塘、湖泊、溪流和江河裡。最後,它們又重新流入大海。

解析:

這是水循環的另一半,海水被蒸發變成水蒸氣升入空中,水蒸氣變成雲朵,雲朵在天空中四處飄蕩,變成雨水降落到水坑、池塘、湖泊、溪流和江河裡。無數個日日夜夜,無數次水的生命旅行。這好像小水滴就像神奇的魔法師在旅行!

這是水的各種不同形态,帶我們從視覺上回憶水。水可以是海洋、是江河、是溪流、也可以是一顆小小的水滴。但願我們擁有水的堅韌和純淨,也有海洋般寬闊的胸懷。

這張圖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天空中有不同顔色的雲,這是由雲的厚度決定的,雲越厚,顔色就越暗;雲越薄,顔色就越亮。為什麼下完雨的雲朵是淺顔色的呢?

這前後連續的兩個畫面,讓我們對水的循環有了認識,看畫面讓小讀者對河流、湖泊和海洋的連接産生認識,讓小讀者對水的循環産生更深的認識,讓小讀者說一說水是怎麼循環的吧?又是怎麼入海的吧?

【第8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1

原文:水的運動不停息,它們從天而降,滴答滴答,啪嗒啪嗒,噼啪噼啪,嘩啦嘩啦。它的形态和大小也總是變來變去。有時它是席卷一切的洪水,有時它是遮住天空的雲朵,有時它是我們眼睛裡流出來的晶瑩淚珠。水蒸氣、液态水、冰塊和雪花,這些變化了形态的水你能看出來嗎?

解析:

作者用水滴從小到大的聲音——滴答滴答、啪嗒啪嗒、噼啪噼啪、嘩啦嘩啦,從聽覺上勾起了我們對雨水的回憶。這些文字就跟水的運動一樣,滴答滴答,啪嗒啪嗒,噼啪噼啪,嘩啦嘩啦,形态各異,幻化無定形。好像藏在“滴答滴答”“嘩啦嘩啦”拟聲詞中,藏在“有時”中,好像一首會唱歌的詩歌!

作者詹姆斯·卡特是英國著名的兒童詩人,語言極富韻律和詩意,比如介紹水的形态和大小的時候說:“有時它是席卷一切的洪水,有時它是遮住天空的雲層,有時它是我們眼睛裡流出來的晶瑩淚珠。”這種極具感染力的描述方式像一首小詩,将趣味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繪本的插畫也非常地特别,全頁面場景式的描述,讓我們可以一條龍式地感受故事的進展。

這個水形狀的跨頁大圖,以水彩的暈染,噴墨般的線條,表現出水從天而降的靈感,表現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意,藏在大圈小圈裡、大小交錯、形狀不同的圖形,讓我們體驗到水的變化,這總能勾起我們回憶中的水滴印象,讓我們感受到水的蓬勃生命力和它的神奇變化。

【第9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2

原文:水靜靜地濕潤着人類的生活,我們可以用水淋浴、洗漱和沖馬桶,讓我們的生活更潔淨,身體更健康。水能洗涮,能烹煮;能沸騰,能結冰。水的本領強大無比。我們跳入水中,盡情暢遊,小寶寶坐在水盆裡歡快地洗澡,輪船在海洋上揚帆遠航,潛水員深潛海底勇敢探險。當天氣炎熱,烈日炙烤時,水變得更加重要。所以,我們要珍惜生活中寶貴的水。

解析:

水對于人類和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地球的70%是海洋,無數的生命都誕生于海洋,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的誕生。水還滋養着萬物,萬物的生長都受益于它。人體的70%是水,人類7天不喝水就會面臨死亡。水還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便捷,帶給我們快樂和舒适。種種數據都在顯示水對于人類是多麼地重要。我們很難想象沒有水,我們人類該如何生活。

一個人勇敢地跳入水中,身後泛起片片水花。這說明什麼呢?大海也是由一滴滴水滴組成的。水是深藍色的,這是海洋的色彩,海洋越深藍色越深。而火焰似的頭發暗示着火種和希望,因為水一切的根源。

小讀者看到水的用途,思考水能幫助我們做什麼?沒有水的結果是什麼?我們要怎樣珍惜生活中寶貴的水呢?

【第10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3

原文: 植物、動物、還有人類……都需要水才能維持生命。

解析:

這是本書最亮麗的色彩,水澆灌出一片缤紛的樹林,水讓世界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仿佛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美麗的景色,因為水是樹木很好的營養品。不但是樹林,還有人類,還有像小蝸牛一樣的小動物,都因水而存在。

這個身穿一身黃色的小女孩,微笑地站在大樹下,樹冠給她搭起了涼棚。黃色是衆多色彩中最溫暖的色,給人輕盈、燦爛和溫暖,是充滿希望的色彩印象,暗示着有水就有希望。

《水滴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水的溫柔,告訴了我們水的強大,告訴了我們水的美麗。

水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快樂和便捷,連我們人類也是水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學會愛護水、珍惜水,這也是我們真愛生命的一種方式。

水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但地球上水的生态循環系統并不容樂觀,空氣污染和各種生活垃圾,水污染,最終彙入大海,導緻海洋污染嚴重,又進一步導緻酸雨的降生。盡管人類已經有了環保意識,但是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去守護水資源的純淨透明。

【第11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4

原文:現在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月亮上那麼幹旱。因為它沒有大氣,也沒有藍天,沒有流動的水。而最重要的是,月亮的引力很小,太空裡卻有水!沒想到吧?土星的光環就是山,灰塵和冰塊構成的!火星上也有水嗎?也有冰凍的海洋嗎?讓我們造一顆火箭,飛上去看看。

解析:

開篇先從月亮和地球、幹旱和濕潤之間的區别,從二者的區别發現“水”存在的意義。

故事是開放式的開頭,結尾也是開放式的,而中間更是發散的,它像一般的講故事,講的時候也說“很久很久以前”,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講故事,它沒有确定的來源,它給孩子一個想象的引導,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一個小雨滴,可以是一片小雪花,也可以是一個巨浪,發散思維,盡管大膽地去想象。

這個水滴的故事裡的講的這顆水滴它到底來自哪裡?也許它是冰塊,是和來自外太空的隕石一起來到地球的,這故事多像是“小水滴流浪地球”的故事。然後它的流浪行程開始了,那麼自然,那麼有趣,就連書裡的文字的排版,都像是水滴在地球旅行的行程,順着水流的方向,轉成一個圓圈,循環,循環,水的功能,水的用途,水造福了人類,所以我們要珍惜水!

在圓圓的土星裡,土星的光環由冰塊和灰塵構成,仿佛我能看到一個會發光的星球!土星上有水嗎?有水,有冰凍的海洋,但是有人嗎?需要我們去探索的。

褐色的火星上也有水嗎?也有冰凍的海洋嗎?讓我們造一艘火箭,飛上去看看吧!飛船已經出發了。

隻有我們居住的地球是最濕潤的,為什麼呢?有流動的水、有飄動的雲朵、有流動的江河和大海、有适宜的溫度和綠色的植物等等。

但是,人類一定不能忘記……?保護地球,保護水資源。

【第12畫面】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5

原文:我們屬于這個又大又濕的星球!有五件事我們要牢記:

1、哇!世界上有這麼多水啊!一共約有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大部分是海水。

2、所有的水都在循環。在一定時間内,再也不會有新的水産生。海水蒸發-形成雲朵-雨水落下-彙成江河。

3、水的力量大得你無法想象。它能把石頭的棱角磨平,能擊碎岩石,還能吞掉懸崖甚至高山。

4、你從太空中看過地球嗎?可能還沒有。讓我告訴你吧:我們的地球宛如大理石,披着朦胧的雲霧,在太空中旋轉。實際上,它的大部分都被水覆蓋,包括蔚藍的海洋、缥缈的白雲和兩極的冰川。

5、還有活着的水呢,你想看看嗎?去照照鏡子吧。那就是你呀。你知道嗎?你的身體裡百分之七十都是水。

解析:

我們人類在非常濕潤的在地球上生活,必須要做好這5件事情。

1、地球有的水大部分是海水,是不能飲用的,那會怎麼辦?

我們的生活需要的是淡水,想象一下,你的生活中如果沒有水,當你口渴的時候,沒有滿滿的一杯水,當你洗澡的時候,沒有淋浴。類似的情況太多了,盡管我們有70%的海水,但不能為我所用,可用的淡水越來越少,保護水資源已經刻不容緩。

2、水是循環的,不能産生新的水,那應該如何?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但在日常生活中,随處可見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點點算不了什麼,“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中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水是循環的,不會産生新的水,那應該如何?

3、水的力量大得你無法想象。它能把石頭的棱角磨平,能擊碎岩石,還能吞掉懸崖甚至高山,但我們要善于水資源。

4、地球的表面多半是用水、雲和冰川覆蓋的,這樣才能讓地球這樣濕潤的。但一旦氣候變暖會怎樣?我們現在又該怎麼辦?

5、你的身體裡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水是人類最離不開的,也是讓我們最擔憂的。

【封&底】

水的浮力的智慧故事(讓孩子了解水的來源和水的循環)16

解析:

封底落下雨,雨也是有水滴組成的。雨澆灌着植物,植物又滋養着動物。

全書的故事從問答開場,引導孩子們思考,引發原來這些小事情我們從來沒有關注過的感歎。接着循序漸進地介紹水的來源、水的循環、水的作用,甚至還有宇宙中的水。

《水滴的故事》将水的來源和有關水的其他,比如覆蓋面還有為什麼地球會有水而火星上沒有水等寫的富有童趣又易懂,為小朋友們在不知不覺中講了水滴的故事,真的是寓教于樂的好故事。

詹姆斯·卡特撰寫的詩歌聽起來像兒歌,又像歌曲一樣韻律優美。語言通俗易懂,但結合了童話的想象。畫家野本和子創作的水彩畫精緻而天真,給人微妙的運動和色彩變化之感。水滴的滴落、太陽的發光、隕石劃過星空,簡潔的圖畫表現了物質的運動,藍色系的漸變體現了水的不同形态。這樣使得這本書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畫都表現出的強大的藝術張力和美感。

作者講述的方式卻很是欣賞,用許多大大小小的圈圈,大大小小的字體,還有許多象聲詞表述我們所認知的不同的水,不僅僅有江河湖海的水,還有洪水,甚至淚水。

了解了水,還要明白水都存在于哪裡,除了我們身邊,放寬眼界,世界上,地球上,行星裡,外太空……究竟什麼地方還有水的存在呢。

了解了水,也要懂得珍惜,不是為了錢,而是珍惜生命之源。雖說水普通,可它卻必不可少。

四、作者信息

詹姆斯·卡特,英國知名兒童詩人、吉他手和教育作家,作品曾入圍英國基礎教育讀寫中心詩歌獎,獲得過英國小學教師圖書獎、英國北薩默塞特教師圖書獎。在過去的10多年裡,詹姆斯為英國1200多所學校的孩子帶去了生動的詩歌課和吉他表演,還舉辦了童詩研讨會和創意寫作活動。他還是英國青少年詩歌大賽評委。他的代表作包括《嘿,小蟲!》《我有點陌生》《水滴的故事》《星空的故事》《通往我大腦中心的旅程》等。

野本和子,日本知名插畫家,現居倫敦,先後畢業于日本大阪藝術大學、英國倫敦傳播學院以及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獲得傳播設計碩士學位。她以極簡和感性的視覺特征著稱,繪本代表作有《水滴的故事》《手提袋》等。自然和聲音是她的創作靈感,她用彩色墨水創作出的圖畫精緻而天真,給人微妙的運動和色彩變化之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