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裡約馬勒貧民窟青年交響樂團是中國巴西兩國文化合作的成功典範,樂團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中國演出。而年輕的音樂人也憧憬着能透過交換學生計劃到中國進修音樂專業。請看二十大前瞻報道系列“世說中國共發展”之巴西篇。
巴西裡約熱内盧貧困社區的青少年們正在演奏一段悠揚的中國樂曲,琴弦上流淌出的是一段中國與巴西人文交流的佳話。
低音提琴手 布魯諾:
我感覺很多中國的音樂都是比較柔和、比較輕松的,這種中式的旋律非常有趣,在西方并不常見。
“明日之潮”馬勒音樂學校位于裡約市北區的一座大型貧民窟,12年來,在巴西經營的一家中資電力企業的持續資助下,擺脫了經濟困境,并将自己打造成當地一個知名的青年交響樂團,他們當中至少有18人走上了專業的音樂道路。
小提琴手 大衛·維森特:
我參與這個項目純屬偶然,完全不是計劃好的。當時,有些朋友下午來這裡上課,我作為一個無所事事的孩子,想要和同學們在一起,也偷偷一起來旁聽。後來,我被老師發現了,正式邀請我加入了這個項目。
除了演出活動之外,樂團的年輕音樂人還對馬勒貧民窟裡的公立學校的學生們進行音樂啟蒙和培訓,累計讓數以千計出身貧寒的孩子們受到音樂熏陶。到目前為止,超過6000名4到8到歲的兒童參與過馬勒樂團的音樂課程。根據樂團的創辦者卡洛斯·普拉澤雷斯表示,孩子們接觸音樂,認識年輕音樂人,會希望跟他們(樂團的人)一樣,讓貧民窟兒童有可以效仿的好榜樣,也是他們生命模式的一次重大轉變。
馬勒交響樂團創辦者 卡洛斯·普拉澤雷斯:
其實每一個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和我們其他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尊重,希望得到認可。但他們在貧民窟裡看到的,那些受尊重和認可的人幾乎都是毒販。我現在做的事情,其實就是讓那些小孩子們認識到,樂團的這些孩子才是他們真正要學習的榜樣。他們去過很多地方演出,去過羅馬,還去過葡萄牙,孩子們會希望跟自己的老師一樣。這也是他們生命模式的一次重大轉變,讓他們有了可以效仿的好榜樣,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馬勒樂團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去中國演出,這些年輕的音樂人也憧憬着能透過交換學生計劃到中國進修音樂專業。
大提琴手 黛博拉:
我記得,很多年以來,我們的夢想就是去中國,我們腦子裡始終有去中國的想法,國家電網公司會實現我們這個夢想等。能去中國學習音樂,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肯定是我們的巨大榮譽。
來源:鳳凰衛視林卓韻 巴西報道
編輯:木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