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氣溫的下降,上海各處種植的銀杏葉子開始逐漸變黃,一些成熟的果實掉落地面,有人會撿拾甚至食用。記者從上海綠化市容部門獲悉,銀杏樹的果實俗稱白果,未經熟制加工的白果有毒,撿拾、食用有較大風險。
生食銀杏果和葉有風險
與蘇鐵一樣,銀杏是雌雄異株的裸子植物,即種子沒有果肉包被的植物,所以它不産生果實,平時加工後食用的白果其實是銀杏的種子。
上海市林業總站的專家表示,未經熟制加工的白果有毒,在采收白果時,人的皮膚可能直接接觸到白果的汁液,汁液通過人體皮膚滲透進入人體,導緻過敏反應,可累及全身器官和組織。輕者引起紅斑、腫脹、水疱等,嚴重者則可能發生呼吸困難、肺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生食白果的風險相當高。白果仁外有一層淡褐色的膜狀内種皮,含有氫氰酸,生食容易導緻嘔吐、抽筋、嘴唇青紫、惡心、呼吸困難等,甚至有性命之虞。有研究數據顯示,白果中的氫氰酸含量可以高達830微克/100克,一般對嬰兒和低齡兒童而言,生食白果的中毒風險遠大于成年人。
此外,許多銀杏作為行道樹,種植在路邊,平時不但會吸收汽車尾氣,還可能有定期噴灑的驅蟲藥水殘留,所以這些樹下掉落的白果最好不要去撿拾、食用。
掉落的白果
路人撿拾白果 王開誠 攝
一些市民認為,白果成熟後食用風險不大,專家表示這是不對的。
許多白果成熟後會變色,還會散發出一種臭味,這是因為白果的外果皮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腐敗後産生了特殊的化學反應,這對想食用它們的人而言是一種“警告”,不聽勸會有食物中毒的風險。食用白果,還是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經過加工炮制、熟透的果實。若接觸或食用後出現過敏或中毒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除了生食銀杏的種子有風險,食用銀杏葉也要注意安全。
上海市林業總站的專家指出,有一些路人會收集掉落的銀杏葉,回家清洗後泡茶喝,這種方式不僅達不到對人體的良好功效,反倒有可能引起中毒。據介紹,銀杏葉需要經過化學提取出有關成分,才能發揮藥用功效,直接用銀杏葉泡水喝沒有意義,反倒可能析出葉片中的白果酸、氫氰酸等水溶性相對較高的有毒成分。
克服獵奇心理,少動手、不動嘴
專家提醒,市民在戶外要克服獵奇心理,如果沒有知識儲備,少碰野果,更不要貿然食用。
2016年春季,在上海就發生了一起疑似摘食櫻桃後被“毒暈”的事件,一位來自浦東高橋地區的遊客,因感覺口渴,在上海一公園内摘食了5顆櫻桃,沒多久便出現了腹痛、頭暈症狀,暈倒在地,所幸經急救後,沒有大礙。
經食品安全專家分析,可能是遊客咬碎并咀嚼了櫻桃核,導緻果核中含有的氰甙析出,氰甙在人體内會轉化成氰化氫,使人中毒,甚至會麻痹呼吸中樞。
據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氰苷大約有50多種,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的含量大約是2%到4%,氰苷含量比櫻桃等其他薔薇科植物高。常見的含氰苷食物還包括鮮竹筍、木薯、銀杏果和一些豆類等。此外,高粱、玉米、土豆、南瓜等很多農作物的幼苗或藤蔓裡都有氰苷,時常會導緻誤食的牲畜中毒。
不過,上述“吃了櫻桃核導緻中毒”并沒有确鑿的證據來支撐,因為每顆櫻桃果核内的氰甙含量可能有不小的差别,且被人食用後能否轉化為劑量足以令人中毒的氰化氫也是未知數,再加上每個人對有毒物質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脫離了以上前提,很難斷言櫻桃果核和種子有多“毒”,也很難明确說它們是否一定會使人中毒。
既然充滿那麼多無法确定的未知,那麼我們還是安靜地做一個旁觀者,欣賞樹葉和野果美好的外觀就好,少動手、不動嘴。
作者:陳玺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解放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