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賽區參賽選手海洋(中)在錄制的參賽視頻中介紹自己。
來自奧地利的公孫妮可在錄制的參賽視頻中講述自己和中文的緣分。
日前,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入圍賽30強名單及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資格賽全球30強名單出爐。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選手們将繼續展開角逐,挑戰自我。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漢語橋”比賽于9月至12月在線上開展。據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趙國成介紹,今年的“漢語橋”比賽聯合央視頻采用5G“雲錄制”創新節目制作模式,搭建了新穎的語言交流平台。從預選賽一路走來,來自五大洲的選手在“雲賽場”上,講述了和中文相遇相知的故事。
“中文改寫了我的人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來自埃及的參賽選手桑英傑在3分鐘的短視頻中,完成了詩歌朗誦《将進酒》、繞口令《玲珑塔》、貫口《莽撞人》,為觀衆帶來了一場“中文表演秀”。
誰會想到,如今在台上說着一口流利漢語的桑英傑小時候因口吃不敢開口說話。“正是中文,它像一根點石成金的魔法杖,改寫了我的人生。使我有勇氣和決心追逐夢想。”回望自己的中文學習之路,桑英傑感歎道,“我最幸運的事是遇到中文,遇到了可愛的教我中文的老師們。他們非常耐心地糾正我的中文發音,幫我練習中文口語。同時,為了改變我害羞的性格,還鼓勵我積極參加各種中文比賽,鍛煉我的膽量。随着中文水平的提升,我的口吃也漸漸好了。”
中文不僅改變了桑英傑的人生,也為公孫妮可打開了一扇新的門。作為奧地利賽區的參賽選手,今年17歲的公孫妮可因自小常聽到和中文相關的故事,便對遙遠的中國十分好奇。帶着這份好奇,她走進了中文世界。“學習中文幫我打開了一扇新的門。雖然中國離我那麼遠,但自從我開始學中文,語言交流跨越了地理距離,我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也可以通過中文影視作品、中文書等更深入地了解中國。”
讓公孫妮可感到幸運的是,在她如今就讀的學校,可以學習中文。“去年,我有機會到武漢進行為期兩周的交流學習。在那期間,我住在當地的接待家庭中,還和中國同學一起上課,更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中國。”公孫妮可說。
火鍋讓他愛上中國美食
來自巴西賽區的選手艾力克進入了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入圍賽30強名單,他還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中文時的感受。“我感覺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我看到中文文章中的一頁時,就像是一堵漢字牆矗立在我面前。但當我每認識其中的一個漢字時,這個漢字就從牆上掉下來。我認識的漢字越來越多,它們漸漸變成了一條路,變成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随着我的中文學習越來越深入,這條路也越來越長。走得越遠,我的學習體驗越好。”一路走來,艾力克不僅認識了非常好的老師,還交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雖然我還沒有看到這條路的盡頭,但是我從來都不後悔走得這麼遠。”
同樣進入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入圍賽30強名單的德國賽區選手海洋,在中文學習之路上已經走了很久。如今他是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但每周六仍然會回到母校德國伯樂中學,和中文合唱團的朋友一起學習和演唱中文歌曲。
“有一說法是中國人的口味是南甜北鹹,偏偏在一口鍋裡得到了統一,可見中國的火鍋文化,水深得很……”在參賽視頻中,結束合唱團排練的海洋帶着大家走進當地的一家中國火鍋店。火鍋不僅是海洋的最愛,也打開了他的話匣子。“這是金針菇,這是毛肚,涮的時候要遵循‘七上八下’的原則……”海洋用流利的漢語和生動的講解道出了他對火鍋的熱愛以及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熟悉。用他自己的話說,正是火鍋讓他愛上了中國美食,愛上了中國。
入圍了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資格賽全球30強、來自加拿大的參賽選手甜甜今年15歲,但她的中文學習已經堅持了12年。“别看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但我從小就有一個中文夢,從3歲起便開始在中文學校學習。真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國學習,因為那裡是離我夢想最近的地方。”父母為了鼓勵甜甜學習中文,常帶她到中國旅行。奉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甜甜在旅行的過程中還迷上了“東北話”,在參賽視頻末尾更是來了句:“老鐵啊,我費勁巴拉地……給點掌聲吧!”
搭建溝通世界之橋
在“漢語橋”“雲賽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選手用自己的方式诠釋了中文和中華文化的魅力。這也是“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舉辦的宗旨所在——為激發各國青年學生學習中文的積極性,增進世界對中國語言與中華文化的理解。
趙國成表示:“近20年來‘漢語橋’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秉承初心,系列比賽受衆達到了150多個國家140多萬人次,被譽為漢語的‘奧林匹克’,是溝通世界的語言之橋、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學生中文比賽設立的初衷是希望為世界各國青少年搭建一座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語言交流平台。”
抱着吉他彈唱《成都》、來自美國的參賽選手桂偉生的參賽視頻在網上收獲不少票數。他在大學的專業方向是國際研究和中文,喜歡三星堆博物館中珍藏的文物,對可愛的大熊貓印象深刻,更愛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他最想做的是通過語言和文化交流,增進中美人民之間的了解。“今年是特别的一年,趕上了疫情,但中美關系持續健康發展仍是兩國人民共同的盼望。”桂偉生說。
正如來自蘇丹、在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問鼎冠軍的趙之行所言:“每年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參加‘漢語橋’比賽,雖然我們國家、種族、宗教、母語不同,但當我們使用中文進行交流時,内心都懷有相同的感動……我最大的願望,是借用中文這一橋梁,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消除偏見并了解其他國家,為促進國家間的友好發展盡綿薄之力。”(記者 趙曉霞 本文配圖均為“漢語橋”選手參賽視頻截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0月16日 第 11 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海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