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聽到親愛的寶寶開口說話,特别是開口叫「爸爸」、「媽媽」!希望寶寶早點開口說話,需要聽、說、身體、頭腦等多方面适度的刺激!注意啰!寶寶2歲之前,親子的相處方式,是奠定孩子語言能力與技巧的基石。一起來透過專家的指導,練習加強孩子表達意願的方法。
寶寶開始說話的條件
1、發出聲音的身體機能發展成熟
2、聽覺發育成熟
3、腦部發育成熟
4、有想要說話、想要表達的欲望
寶寶開口說話,需要聽力、呼吸器官、聲帶、嘴唇與舌頭,身體的器官都要發展成熟,缺一不可。雖然随着每個人有所差異,但大約在9個月左右,對事物的認知力開始提升,「想要表達」的意欲等内心的成長進步,大約到1歲左右,當身體與心理雙方面都發展成熟,會說出人生中第一個有意義的言語。
嬰兒一切的行為,都是前往說話的道路
“哭泣”是練習表達!
寶寶一哭媽媽就會抱抱,或者換尿布等,回應哭泣來照顧,因此寶寶就學會哭泣就會得到回應,這樣每天重複練習,學習培養傳達心情感受的能力。
“聽覺” 從出生前就開始練習了
聽覺是學習語言的入口,大約在懷孕後期(28周左右),耳朵的構造就幾乎完成,能夠聽到外界的聲音。因此寶寶從在肚子裡就很熟悉媽媽的聲音,出生後聽到媽媽的聲音會覺得很安心,媽媽在照顧時要多和他說話。
身體與心理的“ 活動” 促進腦部的發育
腦部的神經細胞在出生時已經備齊,但主要傳達情報的網路是處于未開通的狀态,透過身體的活動,與喜怒哀樂五感的感觸,給予腦部刺激,活絡神經傳達的網路。
“進食” 輔食品的嘴巴與舌頭的活動是發音的基礎
在吃東西吞咽、咀嚼時使用的舌頭、嘴唇與下巴,是說話時的工具器官,在吃輔食品時就能夠鍛煉。嘴巴的發達能力随個人差異,要将輔食品切成适合孩子的大小形狀。
語言要先“ 理解” 之後才“ 開口”
當寶寶8個月左右,叫他的名字會回頭等反應,就代表能夠了解語言的意義。語言的發展要先理解,可以試着讓寶寶知道,各種喜歡的東西的名字,增加他知道的字彙量。
從「0 歲開始」成為每天生活中的習慣!
讓安穩的親子關系成為孕育語言之芽的土壤,介紹讓孩子情緒安穩,加強「想要表達」意願的養育方法。
這裡介紹的四個照顧方法,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實行!隻要配合月齡與狀況改變内容,長大後依然可以使用。
1. 模仿寶寶的動作(也稱鏡像模仿)
寶寶正在敲打積木同時,媽媽也跟着做一樣的動作等,直接模仿寶寶的動作。孩子會因為自己的動作得到回響而覺得有趣,可以培養溝通的欲望。
2. 模仿寶寶發出的聲音(也稱監控模仿)
寶寶心情不錯時,發出「嗯~嗯~」的聲音,媽媽也可以試着發出同樣的聲音。因為媽媽發出一樣的聲音,會加強寶寶的自信,對于發出聲音感到有興趣。
3 . 将寶寶的感受用語言說出來(也稱平行談話)
寶寶在吃輔食品時露出很好吃的表情,媽媽可以在旁說着「好好吃喔!」,替寶寶說出他的心情。寶寶會因為媽媽了解他的心情感到安心,也會從中學習到語言表現的方法。
4 . 大人要将自己的心情說出來(也稱自我談話)
「浴巾放在哪裡啊~?」媽媽将日常生活中正在做的事情,透過語言傳達給寶寶,這樣每天反覆,就逐漸能夠了解話語的意思。
手指指示:在還不能用語言流利表達自己之前,對寶寶而言是很重要的溝通方式
寶寶大約9個月左右會發現,當将手伸向想要的東西時,媽媽就會往同一個方向看,并把東西拿過來。當寶寶感受到和大人注目相同東西趣味,就開始會伸手表示,之後随着手指的肌肉發展成熟,就懂得伸出食指指示。大人注意到寶寶手指的方向,看向同一個方向并做出回應,讓寶寶感受到表達成功的成就感,也是導向溝通與說話意願的行為。
手指指示的四個階段:
1、11個月左右:當看到什麼東西時,會發出「啊、啊」的聲音,想要告訴身邊的人。(自發性指示)
2、1歲左右:透過手指傳遞要求。(要求性指示)
3、1歲之後:發現有興趣的東西時,用手指表達希望大人能夠一起看。(同理性指示)
4、1歲6個月左右:「XX是哪個?」當大人問問題時,會用手指指出答案。(回應性指示)
1 歲~2歲左右是語言開始發生的時期!
說明1~2歲左右開始說話後,語言發展的3個階段,同時介紹提升「想要說話」欲望的照顧方法。
1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寶寶:可以理解簡單的句子,開始說出有興趣的單字「請」、「給我」可以理解簡單的句子,聽從指令行動,也開始有些寶寶會發出「媽媽」、「吃吃」等有意義的單字(一個字完成的句子),傳達自己的想法。開始的話語大多都是寶寶有興趣的東西,看到動物全部都是「汪汪」,一個單字句子代表的對象範圍很多,還沒有詳細的區别。
開始說話之後,多練習對答、複述!
這是一個需要增加字彙數量的階段,因此要讓寶寶感受到表達與被了解的成就感增加自信心。運用上一頁的「監控模仿」,讓寶寶對于發出聲音感到有興趣。
加強表達意願的養育法1 . 積極使用寶寶語言
「喝茶」→「茶茶、喝喝」這樣将語言改成簡單的說法,同時使用寶寶容易發聲的唇音以及多用疊字,都是讓寶寶更順利接受的方法。
加強表達意願的養育法2 . 告訴寶寶正在注意的事物的名字
當寶寶看着某樣東西或拿着某樣東西時,告訴他那個東西的名字,代替寶寶将東西的名字說出來,如果寶寶試着模仿就要鼓勵他。對于沒興趣的東西,強迫學習是沒有用的。
語言發展中,不需要刻意糾正
剛開始說話時,不論貓或狗都是「汪汪」,用少少的單字傳達許多的事情,這是語言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過程,不需要刻意糾正,先接受寶寶的說法,之後再不經意地告訴他正确的單字。
1歲6 個月左右~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說的單字變多了,更能夠了解單字與事物的關系聽到「熊熊在哪?」會指出繪本中的熊,問他「鼻子在哪?」、「嘴巴在哪?」會指出身體的部位,可以了解對手的要求同時指出答案的時期。
加強表達意願的養育法:一步步體驗新的事物,增加寶寶的字彙量
理解單字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對語言表現出興緻勃勃的趣味,可以試着去動物園等地方,體驗新的事物增加刺激。讀繪本給孩子聽,從繪本的世界去體驗也是很好的方法。
2歲以前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用語言回答,傳達自己的意思
可以理解「拿玩具」這樣名詞+動詞的短句,問他問題會用簡單的話語回答,也會說「抱抱」等帶有要求意味的話語。這個時期也逐漸進展到「汪汪來」等二個詞的短句。
加強表達意願的養育法:單字上多加一個詞與寶寶對話
寶寶說出「汪汪」時,可以用「一隻汪汪」、「汪汪好大」等,多加上一個詞的句子來與寶寶對話,可以讓對話更有内容,也能夠不經意的告訴寶寶新的單字。
理解的能力比說多少話更重要
1~2歲的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個人差異,如果在意寶寶語言發展的進度,可以從寶寶能夠“理解”多少大人的話語來評估,而不是能夠“說”多少話。
專家來解救!語言的疑問Q&A
Q1 :咿咿啊啊的說着什麼話的模樣,但就是說不出有意義的話…(1歲3個月)
A:想像寶寶的想法,替他說出來
如果寶寶總是咿咿啊啊地想要說什麼時,媽媽要替他想想,同時用簡短、清楚、和緩的語調幫他說出來。告訴寶寶「這樣說就可以喔」,讓他學習語言表現的方法。
Q2 :總是會不小心就講太快,和孩子一定要慢慢講話嗎?(1歲2個月)
A:如果不慢慢講,寶寶不容易學會
寶寶聲音認識的能力還在成長中,因此對話的基礎要「簡短」、「和緩」、「清楚」。但是不需要到一個字一個字拆開,過分不自然的慢,要将單字與句子的語調正确的傳達給寶寶。
Q3 :「男孩說話比較慢」是真的嗎?(1歲9個月)
A:因為男女大腦構造的不同,是有可能會比較慢
也有研究結果顯示「語言的理解力沒有男女之别」,應該是沒有太大差異。但因為男女大腦構造上的差異,所以男生喜歡物品,而女生喜歡人,女生會較常看着大人、模仿大人,因此有可能會比較早說話。
Q4 :一直把遊泳說成其他詞改不過來,這樣有關系嗎?(1歲10個月)
A:到4 歲左右才能清楚發音
這個狀況并不是對語言理解力的問題,而是發音的運動機能尚未成熟,要能夠清楚發音大約要到4歲左右。在這之前,媽媽隻要保持和緩、清楚且正确的說話方式,讓孩子能夠邊聽邊模仿即可。
Q5:還無法說出一個有意義的單字,但如果叫他說「啊」會做得到。1 歲半的健康檢查時,醫生說耐心等待就可,但這樣真的OK 嗎?(1歲7個月)
A:能夠理解語言,有互動的欲望就可
2歲之前說話的進度每個孩子都不同,隻要能夠了解大人的言語,有與人互動的欲望,請給他時間耐心等待。但等待不代表什麼都不做,如果很擔心,可以到專門的醫療機構去做成長評估。
Q6:看電視或iPad 對語言發展不佳嗎?(1歲5個月)
A:不好!因為會減少表達的欲望
電視或iPad不能一言以概之說會妨礙語言發展,但卻會占用親子互動的時間。另外,如果從小就一直習慣于單方面的聲音,也會減低與人互動或表達心情的想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