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露營、公園散步、河邊小憩……盛夏,當你想盡各種方法消暑的同時,可能不知不覺已經被蚊蟲“叮”上了,出現皮炎怎麼辦?别慌,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醫生已經帶着錦囊趕來了,快打開看看吧——
夏天為啥易被蚊蟲叮咬?
夏季,溫濕度逐漸升高,蚊蟲日漸活躍,再加上大家穿着短袖、短褲,皮膚暴露在外,所以就容易被“叮”上。此外,某些個體皮溫偏高、出汗、皮膚表面的某些酸性物質等也易招緻蚊蟲叮咬。除了叮咬處的紅腫、瘙癢、疼痛之外,部分叮咬物也可能傳播蟲媒性疾病,應特别注意。
如何判斷是被什麼蚊蟲叮咬了?
如果叮咬的包塊均位于雙下肢,尤其膝關節以下,且數量相對較多,需首先考慮跳蚤叮咬。跳蚤由老鼠攜帶最多,天氣變化、房屋翻修、拆遷等都可能導緻老鼠異常活動。此外,貓狗等帶有皮毛的動物也容易感染跳蚤而傳染人類。
如果叮咬的包塊三三兩兩,暴露部位或衣物覆蓋處都有,瘙癢極為劇烈且消退緩慢,那麼臭蟲就最大可能成為元兇。這類爬蟲叮咬所緻的丘疹通常呈線狀分布,被稱之為“早餐-中餐-晚餐”模式。随着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動逐漸頻繁,大城市臭蟲流行呈現遞增趨勢,需要特别警惕。
如果叮咬處發現蟲體附着于皮膚,需警惕蜱叮咬的可能性。強行去除蟲體有可能将蜱的口器遺留于人體,從而導緻蟲媒性感染及皮膚慢性炎症,需用鑷子小心地将蟲體及口器同時拔除,必要時前往醫院交由醫務人員進行處理。
蚊蟲叮咬之後該怎麼處理?
蟲咬性皮炎在去除叮咬因素之後可以自愈。皮疹的紅斑及瘙癢症狀通常可在3~10天内逐漸緩解,但皮損完全消退有時需4~6周甚至更長時間,這與叮咬物種類、叮咬深度、叮咬物毒液注入量,以及個體體質因素均有一定關系。
蟲咬性皮炎的治療主要以控制瘙癢和皮膚炎症為目的,塗抹局部麻醉藥物可以用于臨時控制瘙癢,含有樟腦、薄荷腦等成分的霜膏制劑也可達到類似效果,但嬰幼兒需要謹慎應用後兩者,大量使用可能導緻不良後果,如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對于局部炎症反應較明顯的皮損,可塗抹中至強效糖皮質激素乳膏(如莫米松或鹵米松等);對于累及範圍較大的皮損,可短期口服抗組胺藥物或小劑量糖皮質激素,以控制過敏和炎症反應。但需要特别提醒,一定要在皮膚科醫師指導下進行用藥。
如何預防蚊蟲叮咬?
日常可以通過使用紗窗、蚊帳、滅蚊設備、殺蟲劑等進行個人防護,也需對環境中的家具、紡織品及寵物進行滅蟲處理。比如臭蟲可能寄生于床縫、牆縫和家具縫隙中,跳蚤可能寄生于紡織品縫隙。噴灑殺蟲劑有助于殺滅家具中的寄生物,70℃以上熱水浸泡可有效燙殺紡織品中的寄生蟲和蟲卵。
如果經常被“叮”上,也可在暴露部位的無破損處皮膚或者反複被叮咬的部位塗抹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等驅避成分的驅蚊劑,含避蚊胺10%的外用産品可安全用于2個月以上的嬰幼兒皮膚,可以有效預防蚊蟲叮咬。
(新華網 作者:舒暢,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審核專家:曾躍平,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