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我再不寫幹貨,大家就要取關了。
最近在注冊公司,很難靜下心來寫文章。
關鍵是我不寫文章也沒有人催我。
如果我一天不寫文章,你們就在後台留言罵我,那我更新的頻率一定會提高。
這就是負強化。
胳膊上被叮了個包,你癢得慌。
撓也沒用,唾沫敷也沒用,畫十字也沒用。
你媽讓你塗花露水,塗完之後不癢了。
以後你每次被蚊子叮,都會塗花露水。
這是負強化。
當然,你也會更聽你媽的話,這屬于“被規則支配的行為“,以後講。
繼續。
蚊子總是叮你,總是叮你,終于有一天你勤快了點挂起了蚊帳,果然沒有蚊子叮你了。
以後每天睡前你都把蚊帳挂好。
這是負強化。
但是蚊子在蚊帳外面嗡嗡嗡得煩,于是你戴上防噪耳塞,世界清靜了。
以後你睡覺都帶着耳塞。
這是負強化。
總結一下,負強化是怎樣一個過程呢?
就是環境中有個讓你不爽的東西,你通過一個行為,解決掉了這個不爽的東西,那麼以後你的
這個行為就會增加。
負強化的類型
負強化有兩種類型,逃避和回避。
Escape & Avoidance。
如果不爽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再做出反應,這就是逃避。
比如鬧鐘響了,你把它關掉。
比如下雨了,你把雨刮器打開。
如果在不爽的事情發生以前,有一個明确的信号,你一看到這個信号就做出反應,這就是回
避。
比如外面太陽很大,你就塗好防曬霜。
你不會等到被曬到了再塗。
比如微波爐裡的飯冒着熱氣,你就戴上隔熱手套。
你不會等到被燙到了再戴。
舉個例子,我父母總想安排我相親。
每當他們跟我說這個事的時候,我都編出各種理由來逃避。
後來我一聽到我父母打電話的時候說:“勞你費心了,我問問她這幾天有沒有空。”
我就馬上約朋友,先發制人地宣布這幾天都不回來吃飯,直接回避。
這和很多自閉症孩子逃避訓練的辦法如出一轍。
剛開始,他們會在訓練的中途發脾氣,把練習冊甩到地上,任務中止。
後來,他們一看到練習冊就開始尖叫。
為什麼?
因為如果孩子厭惡訓練,他通過問題行為擺脫了訓練,那麼他的問題行為就得到了負強化。
如何處理被負強化的問題行為
當我們确定孩子的行為是為了逃避任務,那麼我們就不能讓他得逞。
無論他是在哭、在打人、在撞牆、在扔東西,我們都要讓他繼續訓練,哪怕是由老師提供全肢
體輔助。
如果剛才在寫字,我們可以站在他身後,輕輕握住他的雙手,讓孩子左手按住本子,右手繼續
寫。
這三步有什麼意義?
第一,站在他們身後控制了孩子的活動範圍,不讓問題行為惡化;
第二,用左手按住本子讓他把注意力放到這裡;
第三,輔助用右手寫字,是在無聲地告訴孩子:不管你怎麼作,該寫的還是要寫。
Tips:
拿一套同等難度的教具繼續訓練。
我聽到有老師說:少用負強化,對孩子不好。
那是因為他們用不好,或者怕家長用不好。
生活中的負強化那麼多,也沒見我們怎麼不好了。
負強化能增加某種行為,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我們學會了系安全帶來回避傷害,學會了打預防針來回避疾病,學會了用一個吻來逃避老婆的
抱怨,也學會了戴罪立功來逃避牢獄之苦。
很久以前,負強化就被運用到動物訓練中。
騎馬的時候,你想讓它向左轉,那麼就用右腿施加一點壓力。
你想讓它加速跑,那麼就用雙腿一起施力。
對于馬來說,壓力是厭惡刺激。
同樣,負強化也能運用到兒童教學中。
最關鍵的就是利用孩子的厭惡刺激。
當然不是讓你喂芥末或者用電擊,而是尋找一個他不喜歡但在生活中常常出現的情況——
1. 被限定活動區域
例:“把飯吃幹淨才可以離開餐桌。”
“所有人放學留下來背書,誰先背完就先走。”
2. 做家務
例:“數學考100分,爸爸就幫你洗一周的衣服”。
3. 做功課
例:“寫錯的單詞抄20遍。”
4. 打針
例:“你每天跑400米,就不會生病,不用打針吃藥。”
5. 過多輔助
例:“你自己把字寫好,老師下次就不握着你的手寫了。”
6. 唠叨
例:“房間這麼亂,你媽待會看見了肯定要嚼。”
負強化VS正懲罰
第一,凡是強化,就有行為的增加。凡是懲罰,就有行為的減少。
你也許會說:有行為減少,就有替代行為的增加呀,所以負強化和正懲罰是同時存在的。
在處理被負強化的行為時,确實是有一個行為增加,有一個行為減少。
接着之前的例子說:
孩子發脾氣,訓練繼續——發脾氣的行為減少;
孩子配合訓練,得到獎勵——配合的行為增多;
這裡,行為增多是得到了正強化,而行為減少是因為不再得到負強化,這個過程叫消退,不是
正懲罰。
第二,厭惡刺激出現的時機不同。
在負強化的過程中,厭惡刺激出現在行為之前。
在正懲罰的過程中,厭惡刺激出現在行為之後。
第三,能影響的行為不同。
正懲罰告訴你什麼是錯的,但不能告訴你什麼是對的。
負強化能幫助我們發展建立正确的行為。
負強化VS正強化
第一,正強化是請神卡,負強化是送神卡。
玩過大富翁的同學們知道,有兩張功能卡片,一張能把附近的财神、土地爺請到自己身上來,
一張能把自己身上的衰神、窮神送走。
這兩種卡片有點像我們的正負強化,一種是呈現喜歡的東西,一種是拿走不喜歡的東西。
從ABC上分析,負強化多一個前提,就是行為之前要有不喜歡的東西。
第二,孩子的正強化,家長的負強化。
寶寶哭,媽媽趕緊塞一個奶嘴。
對于寶寶來說,哭的行為得到正強化。
對于媽媽來說,哭是一種厭惡刺激,媽媽塞奶嘴的行為得到負強化
這是大多數問題行為得不到遏制的原因——家長和孩子陷入相互強化的死循環裡。
第三,負強化的效果是顯著、短期的,正強化的效果是細微、長期的。
被槍指着的時候,讓我跪着我就不敢站。
一旦槍沒了,打死我都不跪。
除非是奶奶拿着紅包坐在椅子上。
答錯就說明你白看了的思考題:
小明在學校裡打架,學校給了一個嚴厲的處分,小明就不敢打架了。過了幾個月,小明到自閉
症機構做義工,受到了表揚,學校把處分給撤銷了,小明從此天天都去做義工。給處分和撤銷
處分分别運用了ABA當中的( )。
A.正強化,負懲罰
B.懲罰,負強化
C.消退,負強化
D.負強化,消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