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mèi)、磚(zhuān)、蟻(yǐ)
叨(dāo)、絆(bàn)、絞(jiǎo)
耽(dān)、揉(róu)、綻(zhàn)
搓(cuō)、惶(huánɡ)、吻(wěn)
偎(wēi)
二、會寫的詞明媚、磚頭、螞蟻、唠叨、絆倒、絞痛
耽誤、揉皺、綻放、搓動、驚惶、口吻
依偎、停頓、晃動、沉郁、缥缈、挽回
三、多音字
晃:[huǎnɡ](晃眼)[huànɡ](搖晃)
叨:[dāo](唠叨)[tāo](叨擾)
四、近義詞(盼望——希望)(明媚——明朗)
(焦急——着急)(耽擱——耽誤)
(孤獨——孤單)(依偎——依靠)
(惆怅——怅惘)(荒涼——蕭條)
五、反義詞(昏暗——明亮)(焦急——鎮定)
(興奮——沮喪)(漫長——短暫)
六、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10),作家。21歲時,他因病癱瘓。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等。
七、課文内容(一)佳句賞析
1、我踏着一塊塊方磚跳,跳房子,等母親回來。我看着天看着雲彩走,等母親回來,焦急又興奮。
運用動作、心理描寫,通過寫“跳房子”“看着雲彩走”這些動作,真實自然地表現出“我”等候時“焦急又興奮”的情感。
2、去年的荒草叢裡又有了綠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運用環境描寫,表現出“我”獨自等待時的寂寞。等待的過程非常漫長而又孤獨,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一直耐心、執着地等待着。
3、我現在還能感覺到那光線漫長而急遽的變化,孤獨而惆怅的黃昏到來,并且聽得見母親咔嚓咔嚓搓衣服的聲音,那聲音永無休止就像時光的腳步。
運用誇張、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光線的變化和聲音寫出等待中的孤獨、時間的漫長及等待無果後的悲傷。“漫長”指時間長。“急遽”是說雖然等待時間很漫長,但是“我”卻不希望黑夜降臨,希望白天能更長一點。體現出“我”執着盼望的心情。
(二)探究問題
1、第一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答: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引出下文。
2、補充:文章的開頭通常有幾個作用。
結構上:總領全文,引出下文,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内容上:點明中心,深化主題,奠定感情基調。
3、如果把第一自然段第二句“那是一個星期天,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改成“那個星期天我從早等到晚”,好不好?為什麼?
答:不好。原句羅列了時間點,顯得時間過得特别漫長,突出了等待過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改後的句子顯得平淡,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4、文章以孩子的視角,刻畫了母親的形象。你如何評價這位母親?
這位母親既有對孩子的疏忽,又有對孩子發自内心的關愛。母親用話語敷衍孩子,最終沒有遵守承諾,是她對孩子感受的疏忽。但從她沒有拒絕孩子,看到孩子傷心難過時驚慌失措地道歉,又可看出她對孩子的關愛。
(三)中心
文章記叙了母親答應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務繁忙而一次次爽約的事,表現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過程,細膩而深婉地展現了兒童豐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存在的鴻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