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音
刷新認知!今年浙大最小的新生才12歲!6歲上小學,7歲上初中,今年高考620分。
這個題目在微博刷爆。
天才少女超出一本線135分。
網友們狂調侃:先是一個女的剛博士畢業就當浙大博導,一個是十二歲官二代上浙大鍍金好早畢業去占位置。
很快,就有00後博導就會橫空出世!
圖片來自網絡
對,看着他們開挂的人生,我們真的很羨慕,就默默的說着厲害,或者豎起大拇指,還能做什麼呢?
可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他會成這樣,是因為他真的是個天才嗎?還是後天的教育?
關于教育,我想給做父母的家長提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1、父母的陪伴和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發展程度
在卡爾.威特剛出生時,被認為是一個發育落後的孩子,因為是老來得子,他的父親仍十分的偏愛這個孩子,但也決定用自己的一生,去愛護這個孩子。
這裡所說的偏愛,絕不,是寵愛寵溺。相反,他的父親每天對他很嚴格,每天都有一定的學習任務且必須要完成。
卡爾成長的前半生,他父親一直都在,小時候,為了教他數學,父親自己手工制作色彩鮮豔、方便實用的教具模型并陪伴他學習;為了吸引孩子學語言,将故事書裡面最好看的一段,講給他聽,引導他學習語言的興趣;為了能讓他充分地接觸大自然,總是定期的出去郊遊,觀察各種事物。
在我看來,卡爾.威特的天才,完全是他的父親創造出來的天才。
這也就是說,我所說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為讀書而讀書的孩子,讀書會毀掉他的童年
林志穎帶兒子Kimi在法國參加夏令營,卻被圖書館勒令提前退出閱讀活動。
你猜,為什麼被勒令停止退出閱讀活動呢?
是Kimi讀書不好嗎?
不恰恰相反,是因為讀得太好了,在一個星期内竟然讀完了三本書,而其他的法國小朋友連一本書也沒有讀完。
中國的家長,看到孩子遙遙領先的成績,大概會心裡暗暗得意吧!可法國人并不這麼想。
圖書館工作人員來了,帶着一份要給第一名的禮物,對林志穎說:“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這次讀書活動,禮物可以先發給你。”
明明還有一周時間,卻提前讓孩子退出。很不理解的林志穎問了原因。
工作人員說:“因為你的孩子為了讀書而讀書,隻想争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沒有感覺到讀書的樂趣。讀書不是比賽,沒有功利性,他這樣瘋狂地讀,要是得了第一,會給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前發給你禮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沒有了憂慮感,才會用心去感受讀書的快樂。”
林志穎原本有些憤怒,聽了工作人員的話,主動讓兒子退出了活動。
并事後反思道:“我們教育孩子讀書,目的都不純,規定了目标,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次法國之行讓我明白了,讀書就是放松,就是享受,孩子讀書僅僅因為讀書快樂,就這麼簡單。”
不過,按照中國家長的思想,可能并不這麼覺得。讀書好有一種自豪感,臉面的存在。
這大概,是我們應該要反思的。
著名思想家羅曼·羅蘭的說過:
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隻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3、莊子說: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已!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用我們短暫的生命,去追尋無限的知識,會被搞得筋疲力盡。
表明做什麼事都不要絕對化,要适可而止。
永遠有你達不到的東西,又何必苛求。
我還想把後半段送給你: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于面對刑戮的屈辱。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開挂的人生雖然令人羨慕,但你真的願意舍棄,十幾年的青春,隻為換來12歲上大學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