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螞蟻金服分拆螞蟻科技

螞蟻金服分拆螞蟻科技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1-17 00:17:07

螞蟻金服分拆螞蟻科技?“金服”變身“科技”,幾字之差,螞蟻卻已醞釀數年6月22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更名一事,其已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今類似螞蟻這類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弱化金融色彩、強化科技屬性已非新鮮事一方面,從定位和發展戰略上,“螞蟻們”業務已擴充到包含金融在内的全面數字化服務,更名是順勢而為;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業務監管趨嚴,估值走低,無論是業務空間還是為後期上市考慮,升級為科技,都更符合“螞蟻們”的戰略和價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螞蟻金服分拆螞蟻科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螞蟻金服分拆螞蟻科技(螞蟻金服變)1

螞蟻金服分拆螞蟻科技

“金服”變身“科技”,幾字之差,螞蟻卻已醞釀數年。6月22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更名一事,其已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今類似螞蟻這類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弱化金融色彩、強化科技屬性已非新鮮事。一方面,從定位和發展戰略上,“螞蟻們”業務已擴充到包含金融在内的全面數字化服務,更名是順勢而為;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業務監管趨嚴,估值走低,無論是業務空間還是為後期上市考慮,升級為科技,都更符合“螞蟻們”的戰略和價值。

更名螞蟻科技

螞蟻低調更名,正式回歸科技。6月22日,有消息稱,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核準,螞蟻全稱已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辦理工商登記變更。随後,螞蟻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新名稱意味着螞蟻将全面服務社會和經濟數字化升級的需求,但螞蟻還是那個螞蟻,堅持創新,用技術為全球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創造價值是我們不變的初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螞蟻更名主要有兩個變化:一是去掉浙江這一區域特征,二是從“金服”變身成“科技”。此外,包括井賢棟也已經使用“螞蟻集團董事長”頭銜對外亮相。

螞蟻去“金融”為“科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2017年4月,螞蟻就曾表示,未來隻做科技,要幫助金融機構做好金融服務。一方面,螞蟻逐步打造開放平台,全面開放餘額寶、财富号等核心金融場景;另一方面,基于科技服務,螞蟻又先後與數家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多個迹象表明,螞蟻去金融化一事醞釀已久。

在業内看來,螞蟻此舉是順勢而為。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雖然金融依然是螞蟻的業務根基,但從定位和發展戰略上,已擴充到包含金融在内的全面數字化服務。此外,金融業務的監管日漸趨嚴,估值走低,無論是業務空間還是為接下來上市考慮,升級為“科技”,都更符合螞蟻的戰略和價值。

北京市網絡法學會副秘書長車甯同樣稱,從曆史層面考察,更名意味着回歸科技驅動定位,堅持技術解決問題的基因;從未來層面考察,更名意味着超越金融服務,全面拓寬數字經濟服務的邊界,體現了螞蟻服務數字化升級的方向。另外,新名字還去掉了“浙江”的區域特征,這也與今年3月支付寶的升級相呼應,在形式上直觀表達了它面向未來面向全球的戰略意圖,符合這家公司對自己的定位和期許。

“去金融化”趨勢

事實上,不僅僅是螞蟻,包括百度、京東、小米等多家互聯網巨頭均在“去金融化”,紛紛宣稱不做金融,強調“技術輸出”。2018年9月,京東金融就曾更名為“京東數科”,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加大在數據和技術上的投入,并稱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2019年9月,北京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更名為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名字上弱化了金融屬性,加強了科技定位。

BATJ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去金融化”意欲何為?背後是何邏輯?在車甯看來,BATJ等雖然業務場景不同,但從誕生起就都是技術驅動的公司,技術一直是這些互聯網公司血液裡流淌的基因。因此,去金融化也意味着這些科技公司向初心和主業的回歸。随着科技能力的不斷提高,技術不僅成為互聯網巨頭業務的發動機,還能沉澱成标準化商業化技術服務大規模對外輸出,這已經超越了單純金融業務的層次。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去金融化”是當前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也是大勢所趨。一方面,科技對金融的賦能作用日益凸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型技術對提升金融服務的質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未來金融實力的比拼需要更多的科技實力,強調科技能夠給市場、給客戶更多安心、信賴感。

“另一方面,随着互聯網巨頭科技研發和場景運用的成熟,其業務範圍已逐步從集團内部擴張到外部,輸出科技方案、打造開放科技生态圈等to B思維在互聯網巨頭的發展進程上逐步顯現出來,進而帶來科研人員比例上升、科技服務費收入占比上升等趨勢,因此,強調科技是一種順勢而為。”蘇筱芮進一步表示。

嚴守科技安全底線

淡化金融、強調科技或已成互聯網巨頭發展的共識。不過,目前各家數字科技集團手中持有的金融牌照并不少,以近期動作頻頻的小米為例,自2015年涉水金融至今,小米金融已發展成涵蓋銀行、支付、理财、保險、小貸、消費金融、金融科技等多個闆塊的綜合型金融平台,俨然已成全牌照“金融帝國”。

但在金融牌照和科技平台兩手抓的情況下,互聯網巨頭們該如何厘清金融與科技的邊界?又有哪些風險問題需要注意?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厘清金融與科技二者的定位,一個原則就是,“凡是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經營”,金融業務涉及到資金的運用,有資本金、杠杆率等明确監管規定。金融是審慎的、天然具有風險性的;而科技是開放的、追求創新的,“審慎 創新”這兩種迥異的屬性如何碰撞結合?最近北京等地推出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蘇筱芮進一步稱:“金融行業的持牌性,使得認真遵守監管規定的機構鮮有風險事件發生;而從近兩年來看,科技安全反而成了風險聚集的地方,例如信息安全事故、App竊取個人隐私、非法使用爬蟲等問題,使得過去互聯網金融由于各種風險事件而被‘污名化’,因此從我的角度來看,更名後強調科技基因的機構,更應當把技術安全銘記于心,在堅持底線思維的前提下進行‘守正創新’。 ”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