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買味精的壹讀君 | 敏敏
一個問題:你家現在吃味精嗎?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人們拒絕味精的原因也很相似,其中“呼聲”最高的一條是:聽說味精加熱後有毒、緻癌,吃了對身體不好。
針對這一“曆史悠久”的謠言,近日有博主做了科普,為味精平反。很快,#味精真的被誤解太久了#登上微博熱搜,引來網友熱議。評論區裡,有網友表示拒絕謠言,相信科學;有網友依然持疑惑态度;還有網友懷念起曾經的國民品牌蓮花味精。
曾幾何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袋蓮花味精,如今,蓮花味精幾乎銷聲匿迹,蓮花健康已經到了靠賣商标度日的境地,蓮花味精集團被執行金額一度超過2.1億元。
蓮花味精真的是被謠言幹掉的嗎?說味精安全,有什麼科學證據?
蓮花味精怎麼了
上世紀90年代,蓮花味精是味精領域絕對的統治者。
彼時的蓮花味精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味精生産與出口基地,産量更位居世界第一,在1997年就實現年度淨利潤過億,遠銷世界70個國家,在國内的市場占有率高達43.4%,頗有點獨孤求敗的意味。
那個時候,在蓮花味精的“老家”河南周口項城,随處可見蓮花的标志,三分之一的項城人都是蓮花味精的員工,蓮花味精也很豪氣,不僅發工資,還發獎金,有工人在1991年就拿到過4000元的半年度獎金。
1998年,蓮花味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國内味精第一股。
蓮花味精|圖源:《正點财經》欄目視頻截圖
但輝煌不會永遠持續。
2002年,蓮花味精的業績出現了波動,到2003年直接巨虧1.45億元。從2010年開始,蓮花味精的情況更慘烈了:一年虧損,一年盈利,一虧虧幾個億,盈利則隻有兩三千萬,還往往是通過申請政府補貼、處置資産等方法實現盈利的。2017年以後,連兩三千萬的盈利也沒有了,開始在虧損的路上狂飙,1.03億,3.33億……
2021年,蓮花味精對持有的24枚“蓮花”相關商标進行公開拍賣,總起拍價達7570.34萬元。曾經的“味精帝國”,傾頹之勢似已無可挽回。
實際上,早在2009年,蓮花集團就由于債務問題失去了對蓮花味精的控制權。後來,蓮花味精又幾度易主,2016年,“蓮花味精”變成了“蓮花健康”
這樣的高開低走,和蓮花味精的混亂管理分不開。
此前,蓮花味精資不抵債,走上破産重整道路之時,央視财經記者去往項城走訪調查,結果從公司現任高管,到已經離職的員工,都指出蓮花味精一直存在管理問題。
這尤其體現在資金方面。1998年上市及随後的股票增發,曾為蓮花味精注入了約14億元資金,但從那時起,當時的公司控股股東蓮花集團便開始長期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截至2005年12月底,占用金額已達到10.57億元。
貪腐多發,負責人不負責,再加上市之初,公司曾投資數億元進行環保改造和産品技術升級,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企業的原始積累被消耗,後期供血不足,直接導緻企業未能及時轉型。
有員工對記者表示,自己從來沒見過領導下工廠|圖源:《正點财經》欄目視頻截圖
除了自身管理混亂,味精整個行業的沒落,也是蓮花味精輝煌不再的原因。
中國新聞周刊曾對此進行過分析,有業内人士表示,味精行業的沒落,一方面是因為環保要求逐漸升級,味精落後産能逐漸被淘汰——
200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發布關于淘汰四類落後産業的通知,味精赫然在列,此後國家對于味精産能的口子不斷收緊。工信部網站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間分别淘汰味精行業落後産能18.9萬噸、9.38萬噸、14.3萬噸和28.5萬噸。
另一方面,新産品在不斷沖擊味精的市場,味精市場不斷萎縮——
雞精、醬油、耗油等調味品不斷叠代更新,且十分平價,超市的貨架分給味精的位置越來越少,即使有,也是不起眼的角落。
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調研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我國市場的味精消費量已經從114.6萬噸下降到89萬噸,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味精消費量将下滑到77萬噸。
謠言或許是使消費者放棄味精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正如現在,即使消費者知道味精無害,也不見得會買味精。
近年來,普通家庭渠道味精銷量下滑最為明顯|圖源:《正點财經》欄目視頻截圖
說是關于味精的謠言幹掉了蓮花,未免太看得起謠言了。
味精到底安不安全
毫無疑問,味精不是有毒物質。
雖然“味精”這個詞聽起來像合成的化學品,但實際上它就是谷氨酸鈉,是葡萄、番茄、海帶等天然食物裡都含有的成分。
20世紀初,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就是因為偶然發現自己喝的海帶黃瓜湯味道出奇鮮美,才将湯樣品帶回實驗室,用化學分析手段從海帶中提取出谷氨酸鈉的。池田菊苗将谷氨酸鈉命名為味の素,我們常用的“味精”一詞,是中國化學家吳蘊初起的,他在1920年成功從谷物中提取并制成了谷氨酸鈉。
目前在我國,味精的制備大都是以玉米澱粉、大米等谷物為原料,通過發酵、 提取、精制而成。如果我們可以放心吃這些食物,那也可以對味精放心。
蓮花味精的配料表“幹淨”到不可思議|圖源網絡
至于關于味精的謠言——
味精緻癌?從味精被“消化”的過程來看,味精被食用後,經過胃酸作用轉化成谷氨酸,并參與體内新陳代謝,不僅無害,還有營養價值。不會緻癌。
味精殺精?大鼠實驗表明,大量食用味精後,與生育相關的器官中子宮、卵巢、睾丸、前列腺各髒器大體及鏡下檢查均未明顯中毒性病理改變,而且對體重、攝食、血象、心、肝、 腎功能等十項生化指标及心電圖等也均無明顯影響。
味精導緻脫發?脫發以内分泌性脫發和神經精神性脫發最常見,但不管哪一種,都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是味精所緻。
而且人們覺得安全的雞精,配料表第一位就是味精|圖源:1688截圖
而且,味精不僅無害,還有一些奇妙的用處。
比如,它可以讓黃羽肉雞更好吃。
馬現永等人在2011年做了一個研究,将800隻42日齡嶺南黃羽肉雞按照體重随機分為4組(每組5個重複,每個重複40隻雞),分别飼喂在基礎飼糧中添加0、270、540、1 080 mg/kg谷氨酸鈉的飼糧,飼喂至63日齡時結束試驗。
結果發現,飼糧中添加540 mg/kg谷氨酸鈉可提高黃羽肉雞肌肉中風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風味物質形成相關基因的表達,進而提高肉品風味,改善肉品質,并對生長性能無負面影響。
不過也不能吃太多味精,因為味精中的谷氨酸鈉中有鈉元素,而過量攝入鈉則會導緻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根據歐盟食品安全局的标準,谷氨酸及其鹽類的安全攝入量是每公斤體重 30mg,相當于 60 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上限是 1.8 g。
而且食用味精時要避免高溫,出鍋前放就行。不是因為高溫後的味精有毒,而是因為溫度過高時會有極少量谷氨酸鈉變成焦谷氨酸鈉,無毒,但也不鮮了。
然澄清不出圈,謠言傳千裡,負面消息總是更吸引人們的目光,味精的“洗白”之路,還有好一段要走。
留言區聊聊,你以後會選擇買味精嗎?為什麼?
[1]馬現永, 周桂蓮, 林映才, 蔣宗勇, 鄭春田, & 陳芳. (2011). 飼糧中添加谷氨酸鈉對黃羽肉雞生長性能及肉品風味的影響. 動物營養學報, 23(3).
[2]央視财經:曾經産量世界第一,如今破産重整!蓮花味精怎麼不“香”了?
[3]南方周末:誰殺死了蓮花味精?曾經世界第一,如今瀕臨破産
[4]中國新聞周刊:靠賣商标度日,曾經的“味精大王”蓮花味精怎麼了?
[5]科普中國:味精有毒、緻癌、脫發、殺精到底是真是假?争論多年的事終于有答案了
頭圖:餘源 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