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和輕軌換乘哪個好?文/羊城晚報财經評論員 戚耀琪,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地鐵和輕軌換乘哪個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羊城晚報财經評論員 戚耀琪
近日,地鐵設計研究院策劃的《廣州地鐵換乘車站設計集錦》正式出版,選取了21座換乘站橫向比較,采用換乘時間、換乘能力、站台擁擠度三個核心指标,評出最高分是沙園、公園前,最低分為體育西路、廣州南站。這個結果基本也和人們的體驗是一緻的。
廣州地鐵網絡發展越迅速,交叉與換乘點就會越多。 地鐵因為具備獨有路權,無需考慮紅綠燈的時間。影響搭乘地鐵效率的,就隻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站點數目,一個是換乘便利。站點數目越多,地鐵就越慢。如果實施快線,站點少掉一半,速度就不止快上一倍,這樣對長途乘客會有極大的吸引力。
同樣的,換乘的效率和便利性,最終會極大的影響市民搭乘地鐵、甚至買小汽車的意願。以經典的一号線為例,從西塱到廣州東站,官方公布的全程是34分鐘,這個速度基本要比開小汽車要快。但是大部分乘客不會隻在一條線上通勤。如果考慮換乘因素,就會發生質變了。比如公園前換乘二号線,步行不到2分鐘,但是楊箕站換乘五号線,步行就要大概10分鐘,足足相差5倍的時間。這意味着,換乘的線路越多,花在換乘上的時間累積起來,将會占據出行時間的重要比例。
在規劃設計之初,設計者首先考慮的是交叉換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隻要有需要,也能做,基本都會設計換乘站。換乘數量越多,對于地鐵網絡的商業價值是有好處的。然而像現在的廣州南站,以後的機場站那樣,各類型的線路彙聚一處,換乘的難度和複雜度就會更高,協調指引難度就會更大,甚至乘客走斷腿還可能找錯路。
在規劃時會考慮換乘邏輯,但是具體到怎麼換乘是最佳的,乘客的換乘代價成本的研究,卻可能未真實反映和接納市民的實際需求。上下交叉換乘如公園前站,同層換乘如嘉禾望崗站,都能得到市民的高度評價。香港的地鐵換乘,大部分也是同層換乘。因為按照乘車邏輯,站台換乘最佳的方式就是到對面坐車,至于下車還反向坐回去是很少的,因此把反方向線路設置到不同層才是合理的。
可惜,廣州如此滿足人性化的換乘站實在少之又少,因為其成本要比不同層換乘高。換言之,市民對換乘不便的抱怨由來已久,也和現實條件有莫大關系。
換乘通道那麼長,換乘方式那麼複雜,工程設計都有其理由,比如規劃誰先誰後的問題、拆遷問題、空間布局問題。三号線與六号線的燕塘站換乘就是個奇葩例子:乘客需要拖着行李搭乘扶梯上幾層又下幾層,中間還要步行台階落差;想走捷徑,就隻能排隊擠唯一的電梯。
作為外行的公衆,隻看結果,隻看優秀,在享受過堪稱典範的公園前的快捷換乘,是很難容忍和接納新線路更差的現實,且,似乎沒有資格和能力去阻止退步。
地鐵是城市交通最後的幸福指數,那麼換乘效率就是決定指數的最大權重。在這樣的大型公共産品的供給中,眼光就和投資一樣重要。規劃能看到多遠,決策能為多久的未來負責,最終就決定了一個換乘站的服務實力。與其等每一個站點落成後,就鐵馬、志願者、大喇叭跟進,不如在設計時就要把最複雜、最糟糕情況計算在内。什麼華麗裝飾其實都不重要,能幫公衆省下每一分鐘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