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雲賞達州
▼
人文、生态、城市......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
鳳凰山都是達州
極為重要的一座山
《鳳凰山和達州城》
攝影師@符耿豪
請旋轉手機橫屏觀看
▼
它勢起城北州河之畔
像鳳凰伸展雙翼
将城南、城西攬入懷中
塑造了山河相依的城市格局
《水墨達州》
攝影師@王胤
▼
《鳳凰樓》
圖源@張靖
▼
它用林蔭小徑
将登高的衆人引向峰頂
也用詩、文、時間
為達州沉澱超級記憶
疫情之下
讓我們一起雲賞達州,登臨鳳凰
▼
說到鳳凰山
最宏大的叙事就是“元九登高節”
鳳凰山是“元九登高節”的主場地
《元九登高節》
圖源@達州日報航拍隊
相傳元稹任通州(今達州)司馬時
“大課芟銍”,親事農事,使通州生氣複發
大大改變了通州的落後面貌
離任通州時,百姓依依不舍
登高而望,目送天涯
留下了“元九登高”這一民俗
此後,每逢正月初九
達城傾巢出動,登高望遠,思古述懷
▼
而說到“元九登高節”
就不得不提到元稹
《元稹塑像》
攝影師@蔣川
圖中元稹雕塑位于鳳凰山元稹紀念館内
▼
元稹,這位“中唐詩歌巅峰”
唐代新樂府運動的領軍人物
主導了唐詩到宋調的轉型
在中國詩歌曆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元稹紀念館》
攝影師@航拍蔣川
▼
《唐詩·宋調》
制圖@《文旅達州》編輯部
元稹的作品,如《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被解讀為樂府詩的代表之作
▼
唐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
元稹“一身騎馬向通州”
出任通州(今達州)司馬
《元稹在達州》
制圖@《文旅達州》編輯部
▼
靈性的巴山渠水
徹底激發了元稹的靈感
幫助他完成了自己具有代表性的詩作
與白居易酬唱之作180餘首
寫就了與《長恨歌》齊名的
《連昌宮詞》
《連昌宮詞》(局部)照片
圖源@《文旅達州》編輯部
▼
《連昌宮詞》通過一個老人之口叙述連昌宮的興廢變遷,反映了唐朝自唐玄宗時期至唐憲宗時期的興衰曆程,探索了安史之亂前後朝政治亂的緣由,表現了人民對再現升平、重開盛世的向往和希望國家長治久安的強烈願望。全詩語言豐富,形象鮮明,叙事生動,筆觸細膩,是“新樂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唐詩中的長詩名篇之一,與《長恨歌》齊名。
元稹不僅是
“元九登高”習俗形成的直接原因
更是影響了一方水土的風脈傳承
一千多年來,達州這片土地
一直文風濃郁、文人輩出
鳳凰山的半山腰
以前被人們稱作“紅磚廠”
現在的“紅磚廠”不見廠的痕迹
而是綠蔭掩映,巴人文化廣場
巴風樓、巴山書畫院、達州文學館
記錄、傳承着達州文脈
《巴人文化廣場》
圖源@通川區攝影家協會
▼
巴人文化廣場
虎鈕雄偉、大氣
漢阙矗立兩旁
盡顯巴人故裡的文化厚重
《虎鈕錞于》文物圖
圖源@達州市博物館
▼
以虎鈕錞于為原型的
蓮花湖巴山大劇院的
《巴方虎舞》雕塑
▼
巴人廣場南側
是巴風樓
“巴風樓”三個字
為著名作家馬識途題
《夜色巴風樓》
圖源@通川區攝影家協會
▼
巴風樓上
有《巴風樓聯》
總結了達州的古往今來
《巴風樓聯》
撰聯:宕渠居士,書法:馬駿華
▼
巴山書畫院
▼
帶你從書畫藝術的角度
重回達州藝術瑰寶的創作現場
還會定期策劃主題展出
供市民朋友參觀欣賞
巴山文學院
▼
除了向市民開放外
還為“巴山作家”提供了
創作、交流、學習的場所
《巴山文學院》
攝影師@萬雁鳴
▼
鳳凰山
内涵很豐富
同時也很巴适
它有甯靜的初秋
《航拍鳳凰山》
圖源@《文旅達州》編輯部
▼
滿山桂香
《鳳凰山桂花》
圖源@《文旅達州》編輯部
▼
有遊人在小路上漫步
《鳳凰山上》
圖源@《文旅達州》編輯部
▼
有遊人在陽光下打卡
《鳳凰山漢服遊》
圖源@達州市漢服協會
▼
有遊人在這裡
捕捉日落
看雲海、等日出
《鳳凰山雲海日出》
視頻@田茂林
▼
鳳凰山
是達州
極為重要的一座山
因為鳳凰山
是達州人
極為重要的一座山
|緻謝供圖單位|
達州市攝影家協會
通川區攝影家協會
|緻謝照片、視頻創作者|
(排名不分先後)
萬雁鳴 符耿豪 蔣川 待旭 田茂林 王胤 張靖
達州日報社航拍隊 達州市漢服協會
特别鳴謝 梁喬 先生
若文中照片未署名使用
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本文參考文獻|
符純雲—達州日報
元稹、元九登高及其他
羅軒-華西都市報
達州元九登高習俗 源于元稹的離任
談藝錄-百家号
一場聲勢浩大的詩歌革新運動,唐代新樂府運動
袁城霖-川觀新聞
辛醜紀事|“元九不登高”,登文化的高峰
郭淑利-達州發布
達州持續擦亮文學藝術品牌
|本文創作團隊|
統籌 / 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策劃 / 《文旅達州》編輯部
文案 / 羅耀,侯筱瑜 制圖 /羅圓
請經《文旅達州》編輯部允許後署名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