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璀璨,科技發達,武功煊赫,萬邦來朝,以緻唐之後,海外華人仍被稱為“唐人”,我們的服飾被稱為唐裝,華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
高丘之下,必有浚谷。榮耀背後亦有鬥争。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卻有6位太上皇。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稱帝,626年,被尊為太上皇。
公元690年,武周武則天稱帝,705年,被尊為太上皇。
公元684年,唐睿宗李旦稱帝,690年被廢;710年再次稱帝,712年被尊為太上皇。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稱帝,756年被尊為太上皇。
公元805年,唐順宗李誦稱帝,806年被尊為太上皇。
公元888年,唐昭宗李晔稱帝,904年被尊為太上皇。
每一次的帝位變更都是一次殘酷的人性考驗,每一次的平靜禅讓都是一場血腥的權力鬥争。
好在,唐朝的太上皇都沒有生命危險,每次的宮廷政變都沒有造成改朝換代的後果。
唐朝為什麼有這麼多太上皇呢?
故事還得從唐高祖李淵說起。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太原留守唐公李淵,乘機起兵反隋,大喊着複興隋朝的口号,于617年攻入關中,迎立十三歲的隋炀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隋炀帝為太上皇。
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太上皇的故事,卻一直伴随着他的子孫,直至唐朝滅亡。
626年,李淵傳皇位于太宗李世民。635年李淵病逝。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陽數、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指地之極為“九泉”,帝王之位稱“九五”,帝王稱“九五之尊”。
九年前,他把表弟隋炀帝逼成太上皇,九年後他被兒子逼成太上皇,九年皇帝,九年太上皇,曆史是如此玄妙。
真正造成唐朝太上皇之多的重要原因:
一是示範效應。
太宗李世民通過政變,登上了皇位,尊父親為太上皇,這就為後世樹立了榜樣;不是長子也可以登上皇位,而且當世之人對太宗的評價并不低,後世子孫也會想,我也可以把上一位皇帝變成太上皇,隻要我不殺他,再做出點成績來,同樣可以獲得很高的評價。
二是皇子權力相對較大。
唐朝前期皇子基本都擔任過有實權的地方軍政長官,出閣後可以開牙建府。
唐玄宗時期,改革了皇子出閣制度,切斷了諸王與其原屬大臣和所轄宿衛軍隊的聯系,削弱了皇子的權力。
但唐朝前期,高祖李淵、玄宗李隆基都是因皇子權力過大被奉為太上皇的。
三是宦官專權。
唐朝後期的宦官權力之大,可以廢立甚至殺死皇帝。
唐玄宗時期,開創了宦官監軍的先例;唐肅宗李亨,借助宦官的勢力登上皇位,之後開始賦予宦官集團更多的權力。
“安史之亂”發生後,李亨因強藩作亂,開始對武将妄加猜疑,宦官則大受寵信,從間接向皇帝進言幹預朝政到直接把持軍政要職,直接造成宦官專權的局面。唐順宗李誦、唐昭宗李晔都是在宦官和其他勢力的聯合下被尊為太上皇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曆史慣性。
自西晉之後,天下大亂,殺兄弑父登上皇位,外公奪走外孫皇位的事情比比皆是,唐朝又是吸取了塞外之精血建立的王朝,對那段曆史并不陌生。相比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的方式已經非常溫和了。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唐朝多位皇帝變成了太上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