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公衆号:文案圈(ID:cwcode)
最近這段時間
各大高校都忙着送别畢業生
拉橫幅、寫标語、發緻辭
把氣氛烘托得好生熱鬧
圈仔前腳還沉浸于
那些催淚的畢業季老師寄語
後腳就被這張
廈門大學的展闆文案給整破防了
“悻悻學子 前程似錦”
餘光一瞟
這不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祝福語嘛
定睛一看
死去的高考記憶突然複活
“莘莘”咋就變“悻悻”了呢?
此處重溫一下知識點:
“莘莘shēn shēn”意為“衆多”
“莘莘學子”意思就是指衆多的學生
而“悻悻xìng xìng”意為“憤恨難平”
成語中有“悻悻而去”之說
簡單對比一下就知道
除了“幸”這個配件一樣
兩個詞在讀音和意思上
差了十萬八千裡
#知名高校在畢業展牌上寫錯字#
這滑稽事一出
網友的反應可想而知
免不了發出“這也能錯”的質疑
直指廈門大學不夠嚴謹
甚至有網友建議當事人
多看看新東方直播間
畢竟人家還是雙語帶貨
中文英文一塊補(狗頭)
學校也在随後回應
大概意思就是:
确實寫錯了、已經換了新展牌
但事情發展到這兒還沒完
除了批評聲
有網友在結合現實後表示:
有沒有可能,“悻悻”沒有用錯呢?
并在玩梗調侃間,憑清奇思路
秒速給廈門大學“平反”
論文沒寫完的“悻悻”
查重完發現知網免費的“悻悻”
無畢業典禮的“悻悻”
找不到工作的“悻悻”
=“悻悻學子”
對扭曲的價值觀、腐敗的不平事
保持憤怒和固執
=“悻悻學子”
畢業後的生活确實很“悻悻”
對于大學四年、疫情兩年的感慨:
“悻悻”地我走了
正如我“悻悻”地來
角度一變
“悻悻”兩字莫名被玩出了反諷意味
誰看了不誇一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萬物皆可陰陽怪氣
不過話說回來
嘲歸嘲、鬧歸鬧
高校出“文化洋相”的事
也不是第一次見了
同樣是寫錯字
清華大學錯在“熱列歡迎”
也有用錯詞的
比如上海交大的“沆瀣一氣”
更有北京大學校長發言讀錯音
“鴻鹄hú 之志”讀成“鴻鹄hào之志”
這些“低級錯誤”之所以
會被網友吐槽
最重要的一點是:
它們都和“高校”這個角色挂鈎
換句話說
比用錯字詞本身更可怕的
是出現的場合
在本是學文化學思辨的學校
出現這樣的滑稽事
很難不讓人感到失望
尤其在這個互聯網社會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對于“接收錯誤信息”的大衆來說
誤導效應被放大了
對于“犯了小錯”的學校來說
更不是簡簡單單地更正了
就可以消除負面影響
總結:
不該背的鍋可以不背
但該改的錯也要理性反思不是
思考題:
“悻悻學子,前程似錦”
也許不對,也許也對
你認為呢?
本文轉自文案圈(ID:cwcode),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所有者所有,本文僅供分享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