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詩史堂
《杜甫傳》是我最近讀完的一本書,前日專程再次參觀“杜甫草堂”,讓我了解到“詩聖”杜甫的一生雖坎坷,但他卻依然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杜甫一生坎坷,滿腹才華,無人賞識;孩子餓死,無能為力;衣不蔽體,挨餓受凍;經曆戰亂,颠沛流離;有家不能歸,漂泊一生,卻時刻盼望能為君王效力的機會,三吏三别最後自己出谷,卻早已年老體衰,卒于孤船上。
杜甫縱使這樣坎坷的一生,卻依然熱愛生活,摯愛妻兒。從他筆下的詩歌中對山水景物的描繪、日常生活場景、飲食感受和充滿天倫之樂的畫面,無一不讓人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
01.
杜甫“少小多病”,幸有姑母如慈母般疼愛,生活在一個禮教家庭。七歲起始學詩便作了首歌詠鳳凰的詩。九歲時,就慣于書寫大字,臨摹虞世南的書法。他不斷地作詩、寫字、學習、然并未失童心。
從這首《百憂集行》可以看出他童年頑皮天真,他精神和身體随着所處時代健康起來了,可能在童年時已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奠定了他後來面對人生苦難坎坷時,總是對生活充滿熱愛。
忙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02.
青年時代的杜甫意氣風發,有着“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那樣堅決的性格,有着“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那樣博大的胸懷。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杜甫進士考試那年二十四歲,剛從吳越回到鞏縣故鄉,請求縣府保送。當年進士投考人數兩三千人隻取錄二十七名,杜甫落第了。之後三、四年間,因他的父親在兖州做司馬,他也能以“裘馬清狂”裡度過幾年。
大約在他二十八九歲時,他寫出來他詩集裡最早的詩:《登兖州城樓》和《望嶽》。
岱宗(泰山)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實拍于杜甫草堂
03.
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杜甫從山東回到洛陽,在首陽山下屍鄉亭附近開辟幾間窯洞作為住所,這就是他後來常常懷念的“屍鄉土室”和土婁莊。
他祖父杜審言和他遠祖晉代的名将杜預都埋葬于此,這兩人也是杜甫最推崇的人物:前者使他時刻意識着寫詩是杜家的傳統;後者則以他的才智和事業向他昭示,使他覺得“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他應有的責任。
杜甫十年漫遊裡,經曆不少秀麗和雄偉的山川,認識了江南和山東的文化,後來雖寫出《望嶽》那樣的詩,平時寫些詩文,社會實際工作還沒開始。這一年他已經三十歲了,也可能是在這時與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兒楊氏結婚的。
杜甫和楊氏相差十歲,楊氏十九歲嫁給杜甫,婚後夫妻琴瑟和嗚,感情笃深,安史之亂後,楊氏和他一起颠沛流離,吃了很多苦。他在月下懷念他的妻子: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月夜》)
家道中落已是中年的杜甫郁郁寡歡,連溫飽都不能解決。
杜甫回家省親,剛踏進家門就聽見妻子在号啕大哭,原來是才1歲多的小兒子竟然被餓S了,他抱着兒子的身體痛苦哀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所愧為人父,無食緻夭折”杜甫自責愧疚,妻子卻始終不離不棄,為他養育孩子,令杜甫感動,也成了他寫作的動力。在那個時代,男人都三妻四妾,唯杜甫始終隻深愛着他的妻子,真正做到一生一世一雙人。
04.
長安十年
杜甫在他三十五歲時(746)也到了長安,在李林甫的陰謀政治裡遇打擊,父親可能在奉天縣令的任上不久便死去了,經濟上沒了來源,在長安一帶流浪。
時而住在首陽山下窯洞裡,時而長留洛陽。洛陽人文荟萃,豪官富賈勾心鬥角,他感到憎惡和厭煩,曾用兩句詩表達心情:
二年客東都,所曆厭機巧。(《贈李白》)
杜甫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低聲下氣,充作幾個貴族府邸的“賓客”,另外還找到一個副業,在野裡采撷或階前種植一些藥物,随時呈獻給“貴族”換取一些“藥價”,他說這是“賣藥都市,寄食友朋”,但實際情況卻在詩裡寫得清楚:
朝扣富幾門,暮随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杜甫四十歲後,不但窮,身體也漸漸衰弱。751年秋天,長安多天下雨,到處牆屋倒塌,杜甫在旅舍整個秋天都病着,門外積水中都生出小魚,床前的地上長遍青苔。
他肺本就不健全,這次又染瘧疾。
他病後到友人王倚家作客向王倚述說病況。王倚熱忱的招待了杜甫。他的古道熱腸和盛情款待,令杜甫發自内心的感激,于是寫詩《病後遇王倚飲贈歌》以緻謝忱。
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沉年苦無健。瘧疠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
同年冬天,他寄詩給鹹陽、華原兩縣縣府裡的友人請求援引時,吸取民間方言口語,使他的詩變得新鮮而有力。
饑卧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百結。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投簡鹹華兩縣諸子》)
杜甫困居長安,經曆諸多坎坷,應試,落第,後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着衣不敝體,食不果腹,“到處潛悲辛”的生活。
最後才得到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任務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職位是正八品以下。
接受職務前,先到奉先去探視妻子,十一月裡的天氣,百草凋零,寒風凜冽,手指凍僵,連衣帶斷了都不能結上。
一路上他把自己這些年的生活總括起來檢讨,原本可以像李白那樣遨遊江海,潇灑送日月,但他關心人民,愛護人民政府,如今頭白體衰,才獲得看管兵器的職務。
走過骊山天已破曉,玄宗正在華清宮避寒,在歌舞聲中盡情歡樂。
他将這些經曆與感想寫成《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再回長安在率府工作沒多久,“安史之亂”暴發。洛陽淪陷前一個月,杜甫離開長安。
拍攝于成都杜甫草堂
05.
756年五月,杜甫從奉先帶領一家人到白水,寄住舅父崔顼的高齋中。六月裡哥舒翰出關反攻三十萬人全軍潰敗,潼關失守,白水淪陷,杜甫又開始流亡。最後把家安置在鄜州城北的羌村。
六月十二日夜裡,玄宗帶着貪污宰相和貴妃走出延秋門,逃往西蜀。經過馬嵬坡事變。
等到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肅宗)即位靈武。
八月洪水落後,杜甫隻身北上延州(延安),想投奔靈武。在路上卻被胡人捉住送到淪陷的長安,“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污”。這時杜甫45歲。
幾經波折,“麻鞋見天子”,才求得一個從八品上的谏官“左拾遺”,卻因為宰相房琯罷相而直言上谏令肅宗不快,命他八月裡離開鳳翔,回鄜州探視妻子。
一路上阡陌縱橫,人煙稀少,沿途不是官兵就是難民。路途艱難,猛虎當前,崖石欲裂,山路旁盛開的菊花,各樣無名的山果,有的紅如丹砂,有的黑如點漆,自然界裡隻要是雨露均沾的草木都結了果實,想到自己四十六年來毫無成就,感歎生命無常。
經過一年的失散流離,把走入家門時景象戲劇地寫在三首題目名《羌村》的五言詩裡:妻子見他是: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他的孩子們看見他是:嬌兒不離膝,畏我何去。
鄰人聽說他回來都爬滿牆頭,歔欷感歎,出乎意外的重逢像做夢一般,杜甫對這情景寫出那常被宋代詞人借用的名句: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這次回家使他寫成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媲美的《北征》。
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瘦妻面複光,癡女頭自栉。學母無不為,曉妝随手抹。移時施朱鉛,狼籍畫眉闊。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須,誰能即瞋喝?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 《北征》杜甫
杜甫無論身在何處,經曆磨難,遇到多少坎坷,始終是對生活充滿熱愛,深愛自己的妻子,和子女間的親情表達方式很特别。
“房琯罷相”的事件,杜甫被卷入長期的政争裡,影響了他後半生,後來寄居秦州,滞留西蜀都和這些人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06.
杜甫在759年的歲末到達成都,住在西郊外浣花溪寺裡,沒多久他在溪畔開辟畝大的地方搭建茅屋,得親朋好友幫助總算有安身處所,也就是如今的“成都杜甫草堂”。
760年(肅宗上元元年),杜甫結束了十載長安、4年流徙生活。
他眼前的花木是:
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田舍》)
眼前的蟲鳥是: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之一)
說到春夜的雨: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夜晚的幽靜:
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遣意》之二)
杜甫一家的生活充滿人間樂趣,夫妻恩愛,子女繞膝承歡。
杜甫草堂“春夜喜雨園”
盡管兩三年後杜甫再度流亡,經曆幕府生活……身受颠沛流離之苦,一生坎坷,卻依然熱愛生活。晚年在夔州期間,一位笃信佛教有所禅悟的朋友曾動員杜甫登禅境,他以“妻兒待我且歸去”為由拒絕。
杜甫在舊日的封建時代度過了悲劇坎坷的一生。無論什麼艱難困苦都不曾采取任何一個方式逃避現實,這是由于他具深刻的樂觀精神。
他一生寫了兩千多首詩,他詩歌内容的廣博淵深和藝術形式豐富。
杜甫一生盡管生活困苦,但無論走到哪裡,身處何種境地,他都以一顆赤誠的心關切時政民瘼,發為感人肺腑的詩篇。被人們尊稱為“詩聖”。
當我們在生活中面臨諸多磨難,面對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時,要相信生活給予我們苦難的同時,也讓我們收獲豐富而寶貴的成長經曆,從中獲得感悟,智慧,變成一種動力,一種活得更好的力量。
盡管後來他的S因說法不一,但個人愚見,當時的杜甫身體狀況非常不好,病逝的說法較能讓人信服。
《悟空傳》中說: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鬥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杜甫留給世人許多驚世之作,被世人稱為“詩聖”,他作的詩被世人誦讀,代代相傳。
#春日生活打卡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