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不少地方宣布殡儀館、公墓等殡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追悼活動,網上掃墓、代人掃墓的觀念成為新風尚。說起來,中國人的傳統喪葬方式主要以“土葬”的形式為主,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注重落葉歸根,曆來有厚葬先人的傳統。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一部電影,叫做落葉歸根,一個小人物幫助好友回老家安葬的故事,從這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對殡葬的注重。随着時代的發展和變遷,人們的殡葬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現在火葬成為大部分人的選擇。
傳統喪葬文化大多帶有封建色彩,人們認為人死了就有靈魂,所以傳統的殡葬業也應運而生。棺材、墓碑還有各種喪葬祭祀、焚燒所需物品已成為傳統殡葬行業的主要銷售産品,相信大部分人都去農村參加過“白事”。
傳統的殡葬業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心理慰藉,條件比較好的人會在這方面花費巨資。這一現象成為殡葬行業“創新”的催化劑,市場上誕生了各種紙紮的“豪宅”、“豪車”,成本隻有幾十元的東西,被天價賣出。不僅如此,在為親人選擇墓地時,“風水好”的位置也是一地千金。大部分中國人很少提及葬禮,或多或少會覺得晦氣或者沖撞。因此,傳統殡葬業一般被視為神秘的、不上台面的行業,很少進入公衆視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殡葬行業,揭開天價殡葬背後的神秘面紗。
雖然這個行業對于大衆來說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但作為一個暴利行業,長期以來一直是資本的“掌中寶”。有研究機構估計,2050年中國殡葬業将迎來一個高峰,市場規模将達到萬億。因此,有人說,随着全國殡葬業的改革進程,中國殡葬業之間的競争實質上是對億萬消費市場的争奪。
2004年以來,民間資本有序的進入殡葬行業。目前,香港就有六家殡葬企業成功上市,可以看出殡葬行業也是一個資本風口。近些年來,随着“暴利”、“賺死人錢”等話題的發酵,無數人吐槽“死不起了”。那麼難道殡葬行業真的這麼賺錢嗎?
以骨灰盒為例。一般情況下,質量稍好的骨灰盒,上面隻要刻上仙鶴祥雲等圖案,價格會直接翻一翻,一個可以賣出幾千塊錢的高價。如果想要獨特一點的,刻名字貼照片的,價格就更高了。至于棺材,價格可以賣出幾萬塊人民币。那麼成本到底有多少呢?其實不過便宜的幾十塊,貴的幾百塊,很多棺材的成本甚至更便宜。但由于中國人講究“孝道”,基本不在這方面講價,所以無論殡儀館開出什麼樣的天價,都照單全收,使得殡葬行業的利潤達到了驚人的上百倍。另外,其他殡葬用品的價格也很高,像紀念逝者用的各種紙紮,一個的價格就要幾百,如果再先進一些,甚至一個要幾千塊。
那麼,送走一個人到底要多少錢呢?據了解,殡葬費用主要包括兩部分,即基本殡葬服務和延伸服務。基本殡葬服務包括殡葬車輛運輸、冷藏、消毒、火化、骨灰存放等,由政府定價,這部分很難要高價。至于殡葬用品和公墓是延伸服務,大家可以“自由”選擇,不受政府管控,這一部分是“殡葬暴利”的重災區。
而且不同的城市收費不同,比如我所在的遼甯省,基本殡葬服務收費不到一千四百元。殡儀館、壽衣、花圈、骨灰盒等喪葬用品是自己選擇,分為低、中、高三個标準。按照一般标準,一套下來大概在四千元左右,墓葬價格從一萬元到七萬元不等。當然了,普通人手頭也不寬裕,大部分還是選擇兩萬元左右的。再加上雜七雜八的,一場葬禮最少要花小四萬,要知道這還是在物價偏低的遼甯。至于一線城市的殡葬價格可就真的是“天價了”,在“魔都”上海,光墓葬的價格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元了。上述價格還隻是理論上最基本的價格,在實際的購買中,往往會超過這個數字。
既然殡葬行業的“暴利”現象如此不得人心,為什麼這麼多年都管不好呢?其實,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殡葬行業的定價機制沒有具體的标準,因此各大企業在定價上會更加自由。而且,殡葬業也相當特殊。在中國人看來死者最大,購買骨灰盒等殡葬用品不願意讨價還價,算是一種傳統思想所緻。
不僅如此,殡儀館的銷售人員還經常把握家屬的消費心理,經常用“為老人花完最後一筆錢”、“孝順”等詞來引導家屬消費,誇大骨灰盒的功能,從而引導消費。甚至有一些銷售員“道德綁架”家人,強迫家屬繳納智商稅。就像之前網上有個新聞:一位老教授去世了,兒子在處理屍體時發現骨灰盒價格過高,于是用鞋盒盛父親的骨灰。于是銷售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責罵老人的兒子說:“你父親滿地桃李,你拿鞋盒抱你父親,這就是孝道嗎?”這種現象實在是無可奈何。
長期以來,“孝”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立足點,也是我國殡葬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每個活着的人都希望盡最大努力給死者一個體面的休息地方。此外,民間迷信不朽,相信死者的靈魂能造福後代,由此産生了對死者的崇拜和尊崇,并由此衍生出一套安神送别的禮節。再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殡葬逐漸演變為一項“暴利”業務。
随着我國老齡化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對公墓的需求開始呈現穩定增長,公墓的稀缺性越來越突出,價格也開始越來越高。有人甚至預測,未來二十年甚至五十年,殡葬業将是中國增長最好、最穩定的行業。要知道,這一預測并非空穴來風。根據最新的人口數據顯示,我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約2.5億人,占總人口的17.3%,老齡化将越來越嚴重。根據預測,未來我國老齡人口将以年均3.28%的速度快速增長,最終在2050年達到高峰4.3億,占全國人口的35%。根據中國報告廳公布的數據,中國每年的死亡人口約為一千萬。按照殡葬費用最低标準,按人均兩千元來算,可以測算出殡葬業的市場份額為每年兩百億元。
如果将骨灰存放、購買墓地等殡葬服務費用計算在内,殡葬業總銷售額将超過兩千億元。随着經濟的發展和大衆殡葬消費水平的提高,預計國内殡葬市場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這還隻是保守估計。中國殡葬協會就曾經預測,未來中國殡葬業消費将達到六千億元。
就像房地産開發一樣,殡葬企業也需要從政府拿地進行開發。近些年受政策的影響,成本越來越高,拿地也越來越難,進一步拉高了墓穴的價格。再加上中國人講究風水,買墓地比買房子還仔細。在這種情況下,“好風水”墓地的價格也會更高。
可以說,今天的新殡葬業是一個朝陽産業,現代喪葬可以向人們展示喪葬的價值和意義。如今國家也開始出台相應的政策進行管控,相信未來的殡葬業将會越來越正規化。同時,未來殡葬業必将從完全市場化轉向公益化,但這并不意味着殡葬業将嚴重萎縮、無利可圖。相反,它可以加快殡葬改革,使人們更快地接受現代殡葬方式和觀念,市場将進一步擴大。随着殡葬方式的多樣化和遺體處理方式的簡化,殡葬業過高的利潤也将得到緩解。
如何更好地走向未來,取決于殡葬業選擇什麼樣的改革方向。政府也需要以正确的方式進行改革,希望未來不會再有“死不起”這樣可悲的感歎了。
阿琪2021/4/2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