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鲶魚是啥子

鲶魚是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21:32:40

鲶魚是啥子(鲶魚的簡介)1

鲶魚,同鲇魚。分種較多,常見有鲶魚(土鲶)、大口鲶魚、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客家俗稱塘滑魚。

鲶魚,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輻鳍魚綱-鲶形目-鲶科-鲶屬-鲶魚種。嘴上共4根胡須,上長下短,肉食性,多為野生,對水質要求不高,可人工養殖。生長速度較快,某些品種能長到很大。

大口鲶魚,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輻鳍魚綱-鲶形目-鲶科-鲶屬-大嘴鲶種。外貌與鲶魚相似,也是4根須,但口奇大,個體也較鲶魚大很多。可人工養殖,生長速度快,當年繁殖的魚苗當年即可長到500~750克,第二年可長到1500~2000克,第三年可長到3000~4000克。市場上銷售的多是此種鲶魚,肉質較為平常,價格便宜。

鲶魚是啥子(鲶魚的簡介)2

體長形,頭部平扁,尾部側扁。

口下位,口裂小,末端僅達眼 前緣下方。

下颚突出。齒間細,絨毛狀,颌齒及梨齒均排列呈彎帶狀,梨骨齒 帶連續,後緣中部略凹入。

眼小,被皮膜。成魚須2對4根,上颌須可深達胸鳍末端,下颌須較短。

幼魚期須3對,體長至60毫米左右時1

對颏須開始消失。

鲇魚多黏液,體無鱗。背鳍很小,無硬刺,有4~6根鳍條。無脂鳍。臀鳍很長,後端連于尾鳍。鲇魚體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雲狀斑塊。

鲇魚同鲶魚,又叫 土鲇 ,是鲇科中分布最廣的魚類。

鲶魚是啥子(鲶魚的簡介)3

鲶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隐于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後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攝食程度亦減弱。肉食性魚類,捕食對象多為小型魚類,如餐條、鲫魚、鰕虎魚、麥穗魚、鯉魚、泥鳅等,也吃蝦類和水生昆蟲。以吞食為主,牙齒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脫。

屬夜行性動物,白天靜靜地藏在河底的坑裡或樹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種類會襲擊小型的水鳥或老鼠,底層兇猛性魚類。怕光,喜歡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裡,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

在水庫、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多伏于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下面。

春天開始活動,覓食。入冬後不食,潛伏在深水區或洞穴裡過冬,如果沒有什麼東西去侵動,一般不遊動。

鲶魚眼小,視力弱,晝伏夜出,全憑嗅覺和兩對觸須獵食,很貪食,天氣越熱,食量越大,陰天和夜間活動頻繁。

鲶魚對于環境的适應能力超強,其壽命可達70餘年。

性成熟早,一般一齡即成熟。産卵期長江一帶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産卵時成群追逐,和達爾文蛙相似,雄性鲶魚也是把雌鲶魚産的卵含在嘴 裡,以此孵出小鲶魚。不同的是,雄鲶魚在這段時期不能進食。幼魚以浮遊動物、軟體動物為食,其中水生昆蟲的幼蟲和蝦類是它的美味佳肴。

貪食,500克左右的幼魚便大量吞食鲫魚、鯉魚等。适宜生活在水溫20~25℃水域。普遍的體上沒有鱗,身體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頭和大口,上下颌共有四根胡須,上長下短,利用此須能辨别出味道。

有三大:嘴大、頭大、肚子大。

鲶魚是啥子(鲶魚的簡介)4

色别有兩種:一種是青灰色,一種是牙黃色,牙黃色的鲶魚身上有花斑。

鲶魚同類幾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數種類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裡。普遍的體上沒有鱗,有 扁平的頭和大口,口的周 圍有數條長須,利用此須能辨别出味道,這是它的特征。鲶魚為底層兇猛性魚類。怕光,喜 歡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 洞或石洞裡。 在水庫、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多伏于陰暗的底層。春天開始活動、覓食。入冬後不食,潛伏在深水區或裡過冬,如果沒有什麼東西去侵動,它一般不遊動。 鲶魚眼小,視力弱,晝伏夜出,全憑兩對觸須獵食,很貪食,天氣越熱,食量越大,陰天和夜間活動頻繁。 鲶魚性成熟早,一般一齡即成熟。産卵期一帶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産卵時成群追逐,雄性鲶魚也是把 雌鲶魚産的卵含在嘴裡,以此孵出小鲶魚。不同的是,雄鲶魚在這段時 期不能進食。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食,其中水生昆蟲的幼蟲和蝦類是它的美味佳肴。鲶魚貪食易長,500克左右的幼魚便大量吞食,最大個體可達40千克以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