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①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②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
一年已盡。除,逝去。
③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
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④千門萬戶:形容門戶衆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⑤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闆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
懸挂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翻譯】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
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戶;
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作品簡介】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
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元日,即舊曆正月初一。元是始的意思,正月初一是一元之始,所以稱為“元日”。這是一
首詠節序的詩。
這首詩從除舊布新、追求進取立義。但詩而上全用元日物色:爆竹、屠蘇、新桃、舊符等等
。“爆竹”句說,通宵達旦的爆竹,迎來了元日第一個早晨。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甯知府,旋即
诏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
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着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
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曆二年
(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甯二年(1069年
)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甯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複任
宰相;熙甯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甯(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
封荊,世稱荊公。卒谥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
》,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
》《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
《詩義鈎沉》等。
王安石晚年,喜作小詩,淡雅精絕,人稱“王荊公體”。比他稍晚的黃庭堅最贊賞王安石的這
些小詩,并說:“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每諷詠之,便覺沆瀣生牙頰間。”(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宋詩鈔》的編者、清代的吳之振說:“安石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
其所向,不複更為含蓄……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安石遺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閑澹之中。”惟其所向,不為含蓄,深婉不迫,閑澹有旨,這就是王安石五、七言絕句的特點,亦是此首《元日》詩的藝術特點。
附《賽大家》書法集字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