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餘熱未消,北京冬奧會已步入沖刺階段,場上的運動健兒星光熠熠,場下的運動精神生生不息。新民晚報全媒體今起推出《B面人生》系列,聚焦3位走下領獎台的奧運健将。
步入職場後,一切清零,但他們依舊閃爍着不一樣的光芒。他們相信,在人生賽場上,并非一味地和他人競争,更多的是與自己的角力。成功的定義也并非唯一,還可以有更多種可能。體育,不僅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也有改變我們每一個人人生的力量。
“想要搶到世界體操冠軍的課太難了。”
不少上海交通大學學生
沖着眭(suī)祿
東京世錦賽女子平衡木冠軍、
倫敦奧運會女子平衡木亞軍的名号而來,
甚至有“迷妹”連刷她3學期的課。
漫步在交大闵行校園裡,
綠樹成蔭,耳畔不時響起
清脆的自行車鈴聲,
這是眭祿退役後的“理想型生活”,
而凡事都要全力以赴的她又有了新目标——
努力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一堂直面“失敗”的課
“同學們好!我叫眭祿,是2011東京世錦賽女子平衡木冠軍,也是2012倫敦奧運會女子平衡木亞軍……”這是新學期首節課的開場白。每次說到這些時,她總能看到兩種反應:有人一副顯然“百度”過了的樣子;也有人的眼睛突然亮了,充滿好奇。
其實,這個開場白曾經過眭祿的“戰術調整”。在交大求學7年後,于2019年留校任教的她最初并不願“開門見山”:“我不是張揚的人,也不想讓學生誤以為我是在炫耀。”但帶教老師卻提醒她,這段運動生涯和大多數學生的人生軌迹太不一樣了,很可能變為對學生的激勵。
眭祿也意識到,向大學生傳遞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比僅僅追求專業的動作技巧更有意義。于是,在以動為主的形體修塑課、瑜伽課、健康體适能課中,她還特别加入一堂面對面交流課。她會主動分享那些至暗時刻: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她以種子選手身份備戰卻無緣賽場。苦練4年後,在倫敦奧運會僅以0.1分之差,和平衡木冠軍失之交臂。
“很多人都為我可惜。倫敦奧運會分打出來的一刹那,自己也覺得好遺憾。”她說,“我的運動生涯挺坎坷的,但是也是好事情。經曆了以後,再面對讀書、工作,都會比較坦然,不會鑽牛角尖,因為大風大浪都見過了。”她也意識到,不完美才是“完美”。假如她真的拿到了那枚奧運金牌,她會怎麼樣?會甘于過普通人的生活嗎?會迷失自己嗎?“有時候,因為錯過,卻邂逅了真實的自己。”如今,她希望這些點滴感悟或許可以觸發學生思考面對挫折時的态度和辦法。
一篇關于自閉症的論文
走出高校,眭祿也一直渴望普及體操的快樂,并告訴所有人:體操,不是隻有難、累、苦,競技性隻是體操的一面。
“練體操的孩子長不高”“體操訓練反人性”,談起這些,眭祿有些無奈道:有些觀點把體操“妖魔化”。第一,大衆看到的體操專業運動員不高,是因為選拔時就傾向于父母不高的孩子。第二,“說訓練嚴苛,其實,除了各類運動項目之外,想在任何一個領域做出頂尖的成績,哪有不苦不累的?”
體操是運動之父,可以訓練人強大的平衡穩定性與身體協調靈活性。“有體操底子的孩子,上手别的運動特别快,反應靈活。”所以近年來,她格外熱衷于在中小學裡推廣快樂體操,“孩子們未必隻能走專業競技之路,也可以單純地享受體操的樂趣。”
有很長一段時間,她為了親自給杭州的小朋友們上體操課,每周搭乘高鐵三四個來回。“基本是忙完交大的事,就飛奔去杭州。”但她并不覺得大材小用,希望用自己對于體操的愛感染每一個孩子。有時候,陪着他們一起訓練、玩耍,也仿佛讓她重回美好的童年。四五歲時的她,最喜歡吊着訓練場上的吊環模拟蕩秋千,和一起訓練的小夥伴們在地上打滾撒歡,回家還要得意洋洋地給爸媽表演倒立等“炫技”動作……當時年幼的眭祿滿心歡喜:“體操,真好玩!”
受此啟發,她還在論文中探索體操對于自閉症兒童的影響和改善。她說,隻是起步,樣本量、數據都需要不斷豐富,但這是一個全新方向。感恩着體操為她打開的不一樣的人生大門,她也想用最愛的運動帶給更多人另一種可能。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李穎 肖茜穎 李銘珅 實習生 黃思誼)
海報設計:顧瑩穎
攝制:徐易飛
編輯:李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