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中秋節古詩詞,看出普通人和詩人之間的差距,你知道幾首?
中秋節是中國人最喜愛的節日之一。早在上古時代,中華兒女的祖先就開始在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祭祀“月神”;到了漢代,“中秋”一詞開始出現在文獻當中,從一些文字資料來看,漢代中秋這一天,活動已經非常豐富,除了拜月,還有迎寒、獻良裘、敬老、賜雄初餅等活動;唐朝時期,中秋節成為了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詩人們在這一天賞月、飲酒、詠詩,出現了不少佳作。
下面節選兩首唐朝的詩歌,大家一起欣賞。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故事:王建出身貧寒,幼年時連飯都吃不飽。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從軍走馬十三年”,直到40多歲,頭發白了以後才混了個小吏。正因為如此,王建特别能體會百姓生活的不易,也十分同情百姓的疾苦。他的詩歌體裁很廣,但大都反映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詩歌簡析:王建這首中秋節的詩歌,以寫景起,以抒情結,結構上并不出彩。詩歌前兩句寫中秋夜寂寥、冷清、沉靜的畫面,後面兩句聯想普天之下中秋夜無法團圓之人的心境,意境深遠,讀來委婉動人,讓人唏噓感歎!
《中秋月》
唐 張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
詩人故事:說起張祜,可能很多人并不認識。但他的死對頭元稹,估計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就是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那位。張祜出身比較好,是名門之後,他因一首《宮詞》而聲名鵲起,步入仕途,後遭到元稹的排擠,丢掉了官位,也開始隐居,直到老死。晚唐詩人杜牧對張祜的詩十分推崇,曾寫過“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這樣的句子。
詩歌簡析:張祜的這首中秋詩歌,和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都是懷念親友,但2人的心境又略有不同,張祜早年家境不錯,心高氣傲,但晚年卻非常悲催,他這首詩和王建的比起來更加傷感。
到了宋代,中秋節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最普遍的民俗節日之一。
中秋節是個開心的日子,因為到了這一天,萬家團圓。但總有一些人因為某些原因,在這一天要獨自度過。文人們在這一天不能和親人團圓,喝完酒後都會寫一些詩詞,排解心中的郁悶和對親人的思念。這些詩詞中,不乏有優秀的作品。下面3首,看一眼就讓人愛上了!
《唐多令·蘆葉滿汀州》
宋 劉過
蘆葉滿汀州,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樓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矶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詞人故事:劉過生活在南宋時期,和辛棄疾是好友,2人都懷有崇高的志向,又都不得志,都是活生生被逼成文學大師。劉過4次科舉而不中,流落江湖,他聽說了辛棄疾的名号,想來結交,辛棄疾起初看不起他,但正好陸遊和陳亮也在一旁,2人都說劉過是當世豪傑。辛棄疾就讓他以“流”為題賦詩,劉過出口不凡,2人後來成為莫逆之交。
詩詞賞析:劉過這首詞時,和一群朋友在安遠樓聚會。期間,一位姓黃的歌妓請他作詞一首,當時并沒到中秋,而是農曆的八月初五。劉過望着窗外,作下了這首詞。故地重遊,景色更美了,人還是那一群人,可惜心境變了,一切都回不到從前,回不到少年時。“終不似,少年遊”。
《一剪梅·中秋無月》
宋 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懷中,月在懷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詩詞賞析:辛棄疾大家都比較了解,不做過多介紹。他這首詞的大概意思是,回想起曾經的中秋節,在丹桂叢中喝着酒賞着月,那是花在酒杯中,月也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節,因為下雨沒花可賞,也沒月亮。雲雨打濕了紗窗。我想乘風上天,問問上面是什麼情況,奈何天路不同,想寫封書信,也是投書無門。屋子裡隻有紅色的燭花,唉,隻能從容地喝着酒欣賞歌舞了。
結語
中秋節最出名的詩詞,當屬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收錄于中學教材中,是必背的詩詞之一,但不知至今還有多少人會背呢?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在中秋節之時,你最先想到的是哪首古詩詞呢?你還知道哪些優秀的中秋節詩詞,不妨在評論區寫出來,大家一起欣賞!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豫薦你,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者,人類曆史講述者,關注我,了解更多曆史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