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文中的狀語後置

古文中的狀語後置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8:34:07

古文中的狀語後置?從文言文發展到現代漢語的書面語,文言文存在着特殊句式現象,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古文中的狀語後置?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文中的狀語後置(古漢語中的特殊句式之)1

古文中的狀語後置

從文言文發展到現代漢語的書面語,文言文存在着特殊句式現象。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共有四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一般都有标志,較易識别,省略句也較常見,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

具體來說,倒裝句又分為: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定語後置。

這四種類型中,又以狀語為常見,其他三種,主謂倒裝非常罕見,賓語前置教師一般在課堂上強調較多,因形式最為特殊,不再贅述,這裡重點把狀語後置及定語後置說一下。

我們知道,現代漢語中狀語一般置于謂語動詞之前,比如:同學們在教室裡學習。其中“在教室裡”就是地點狀語,它修飾謂語動詞“學習”。當然,也可以轉述為:同學們學習,在教室裡。實際上,這就是狀語後置句,目的是為了強調,這種現象,在文言文中尤為常見。

(一)狀語後置

要準确地理解狀語後置句,要搞清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理解狀語後置這一術語的定義。

我們說現代漢語中狀語常位于謂語動詞之前,但實際上,也有一些例外,如:

1.生于1949年。

2.黃河發源于青海。

3.高于正常值。

4獻身于科學事業。

5.嫁禍于人

句中的所謂狀語,全部作補語,并沒有前置。鑒于此,有人認為狀語後置這一說法本身并不準确,因為既稱為狀語,則狀語是修飾謂語動詞的,不能和補語混淆起來。就文言文而言,有的狀語也并不後置,如:

1.空以身膏草野。(班固《蘇武傳》)

2.卒廷見相如。(司馬遷《廉頗蔺相如列傳》)

所以,有人主張取消狀語後置句。

筆者個人認為一方面要照顧中學傳統語法教學的實際,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語法事實,不能将錯就錯。我覺得還是把狀語後置句描述為介詞結構後置句比較恰當。

二是搞清介詞結構後置的特點,或者說标志。

必須明确對文言文而言,介詞結構是什麼?假如用一個公式來描述的話:就是:介詞 名詞(名詞性詞組)。其中介詞主要有三個,即于、以、乎,其中“乎”相當于“于”。

三是要注意靈活的翻譯,介詞結構并非都要前置,要視具體語境才能決定。筆者将其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既可作狀語,也可做補語。換言之,翻譯時可前可後。

如:

1.戰于長勺。(《曹刿論戰》)

2.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歸去來兮辭》)

這種介詞後置句的介詞的名詞,一般為地點。但需注意,若讓介詞結構後置,則是為了強調地點。

(二)第二種情況,隻能做狀語。即必須将介詞結構提前放至謂語動詞前。

如:

3.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4.而恥學于師。(韓語《師說》)

5.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司馬遷《鴻門宴》)

這種介詞結構後置句中的介詞,一種譯作“比”,表比較。另一種是譯作“對”“向”,表一方對另一方。其他則需要根據句意具體判斷。

(三)第三種情況,做補語,無需前置。

如:

6.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遊褒禅山記》)

7.善假于物也。(《勸學》)

8.送子涉淇,至于頓丘。(《詩經·氓》)

上述介詞結構中的介詞,有的隻是引出動作對象不用翻譯,有的可以譯作“到”。

(四)第四種情況,介詞結構彙中的介詞往往省略,翻譯時需要補出,然後根據上述三種情況,具體确定如何翻譯(前置或位置不變)。

9.悟言(于)一室之内。(王羲之《蘭亭集序》)

10.翺翔(于)蓬蒿之間。(莊子《逍遙遊》)

11.空自苦(于)亡人之地。(班固《蘇武傳》)

12.秦王購之(以)金千斤,邑萬家。(《荊轲刺秦王》)


(本文節選自我的原創書《中學語文文言翻譯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