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運用
作者與背景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夏縣)人,生于光州光山(現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世稱涑水先生。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上進。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于熙甯三年出知永興軍。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随,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傳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主持編纂編年體通《資治通鑒》,共29卷,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内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濟、文化。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遺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改寫而成的,所寫的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勝曹軍。不久,周瑜病死。魯肅代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勸孫權聯劉拒曹,逐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東吳大将呂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軍務繁忙,還沒有自覺學習的意識。孫權勸呂蒙注意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
關于孫權、呂蒙、魯肅
【成長龜鑒(下)—《孫權勸學》】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現在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創建者,公元229-252年在位。他繼承父兄的基業,成為三國時期的一代英雄。孫權的父親孫堅是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人,原先隻是一縣小吏,黃巾起義爆發後,他募得兵勇千餘人擁兵自守,升為别部司馬,繼為長沙太守,曾依附袁術鞏固勢力,192年在與劉表作戰中中箭身亡,孫堅的長子,年僅17歲的孫策以孫堅舊部為基礎占據江東,不到十年時間便削平江東各方割據勢力,成為江東霸主。公元200年,孫策被刺客淬毒刺傷後身亡,他的弟弟,18歲的孫權便成為江東的新主人。他選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業。建安十三年(208),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229)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成長龜鑒(下)—《孫權勸學》】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東吳名将。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随孫策為将。以膽氣稱,累封别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将。從圍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須數禦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在孫權的勸說下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依賴。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于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将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将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将(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中排第二位,文武全才。曆史上的魯肅,作戰時手不釋卷,是一代儒将。
知識積累
重點實詞
1.卿(qīng):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2.當塗:當道,當權。
3.辭:推脫。
4.務:事務。
5.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6.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經,指《易》《詩》《書》《禮》《春秋》等書。
7.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8.涉(shè)獵:粗略地閱讀。
9.見往事:了解曆史。見,了解。往事,指曆史。
10.過:到。
11.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2.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
13.吳下,指吳縣,現在江蘇蘇州。
14.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
15.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16.大兄:長兄,這裡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17.見事:認清事物。
重點虛詞
1.豈:難道。 邪:通“耶”,語氣詞,可譯為“嗎”。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耳:語氣詞,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見往事耳)
3.乃:于是,就。 (蒙乃始就學)
4.孰(sú):誰。 (孰若孤)
5.及:到了……的時候。 (及魯肅過尋陽)
6.非複:不再是。 (非複吳下阿蒙)
7.更(gēng):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8.而:連詞,表順承。 (結友而别)
通假字
1.“邪”通“耶”,語氣詞,表反問。可譯為“嗎”。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塗”通“途”,道。 (卿今當塗掌事)
古今異義
1.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孤單,孤苦。
2.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3.但
古義:副詞,隻。 (但當涉獵)
今義:轉折連詞。
4.往事
古義:曆史。 (見往事耳)
今義:過去的事情。
5.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 (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以及。
6.過
古義:到。 (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經過。
一詞多義
1.當
動詞,掌管。 (當塗掌事)
副詞,應當。 (但當涉獵)
2.就
從事。 (蒙乃始就學)
完成。 (指物作詩立就)
3.見
了解。 (見往事耳)
認清,識别。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3. 以
介詞,用。 (蒙辭以軍中多務)
與“為”連用,“認為”。 (自以為大有所益)
重點句式
1.省略句
省略主語。 (“與蒙論議”即:“(肅)與蒙議論”。)
2.倒裝句
狀語後置。 (“蒙敵以軍中多務”即:“蒙以軍中多務辭”。)
成語
1.吳下阿蒙
2.刮目相待
考題例析
1.(2015•山東聊城中考) 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 “汗青”特指史冊;“桑梓”指家鄉;“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稱。
B. “撲朔迷離”“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蘭詩》《孫權勸學》《醉翁亭記》。
C.《論語》《鄉愁》《端午的鴨蛋》《變色龍》的作者分别是孔子、餘光中、汪曾祺、契诃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傑”;“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2.(2015•安徽中考)九年級某班以“走進民間文學藝術之諺語歇後語”為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有一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
(1)活動中,小雪同學為班級黑闆報寫了一段文字,請你幫她修改。
【A】中華民族制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諺語和歇後語是其中的兩朵奇葩。【B】諺語能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動;歇後語幽默、風趣,能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它們是民間語言的精華,是人們喜聞樂用的語言形式。
①【A】處劃線句中有用詞不當的語病,應将“________”改為“________”。
②【B】處劃線句與下句語序不一緻,應調整為________________。
(2)小軍同學做事拖拉,請你引用下面的諺語寫幾句話,勸說他改正缺點。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沒完沒了。
(3)班級采風小組到王嶺村搜集歇後語。請你根據下面的示意圖寫一段話,告訴同學們怎樣從學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答案是C。《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不是孔子一人的。
2. (1)本題考查病句的修改以及句子的語序。A處用詞不當,“文學藝術”不是被“制造”而應被“創造”。B處參照下句句子格式更改即可。日常學習中不僅要積累相關基礎知識,還應多讀多練培養自己的語感。答案:①制造 創造 ②諺語形象、生動,能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和分量
(2)本題考查語言運用,難度适中。要根據題目給出的語境組織語言,注意既要滿足題目要求,又要簡潔得體。答案示例:小軍同學,“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沒完沒了”,做事不拖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養了好習慣,不是一舉兩得嗎?
(3)此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歸納能力。做題時要注意方位和地點,從宏觀上把握材料,從細節處着手做題。 答案示例一:從學校出發,一直往東到十裡鋪,再往東北到染坊村,然後往北不遠就是王嶺村。 示例二:從學校出發,一直向前到十裡鋪,左轉到染坊村,再沿着右邊的路走就能到王嶺村。
課文講解
理解主旨
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理清結構
寫作特色
1.記事簡練。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僅11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全文隻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着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着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内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一句作結。
2.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
本文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确實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歎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态,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把握重點
1.《孫權勸學》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态鄭重嚴肅,既嚴格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示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态呼之欲見。)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歎語氣,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2.文中的三個人物各有着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結合身份背景作分析。三個人物各自說話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又是怎樣的?
孫權:關心下屬,循循善誘。孫權身為人主,對臣子寄予厚望,真誠關懷,可算是一位有學識、有遠見、有胸懷的明君。
呂蒙:勤奮好學,自信。呂蒙起初對自己沒有信心,但總算能夠從善如流,好學上進。取得成績後的喜悅是發自内心的,率真坦然,躊躇滿志,無論是在君主還是在同僚兼上級的面前都十分坦然,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
魯肅:慧眼識人。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卻能對呂蒙發出由衷的贊歎,并和他結友,可見魯肅的敬才、愛才與爽朗豪放的氣質、磊落坦蕩的襟懷。
總的來說,孫權的話,曉以大義又以己作譬,語重心長,顯示出王者風範;魯肅語帶驚奇,流露出的是佩服和欣慰;呂蒙的回答充滿自豪,顯出一個武将特有的直率。
3.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4.呂蒙由不學到學乃至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1)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
(2)讀書學習非常重要。
(3)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4)一個人即使基礎差,隻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
(5)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隻要你願意,你就會成活,成長。
在線閱讀
電子課文【成長龜鑒(下)—《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
參考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隻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依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分别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