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理解的議論文素材論據大全

理解的議論文素材論據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9:34:38

理解的議論文素材論據大全?細節★道理論據,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理解的議論文素材論據大全?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理解的議論文素材論據大全(有關細節的議論文論據素材)1

理解的議論文素材論據大全

細節

★道理論據

1.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 老子

2.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

—— 汪中求

3.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 列甯

4.赢都是赢在細節,輸都是輸在格局。

——馬雲

5.細節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愛默生

6.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韬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盧瑞華

7.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一一戴維.帕卡德(惠普創始人)

8.完美體現在各個細節之處。—— 餘世維

9.應當細心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羅曼·羅蘭

10.對微小事物的仔細觀察,就是事業藝術科學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訣。——史邁爾

★事實論據

1.香港暢銷書作家梁鳳儀曾應邀到北京大學做報告,時間是下午3點。當天上午她參觀了央視的一個拍攝基地後,覺得時間充裕就和基地的領導共進了午餐,誰知去北大的路上堵車,結果遲到了一個小時。走上講台的梁鳳儀覺得自己是不可原諒的:“各位同學,我在此向大家道歉,北京堵車是常事,但是我不應該為自己找借口,如果在座的有一千位同學,我遲到的這一個小時,對大家來說,就是浪費了一千個小時的生産力量,影響了一千個人的心情啊,我隻盼望你們的原諒!”她誠懇的道歉,赢得了同學的尊敬和熱烈掌聲。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在我看來,在一定意義上說,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就是最大的禮貌。”守時,關系到做人的成敗,名人尚且如此反省自視,普通如我們,更應該惜時、守時,重視做事的細節。

2.海爾集團在2016年以2218.65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十三年蟬聯家電行業第一品牌。但其領軍人物張瑞敏在入主海爾後制定的第一條制度竟是“不許随地大小便”,可見海爾昔日情形。1985年,海爾着手内部管理,為此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121項管理标準,49項工作标準,1008個技術标準。張瑞敏着手整理企業内部,而且願意花大力氣、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做,注重企業發展的各類細節。雖其規章制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訂在牆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真所謂成為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3.阿基勃特是公司的一個小職員,他每次遠行在旅館居住的時候,除了寫自己的簽名之外,他還會在順帶在簽名下面一起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标準石油”幾個字,收據和書信上也都一樣。因此他有了“每桶四美元”這個稱呼。

很快,這件事情就傳到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耳朵裡,他很高興,立馬就邀請和阿基勃特一起吃飯。再後來,阿基勃特繼任成了石油公司的董事長。

4.福特畢業去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曆都比他高,他感覺十分的沮喪,但他還是鼓起勇氣敲響了辦公室的門。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很自然地彎腰把他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彎腰将門口的一張紙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就是他的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舉動,以至于福特剛剛開口說了沒幾個字,就被告訴被錄取了。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5.諸葛亮非常注重細節:在三國演義一百回裡,諸葛亮北伐軍受阿鬥命撤回蜀中,害怕司馬懿在後追殺便用了個“增竈計”。比如軍中隻有一千軍士,則晚上紮營時要掘兩千個竈,第二天晚上則掘三千個竈,依次類推。司馬懿見蜀軍每日竈數增加,以為有兵士不斷加入,于是不敢再魯莽追擊。諸葛亮則成功撤回蜀中。

6.加加林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l号”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為什麼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 原來,在确定人選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隻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隻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赢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于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7.達芬奇注重細節,從簡單做熟練:達芬奇16歲去意大利畫家韋羅基奧哪兒學畫畫,老師讓他每天用不同角度畫雞蛋。達芬奇畢竟是個天才,沒幾天就膩了。他問老師為什麼不學畫些難的,老師告訴他:隻有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才能有不同體會,畫出更好的畫,并且能更加有耐心。達芬奇心領神會,每天更加努力,成為了至今無人能超越的天才,代表作《蒙娜麗莎》,《岩間聖母》,在基本所有方面都有成就。

8.曹刿論戰:曹刿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争的一番評論,并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文章說明了在戰争中如何正确運用戰略防禦原則——隻有“取信于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确方針,觀察細節,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

9.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世界四位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隻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他反複強調的是,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一件好作品。細節的準确、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會毀壞一個宏偉的規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