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群原本是大家聽得明白的中文詞,可是,一些人卻要賣弄差英文的水平,非要把“粉絲群”整成了“飯圈”一詞,而且,還成了網絡語。
我以為:當今最吃香的是中文,而不是那個差英文,所以,我在此文中堅持用“粉絲群”一詞。
我總認為:粉絲就是關注者,粉絲群就是關注者的群體。
比如:吳亦凡的粉絲就是關注吳亦凡的人;吳亦凡的粉絲群就是關注吳亦凡的人群。
那麼,粉絲需要關注什麼呢?各有各的關注點。
比如:武磊的粉絲群中,有人關注武磊一對迷人眼睛的;有人關注武磊起跑的腔調;也有人關注武磊單薄身子在強悍球員中找空當的活絡頭子;等等。
因為誰被關注,誰就有了身價,所以,有生意經的商人就會去圈粉絲了。
比如:商人利用一切手段去包裝明星、球星,把他們吹成十全十美的貨。如此,讓他們所要包裝的明星、球星撈足粉絲。
于是,明星、球星的粉絲圈構成發生了質的變化。發生什麼變化呢?
粉絲圈中不再隻是關注者,而是由如下人員構成:
1, 關注者——确實一直關注被關注者。
2, 得利者——完全是為配合包裝者、或被包裝者的需要,制造崇拜氣氛,或成為維護崇拜氣氛的罵手。
3, 沾光者——總覺得崇拜偶像是一件榮光的事,因此,他們除了崇拜就盲從。
顯然,粉絲圈中出現了得利者和沾光者後,關注者的正能量也就淡化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關注者始終是理性的。他們關注明星、球星的成就,更關注明星、球星的不足,因此,他們除了對明星、球星的成就贊揚,還會對明星、球星的不足批評。然而,關注者的批評恰恰是包裝者及随從的大忌,于是,這就有理性關注者被包裝者及随從的網罵。
顯然,粉絲圈中真正關注者才是正能量。
假如能把粉絲圈中的關注者當作是自己的嚴格要求自己的老師,那麼,就不會被粉絲圈中的得利者和沾光者所左右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