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脂秤這類“黑科技”問世的時候,人類與脂肪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就沒有了。但是體脂秤的出現也不是全無益處,起碼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體内脂肪含量的變化(增長)。
不過,體脂秤到底是個啥?為什麼它能讓脂肪無所遁形?首先,小編先給大家科普下它的原理~
體脂秤的原理是什麼?體脂秤的主要功能就是測量體脂率(這不是廢話嘛)。
體脂率:指人體内脂肪重量占總體重的比例,反映人體内脂肪含量的多少。
體脂率 = (脂肪重量 ÷ 體重) × 100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難點在于,如何測量脂肪的重量呢?小編以家用體脂秤為例,給大家好好講講其中的物理原理。
家用體脂秤,多數使用的是一種稱為“生物電阻測量法”的技術,簡稱BIA(Bio-impedance analysis)法。
聽起來高大上,但其實原理很簡單:脂體重(脂肪組織)含水量低,電阻大;瘦體重(去脂體重)含水量高,電阻小。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脂肪不導電”,所以可以算出不同的電阻抗值。
體脂秤表面都有設置金屬接觸電極(一般為4個),腳踩上去之後(接觸電極)就會有無法感知到的微弱電流通過人體,同時會輸出一個“電阻抗值”。
一般體脂秤都會有配套的APP,利用這個值,再輸入性别,身高,年齡等信息,然後将所有數據套入一個模型公式,就可以推算出人體各種成分的數據,其中也包括體脂率。
但是,某寶19.9元包郵的體脂秤這麼厲害嗎?小編第一個表示不信。
但後來,臉也不是很疼。
因為它到底準不準一直是個玄學(學術難題)。
從體脂秤的工作原理可知,體脂秤所能測量的隻是一個電阻抗值,需要代入一個公式,那麼這個公式“靠譜”嗎,測量時又會不會産生誤差呢?
我們先來看看BIA的測量要求:
BIA的測量要求
1、平躺測試:最大程度降低測量誤差。
2、接觸電極要貼在皮膚表面:最準确的位置為手背、腕關節、腳背、踝關節。
3、測量時室内的溫度适度恒定:皮膚或者溫度可能影響電阻抗阻的測量結果。
4、被測試者處于恰當的水合狀态:被測試者測量前3-4小時不能進食,測量時不能處于脫水或過度水合狀态
不僅測量要求“十分苛刻”。而且遺憾的是,小編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目前計算人體成分的公式大都是“經驗總結”的産物,而且不止一種。不同公式之間,差距還很大!
所以你可能在家裡自己測時是個“瘦子”,跑到健身房一測就是個“胖子”。
降低體脂真的很難!雖然體脂的測量準确性有待考量,但是“瘦下來很難”,“降低體脂超難”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真命題。為了讓大家形象地認識到降低體脂有多難,小編先帶大家來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問:假設小明60公斤,鍛煉後體重不變,體脂降低了3%,意味着他減少了1.8kg的脂肪。按照脂肪0.79g/ml的密度計算,1.8kg脂肪體積是2.278升,相當于3.8瓶600毫升可樂的體積。
而為了減掉這些體積,幹掉這1.8kg脂肪,他需要:
1. 每天消耗540大卡,持續30天。
2. 換算成每天的任務,就是——每天慢跑1.5小時,或少吃450g米飯。(劃重點“每天”)
所以,減脂之難,難于上青天。
但是,小編有一個好方法,可以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瘦下來”,而且可以豐富學識,為以後就業提升競争力。别懷疑,小編的良策就是:
來日本學理科吧!!
你會有無數的Deadline,無數的實驗,無數的學術發表,會讓你每天都進行大量的運動(腦力運動)。
同時,日本的春假和冬假永遠都是“給老師放的假”,假期的實驗室永遠向你敞開大門。不僅如此,你還能體驗社畜的“996生活”,提前适應以後的工作鴨梨。
瘦成一道閃電,不會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内外兼修,成為一個“有學識的瘦子”,你還在等什麼,趕緊聯系我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