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松為何上梁山的簡要原因

武松為何上梁山的簡要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8:20:25

武松為何上梁山的簡要原因(武松上二龍山後)1

梁山本有一百零八位好漢,然而,能被作者濃墨重彩描寫的,不過寥寥數人。

  武松便是其中之一,前後章節竟有十回之多。每一回都跌宕起伏,讓人看罷心情難以平靜。

  奇怪的是,原本光彩照人的武松一上二龍山後,就變得泯然衆人,從此再沒有精彩表現。甚至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決策中,隻見魯智深與楊志的發言,明明武松就在座中,卻始終沒有一字提及,仿佛就此失聲。

  并且,在二龍山衆多頭領中,武松排名僅在第三,位于青面獸楊志之後。

  這是為什麼呢?

  原著武松故事結束後,轉入宋江故事環節,一直到三山聚義打青州,才再次提及武松。

  那時候,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打虎将李忠被青州名将呼延灼打敗,他們惶恐不安,匆匆派人前去二龍山求救。

  魯智深立刻召集衆頭領商議對策,第一個開口發言的,不是魯智深,不是武松,而是楊志。

  楊志道:“俺們各守山寨,保護山頭,本不去救應的是。灑家一者怕壞了江湖上豪傑,二者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灑家這裡。可留下張青、孫二娘、施恩、曹正看守山寨,俺三個親自下山走一遭。”

  在水浒著名的幾位豪傑中,喜歡楊志的朋友最少。其實楊志此人身上優點頗多,他本是将門之後,精通兵法,家教甚嚴,為人處世中規中矩,對桃花者使者的回複也入情入理。

  楊志強調,桃花山與二龍山利益不同,二龍山不幫忙是本分,去幫忙是情分。楊志申明,二龍山願意幫忙,是擔心二龍山日後會遭到朝廷攻打。

  一般人在出手幫人的時候,必定會大賣恩義,比如宋江同學就是如此。然而楊志卻強調二龍山出兵更多的是為了自己——此正是君子之風。

  在這場應答中,魯智深與武松都沒有開口,仿佛楊志才是二龍山真正的大當家。魯智深、楊志、武松率領大軍趕去桃花山,與呼延灼一番大戰,兩軍陣前,魯智深率先沖出,大喝道:“哪個是梁山殺敗的撮鳥,敢來俺這裡唬人!”

  魯智深果然是水浒第一豪俠,開口就滿滿都是豪氣,他本領也确實高強,騎馬揮杖與呼延灼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敗。

武松為何上梁山的簡要原因(武松上二龍山後)2

  原著中寫道:“呼延灼暗暗喝彩,這個和尚恁得了得!”

  雙方鳴金收兵,各自休息。後來,呼延灼再次上場,魯智深本待再戰,青面獸楊志卻沖了出去。雙方鬥了四十餘個回合不分勝敗。

  原著中寫道:“呼延灼尋思,怎的哪裡走出這兩人來?好生了得。”

  原著又道:“楊志也見呼延灼武藝高強,賣個破綻,撥馬回陣。”

  《水浒傳》中寫了許多單挑,不少場合都寫到了雙方不分勝敗,實際上若我們細細品味,就可以發現,這不分勝敗的雙方,實力還是有細微差異的。

  比如此處兩次交戰,魯智深與呼延灼打鬥時,隻寫呼延灼暗暗喝彩,可見魯智深馬上功夫高過呼延灼;第二戰中,楊志與呼延灼大戰,兩人互相都贊對方武藝高強,然而卻是楊志率先撥馬退出,可見雙方實力極為接近,但若繼續打鬥下去,必然是楊志略遜一籌。

  這場二龍山與官軍的精彩戰鬥中,行者武松一直在後方掠陣,竟然沒有下場。

  在三山聚義故事中,武松當然也曾開口說話。那是孔亮率領白虎山殘軍,路上偶遇武松,兩人本就是舊相識。孔亮又想上二龍山求助,見面之後自然要聊上幾句,然而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閑話。

  武松将孔亮引薦給魯智深楊志之後,再沒有發言,依然還是楊志提出,要解桃花山、白虎山之困,最好還是去梁山請下宋江。

  也正是在楊志主張之下,二龍山最終選擇了加入梁山。

  後文中,武松再次充當了中介角色,把魯智深、楊志介紹給宋江。雙方相會,宋江大贊魯提轄如何了得,楊制使本領不凡,魯智深也稱贊久聞宋江之名,隻是無緣不得拜會,楊志還特意提到昔日曾經過梁山,曾蒙山寨邀請,隻是那時候他一心功名不曾留下。

  雙方談得十分熱鬧,魯智深、楊志都多次開口,唯有武松,在整場見面會中,依然是一言不發。

  雖然說沉默是金,隻是若時時沉默,事事沉默,此人便也将在團隊中失去了話語權。

  莫非武松在二龍山混得很不得意,魯智深與楊志有意将武松架空?

武松為何上梁山的簡要原因(武松上二龍山後)3

當然不是。

  書中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他們的情感。在排定二龍山頭領座次時,武松本人雖然名列于楊志之後,僅是第三,武松的結義兄弟金眼彪施恩卻緊跟在武松之後排名第四。

  與魯智深有着不凡交情的菜園子張青,母大蟲孫二娘,操刀鬼曹正——此人乃林沖弟子——這三人排名都在金眼彪施恩之後。

  金眼彪施恩原本隻知喝酒賭錢,武功低微,在江湖上毫無名氣。能在二龍山坐上第四把交椅,全因為他與武松有舊,魯智深楊志看在武松面上,方才對金眼彪施恩格外看重。

  魯智深是個率性之人,平生行事全憑喜好,不耍什麼手段。他在二龍山名為大頭領,倚仗的是武藝超群,名望極高。

  想當年,魯智深也是與楊志一起,共同拿下二龍山,兩人算是最初的合夥人。

  楊志的武功比魯智深略低,然而他乃将門之後,精通兵法,二龍山上本是一夥草寇盤踞之地,關隘軍寨全無什麼講究,然而楊志上山之後,修繕關隘,訓練軍事,将二龍山打造得鐵桶一般。

  加上楊志與魯智深都是關西好漢,彼此乃是同鄉,感情自然要更深一分。

武松上山之時,二龍山已經被魯智深、楊志經營得極好。放眼青州,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二龍山,武松基本沒有什麼機會立下功勳。

至于與呼延灼武松沒有出手,那是因為魯智深、楊志都是馬上步下堪稱全能,武松本人則隻擅步戰,故此不單是在此次交鋒中,包括以後梁山多次與其他勢力軍前馬戰中,武松都極少出手。

  在古代戰争中,馬戰非常重要。騎兵對步兵往往有着碾壓的巨大優勢。這也是梁山衆好漢排名時,隻擅步戰的頭領名次靠後的重要原因。

當然,武松在二龍山上的日子應該還是比較輕松。武松、魯智深都是真性情之人,必然一見如故。正是因為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在宋江提議招安時,魯智深才會在武松開口後立刻響應,使出全力,力挺武松。

小說結尾,魯智深也是在武松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旅程。

許多時候,好兄弟在一起不必多說話,彼此相顧一笑,已經了解對方心意。若是酒桌上,武松、魯智深都是嘴笨之人,說得最多的,必然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喝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