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模樣
赳赳老秦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對秦人我們了解的太少。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前,隻是一個居于關中的普通諸侯國。這個叱咤風雲的秦人族群,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的早期發家史又是怎樣的呢?
一、傳世文獻中的早期秦人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秦人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觀點,東夷說和西戎說。說秦人起源于東方,很有可能起源于今山東範縣一帶。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這主要是因為把秦族女修吞了玄鳥卵的故事與東方東夷族群的鳥圖騰崇拜聯想到一起。但從今天的考古發現看,在山東一帶并沒有令人滿意的考古實證材料。
同樣是在《史記·秦本紀》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商代後期,秦人祖先“中潏”,就已為殷商“在西戎,保西陲”了。可見早在3000多年前,秦人就已經到達了西陲邊境。
到周孝王時,西周發展到了中期,《史記》載“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賜姓嬴……分土為附庸。”意思是說,秦人先祖“非子”,率民衆居住在“犬丘”這個地方,他善養馬,所以被周王賞識,賜姓“嬴”,獲得了在秦地的采邑。
影視劇中的周天子
單單利用文獻記載,我們隻能模糊地了解秦人起源的線索,但結合近些年來的考古發掘,秦人早期的活動中心與曆史面貌就清晰了很多。
甘肅地區早期秦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
二、盜墓與考古的較量,發現秦公大墓20世紀20年代,甘肅禮縣鹽關羅家堡發現了一件重要的青銅器——秦公簋。上面鑄54字銘文,開篇寫到“不顯朕皇且,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記載秦國建國在當年大禹之土,到作器者秦景公時,已經曆經12代了。
這為學界探索秦國早期都邑提供了線索,考古人員随即以此為基點,展開了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工作,序幕就此揭開。
秦公簋
時間轉眼到了1990年代初,盜墓風潮四起,在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發生了大規模盜墓事件。當地百姓傳說出了幾百件青銅器,銘文可辨認“秦公”字樣,還有大量的金片出土。
這些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有很多至今難以追回,十分可惜。國家十分重視此事,1994年,甘肅省考古所對大堡子山被盜掘的大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出2座春秋初大墓、1座車馬坑和9座規模稍小一些的墓葬。
有關部門追繳的秦墓出土的金器
根據出土文物和墓葬規模可以判斷,這是一處春秋初年的“秦公陵園”!
按照中國古代的王公陵墓制度,一般陵園會建在都城附近,文獻中記載的春秋初年秦國都城“西犬丘”可能就在附近!
又過了4年,1998年,甘肅省考古所又在大堡子山東南3公裡外的趙坪村圓頂山墓地展開了搶救性發掘,這次居然發現了随葬有五鼎、七鼎的春秋早期高等級貴族墓葬。這更加說明,大堡子山一帶存在着春秋早期秦文化的核心聚落。
大堡子山25号墓與出土文物
時間轉眼到了21世紀,早期秦文化研究被推向了新的階段,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由此成立。考古人員敏銳地意識到,通過以往的零星發掘與調查可以看出,早期秦文化主要是沿着西漢水分布的,西漢水幹流東起天水市天水鄉,西至禮縣江口鄉,這一區域需要重點關注,詳細調查。
2004年開始,聯合考古隊首先對西漢水流域展開了大規模考古調查,發現了大量的與秦人活動有關的遺存。98處遺址中以秦文化為主的有38處,這38處遺址又可分為三個相對獨立但又彼此聯系的大遺址群,分别是“六八圖-費家莊”、“大堡子山-趙坪”、“雷神廟(西山)-石溝坪”。專家認為,這應該是早期秦文化活動的三個中心區。
遺址發掘現場
三、城的發現人的活動需要有城的依托。在之前調查的基礎上,2005-2006年,聯合考古隊确認了西山坪、大堡子山、山坪三座最早可以至西周時期,沿用至春秋時期的城址。這極有可能是秦人生活在周人西陲的關鍵聚落。
西山坪城址位于山坡之上,依山而建,大緻是一個長方形,面積大約10萬平方米,還殘留有共1200米的夯土城牆。在城址及其附近發現了墓葬800座,還有一些與人生活生産有關的遺迹,如房屋、灰坑、道路、窯等。通過對遺物的判斷,西山坪城址年代大約是西周中期,春秋時期仍有人居住。
西山坪城址
大堡子山城址面積更大,可達150萬平方米。相較于西山坪城址,大堡子山城址的年代稍晚,是西周晚期始建,繁榮時期是春秋時期。大堡子山城址的發現,将先前被盜的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聯系在了一起,在這大約範圍3公裡的範圍内,城址、秦公大墓、普通墓葬區構成了一個内容完整的遺址群。
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發掘場景
第三座城址山坪城址的發現,與考古人員對文獻的敏銳觀察有關。《水經注》記載西漢水時,寫到“漢水又西,迳南岈北岈之中,上下有二城相對”。這是說大堡子山一帶應該還有一座城址與大堡子山城址遙遙相對。考古人員根據這條線索,抱着試試看的态度,到了西漢水南岸去調查,果真在南岸的山坪發現了一座新的城址。如此,有關秦人在西周-春秋早期的蹤迹就清晰而立體起來。
四、葬俗指示秦人族屬與來源
西山坪遺址的發掘揭露了一處早期秦人生活的聚落,大堡子山遺址的發掘揭露了秦公和早期秦人貴族的墓地,墓葬、樂器坑、陪葬坑一應俱全,樂器坑中出土的秦公鐘上還有長篇銘文,這些都為研究秦人早期世系提供了真實的器物支撐和文字材料。
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樂器坑
對諸多發現的比較研究,更是為秦人的來源與族屬提供了參考。如墓葬中的屈肢葬(遺體抱腿屈膝置于棺内)傳統、腰坑殉狗現象,這都是來源于東方族群的埋葬習俗。這很可能說明了秦人與東方的部族存在極為緊密的關系。
文史君說探索秦文化的起源發展、演進路線、互動關系,對于解決秦文化的來源有着重要意義,也對理解之後秦國在戰國時代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有着重要價值。但這些離秦人的本來面目還十分遙遠,期待我們進一步地努力。或許這就是古史的魅力吧!
參考文獻王輝:《尋找秦人之前的秦人——以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為中心的考古調查發掘記》,《中國文化遺産》2008年第2期。
早期秦文化考古聯合課題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遺址》,《考古》2007年第7期。
秦文化與西戎文化聯合考古隊:《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墓及附葬車馬坑發掘簡報》,《文物》2018年第1期。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甘肅清水李崖遺址考古發掘獲重大突破-為尋找秦先祖非子封邑提供新線索》,《中國文物報》2012年1月20日,第8版。
(作者:浩然文史·召燕不讀書)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