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别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其中滋味,想必當屬“死”這種别離的方式,最讓人痛苦。世事無絕對,“喜喪”與衆不同。
喜喪民俗——吹堂
l 那麼何為“喜喪”?
喜喪,泛指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在無痛無疾的情況下,安詳離世。亡者就像睡了一覺,通常面色如常,沉靜而又安詳的離世。就像老人們口中說的,“時候”到了,去了他該去的地方,坦然離開,不再眷戀。
喜喪民俗——鳴街
l 喜喪在佛教裡的佛意
喜喪在佛意裡,通常代表着功德圓滿,福壽全歸,這是一種修來的功德。亡者家屬盡管悲傷,但更多的是替親人慶幸這種圓滿自在的機緣。按照當地風俗舉行喜喪儀式昭示衆人,渴望這種壽終正寝的功德能福澤後代,綿延千秋。
喜喪民俗—— 醒靈
l 喜喪的民俗禁忌
通常亡者的孝子賢孫會身穿麻布孝衣,恭敬垂跪在棺木兩側,為其徹夜守靈,早擇吉日,入土為安。至于親屬所穿孝衣顔色,大多是白色或黃麻略帶紅色,不同地域會有略微的差異。大多地區都會請戲班藝人,唢呐鑼鼓吹吹打打,靈前供奉瓜果肉食,表敬畏孝心。喜喪中的亡者在入殓前,手臂上會纏上一條紅布,出殡前由至親之人親手取下,待葬禮結束後,縫制成裝有五谷雜糧的小紅布包,賞發給家中小輩,寓意給後代添福加壽,壓驚保平安。
喜喪民俗——鳴雷
多年過去,随着時代變遷和區域的差異,有關“喜喪”的很多習俗已不可考。這其中的講究,迷信也好,寓言也罷,在入土為安的傳統面前,已不再重要。大勢已去,既然已修得圓滿自在,早日入土為安又何嘗不是一種塵歸塵,土歸土的豁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