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尤其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說,每年上遊廠商都會帶來内芯的叠代升級,廣大OEM廠商也無一例外都會進行配置升級。因此怎麼選、怎麼買成為了大衆共同關注的話題,尤其是2020年初的這場疫情,更加提升了筆記本電腦的重要性。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些産品值得選,那麼有些産品就一定不值得選,畢竟移動PC行業已經發展了30年,市場遠比你想想的複雜,而市場中也不僅僅是你能夠看到的聯想、戴爾、惠普等一線大牌,實際上也夾雜着很多邊角料産品,這些産品毫無技術上的優勢,但憑借着超低的價格還是俘獲了一衆用戶,在這樣的趨勢下,識别技能就變得非常重要,接下來就從本人看到的出發,聊一聊究竟哪些産品你最好千萬不要觸碰。
超A版Macbook Air
當年,喬布斯從牛皮紙袋裡抽出Macbook Air的那一刻,這個動作其實讓他的左右手也不自覺的按下了一個按鈕,一個開啟了筆記本電腦的輕薄化時代,另一個則釋放了PC産業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催化劑,很多有着電腦知識并且正在經曆DIY産業衰敗的生意人如獲至寶,因為Macbook Air極高的關注度帶來了絕大多數人對于價格深深的抱怨,以至于高仿、超A應運而生,這樣的公式在所有行業都是完全成立的。
客觀來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山寨移動PC設備都是從模仿甚至克隆Macbook Air開始的,在其最火的那些年,你在華強北走一圈基本上每家都有高仿Macbook Air出現,甚至硬件還可以個性化定制。
不得不說,頭幾年這些所謂的李鬼Air無論從做工、配置、用料來說都十分差勁,近幾年随着技術的升級的确是有一些改觀,不過買高仿筆記本跟買高仿服裝鞋帽不一樣,後者你買的是外觀買的是滿足感,而筆記本你買的是使用價值,一個外觀和蘋果長的有些像,但使用起來死機、藍屏、問題頻頻,試問再像有什麼用呢?
叫不上名字的品牌
我本人并不是名牌決定論的支持者,但在筆記本電腦選購這件事上大品牌有且應該是你唯一的選擇,畢竟你選購筆記本電腦的目的源于它的使用價值,而一些你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品牌,固然便宜,但你認為它會給你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嗎?你工作的效率如何保證呢?
比如在某電商平台充斥着很多你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品牌,你認為這些品牌它們會有核心技術嗎?售後問題更是無稽之談,基本上是一錘子買賣,花1000多元買一台一次性産品,這筆帳到底值不值我想屏幕前的朋友們都能夠算的很明白。
雖然沒有什麼核心技術,但這些你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筆記本電腦口氣卻相當之大,它們經常以高配置、高銷量的方式來宣傳自己,“累計銷量突破xxxx台”,“xx黑科技”,其實這都是宣傳套路,作為一個消費者你可能知道它究竟賣了多少台嗎?而黑科技就更扯了,一個你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品牌會是黑科技的發起者,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再有,實際上這些叫不上名字的品牌價格上并不是絕對的便宜,很多已經接近2000元,與其這樣,就算預算不足,分期在本人看來是一個相比隻注重低價來說更加靠譜的方案。
1500元以下的超低價本
筆記本電腦的價格早已不是當年的高高在上,随着競争的加劇各大廠商紛紛在産品價格上下功夫,而攤薄利潤是最常見的做法,如今一台本僅有幾十元的利潤可謂非常普遍。
十年前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基本上是萬元起步,五年前是5000元起步,如今來看則是千元起步,甚至你逛逛淘寶還能發現有七八百元的筆記本,那麼很多朋友會問如果以價格為門檻的話,什麼價格能買什麼價格不能買?
一個大前提是太低的價格絕不能碰,具體來說就是價格在1500元以下的産品,因為你通過搜索會發現,大廠的産品價格很少下探到1500元以下,就算有也最起碼是三代之前,或者是二手款,而1500元下基本都是所謂是“山寨産品”的生存空間,我們不否認山寨産品是可以用的,但山寨産品一般能夠兩年不出問題基本上都是奇迹,而根據調查數據發現,大多數人PC設備的更新年限在5年這個時間節點上,那如果買個山寨按照一年一換的節奏,細細算來其實未必合适啊!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前幾年做了關于千元級别産品的内部拆解,内部結構着實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雖然說近兩年技術上有升級,但總歸不太會有很大提升,畢竟壓縮成本是這些小廠商能夠在市場存活的核心要素。
很多人說低價産品、山寨産品等同于假貨,筆者本人并不太同意此觀點,山寨品牌大多是靠着模仿起步,但卻都有自身的品牌認證,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山寨并不能夠等同于假貨也不能夠完全等同于小作坊,甚至有些山寨品牌就是大品牌的配件供應商,貼個自創品牌就投向了市場,不過PC并不是簡單的配置疊加,設計、開模、售前售後、材質、内部結構合理性、走線、散熱等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山寨品牌靠模仿起家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可以hold住嗎?
近期值得買寶藏神機
(765936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